小mouse吧 关注:17贴子:46,993
  • 7回复贴,共1

【⌒_⌒】猫科与犬科的对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猫科和犬科比较,下面的特点对比都是普遍性的,当然也有一些例外:  
1、生理特点  
(1)基本特征  
生理特征决定了动物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反之,犬科和鬣狗的极度相似是最好的栓释,犬科与猫型中的鬣狗从亚目下就已经分化,但似乎又向着相同的方向进化,它们的生理特征几乎是共通的:吻长鼻突,嗅觉和裂齿发达,有夜视力,爪钝不能收缩,尾巴软弱,肌肉紧凑、骨密度稍大于猫科。它们生活习性也相似,喜群居和食腐性,能长途奔袭,意志顽强,善于掏肠。除了DNA的差异,我实在看不出它们有什么不同。此外犬科普遍四肢细长,擅长挖洞。  

猫科和犬科就大不一样:吻短头圆嘴阔,身型流畅,爪能收缩(猎豹也不是不能完全不能收缩),舌带倒钩,臼齿退化不能咀嚼,耐力不如犬科但速度更快,相比犬科的皮粗肉糙,猫科皮肉更加细腻(因此犬科具有较强的防御力,而猫科更重在进攻)。  

犬科的软尾巴并没有太多引人注目的特点,而猫科的尾巴就有点意思了,有长到和身长相当的(如雪豹、云豹等),有短到仿佛象发育不全的(如猞猁),除了狮子猫科尾巴大多都很坚挺,对瞬间改变身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猫科嗅觉虽然不如犬科但也很强(比人类强6倍),其用处有所差别:犬科的嗅觉主要在于搜索和追踪,而猫科主要是辨别之用,如判断食物的合法性、以及领地、同类、亲属等。  
狼和狮子发出的声音在各自种群中是最远的,它们都能发出低音来进行远距离的交流。此外猫科和犬科的自愈力和免疫力都很强。  

(2)生理优势  
猫科主要生理优势:裸视、夜视、听觉极强,利爪尖牙,超强的反映力、爆发力、平衡力,以及柔韧性、敏捷性和肌肉协调性。此外猫科还有一些如胡须、尾巴、掌垫、骨关节等也很突出。  
犬科嗅觉和耐力是其招牌式优势,此外还有耐寒力强(即使热带的耐寒力也很强,虽然有可能用不上),性格方面没有明显的排他性即合作精神和超强的意志。  

食肉动物中生理的完美能和猫科相比的只有鹰类,鹰具有利爪、尖喙、高度裸视力、强负重力、极快的飞行速度和灵敏性,有的甚至会协同作战,而其它食肉类大都属于一招鲜吃遍天的类型,如用毒(毒蛇)、体型硕大(熊)、咬合力强大(鳄)等相对单调的优势,而犬科也是独以耐力取胜。当然鹰也有缺陷,即从空中俯冲捕食通常只能一击,如果失败只能推倒重来,特别是对反应相当敏捷的对手往往都很容易失败,因此极少有鹰攻击猫得手的记录,但它却是狐狸的天敌。  

(3)生理缺陷  
猫科的主要生理缺陷是:  
a、视力、猫科用超强的裸视和夜视能力换来的是色盲,事实上动物中只有灵长类才称得上真正不是色盲  
b、味觉、臼齿、咀嚼:准确地说这算不上缺陷,因为它不属于进化不到位而属于退化,猫科将需要的进化得趋于完美,而用处不大的则干脆退化,其中就包括尝不出甜味、臼齿退化和不能咀嚼,这都和只吃肉有关,因为骨头和味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肉,因此上面两项实际上都是根据人类来作为比较的。  
c、耐力:这才是猫科最大的生理缺陷,而这也是犬科的最大优势,这个缺陷使猫科必须具备强大的爆发力,解决战斗也必须果断。  

犬科的主要生理缺陷是:  
a、视力:犬科同样是色盲(导盲犬是通过灯光亮度变化来判断红绿灯的),犬科视力还不如人类,略带近视,这也是它的嗅觉超强使然;  
b、爪子:犬科的爪子是钝爪,这也使其在与猫科的争斗中首先就落了先机;  
c、犬齿:将犬科犬齿作为缺陷似乎有点幽默,毕竟犬齿的称谓来源于犬的牙齿,但犬科的犬齿致死率并不高,和狮子一样犬齿相对粗短。相比之下,犬科的缺陷似乎更为严重,但犬科能生存至今并与猫科形成竞争态势自然有其生存技巧。  

2、生活技巧  
(1)食性  
猫科是纯肉食性,猫科有时吃草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调理之用,它们大多都有能力捕食大于自身的猎物。狮子相对其它猫科食腐性要强一些,但与绝大多数猫科一样也是以捕食为主抢食为辅。猫科的臼齿有所退化,舌面布满倒刺,因此猫科对骨头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上面的肉和内脏,猫科也是将肉囫囵吞下,不会细细品味。  
 
 



1楼2006-10-10 14:43回复
    4、生存竞争 
    犬科中真正最具实力的只有狼和豺少数几种,单只犬科对大于等于自身的猫科不存在威胁,真正够威胁的都是群体力量。 
    (1)第一档:豺类 - 大型猫科 
    单只豺是渺小的,但结成群则是巨大的,对猫科的威胁豺要大于狼,3种豺类所面对的是头3号猫科巨兽:其中以亚洲豺与老虎的竞争最为直接最为激烈也最为著名;非洲野犬单个实力可能还不如猎豹,但庞大的群体却会与狮群和鬣狗群形成对峙局面,落单狮子(包括雄狮)则会成为它们的攻击对象,而单狮的被杀概率也大于单虎对亚洲豺群;豺类中以薮犬最为弱小,也是最为原始和最不为人类了解的犬类,在南美与美洲豹生存重叠,薮犬体型虽小,但据说成群的薮犬甚至敢挑衅美洲豹,虽然行为夸张,但能在3号猫科动物的夹缝中生存,又没有爬树钻地等逃避手法,已足见其群体力量的实力。 

    (2)第二档:狼类 - 中大型、中型猫科 
    狼类中最具实力的是狼(犬科中体型最大的是灰狼),但除了体型其它各方面几乎都不如豺类,狼的格斗能力并不强,性情也不如豺凶猛,现实中狼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豹、雪豹、美洲狮、猞猁等中大型或中型猫科,狼对老虎有一种天生的畏惧,即使成规模的狼群也不敢挑战老虎至尊的地位,这和豺群时常都有主动袭击狮虎的情况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差距,单只狼甚至对其中体型最小的猞猁都不构成威胁。 
    其它狼类的群居性不如狼,其中大多数与上述几种猫科都不是相同的食物等级,有的甚至只以小动物为食或强植食性,因此生存竞争也不激烈。 

    家犬中的猛犬虽然由狼驯化而来,但都是由人类向专业性很强的方向特意培养的,如有的狗打架特别厉害,有的捕猎特别厉害,因此猛犬一般都比野生狼更强,但并不能说明狼的实力,最强壮的狗藏獒嗅到狮虎气味的极度恐惧的本性就最能说明问题。 

    (3)第三档:狐狸 - 中小型、小型猫科 
    这一档的体型相似,最小的猫科黑足猫、锈斑豹猫与最小的犬科廓狐(长约35-41cm,重约2kg)差不多大,它们都以小型动物为食,其灵敏性、听觉都是各自类群中最强的(猫科中又以薮猫和沙猫听觉最强)。 

    再小的猫科都是超级杀手;狐狸能和猫科身手相比的是挖洞的本事,它们在食肉动物中是纯粹的二等公民,从不和自己体型相当的猛兽争斗,除了捕食,还会跟在某个大型猛兽后面捡捡剩食,或者干点偷鸡摸狗的事,虽然有点不光彩,但能偷能抢也使它们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实在开不了荤,吃吃果子换换口味也未尝不可,因此要不要尊严无所谓,有没有吃的才是最重要的。 

    5、总结 
    综合猫科和犬科的特点,犬科总的说是被猫科所压制,除了豺、狼、狐中为数不多的几种有一定竞争力,其它多数都不足以与猫科竞争。 

    (1)地位 
    猫科被生物界定位为:在食肉动物中居首要地位。主要表现在: 
    a、纯肉食性。 
    b、第一时间捕杀猎物,这一条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频繁主动捕食才是有效控制食草动物数量、保证生态平衡的最重要的手段,对大自然而言,这就是猫科在自然界存在的价值,因此如果可以捕食的食草类消失猫科也会随之消失;而犬科并不以此作为自己的首要使命,为适应环境而生存才是最重要的,食腐并不能减少活体,它主要是打扫现场、净化环境等作用。 
    c、广泛的食物等级。猫科巨大的体型差异形成了一个比较连贯的等级链条,因此其捕食对象的体型也差异巨大,从象、长颈鹿等巨兽,到昆虫等袖珍动物,从陆地跑的,到水里游的,到树上爬的,再到天上飞的几乎就没有漏网的。 
    d、此外还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和广泛的生存地域。许多大型猫科在各自领域都是食物链的最顶级,如亚洲的老虎、非洲的狮子、南美的美洲豹、北美的美洲狮、青藏高原的雪豹等,甚至于连逃匿家猫在人类的边缘地域也会成为顶级猎手。 

    (2)进化 
    猫科和犬科与其它食肉目都是同宗(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滑稽,理论上所有土生土长的地球生物归根结底都是同宗,只是同一祖宗的远近不同而已),据传它们都是出自一位叫小古猫的祖先,犬科最早从中分化,是食肉目中最古老的类群。


    5楼2006-10-10 14:44
    回复
      生物界有的认为猫科是已经进化得非常完美的杀手,犬科正在向完美杀手进化,这种说法有问题:且不说猫科也在进化,问题是犬科和猫科出自同一种食肉动物,且犬科进化史长于猫科,如果犬科还在向完美杀手进化似乎也忒缓慢了点。而实际上犬科就没打算向真正的杀手方向进化,它们和猫科的进化方向完全不同,犬科的是为了适应而吃肉,猫科的是为了吃肉而适应。 

      (3)预测 
      在生物的进化史中,生存环境决定了生物生理的适应性,而生理又决定了其生存方式,而生存方式又决定了生态平衡的大环境,而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地球环境操控在人类手中,猫科和犬科的生存进化也将随着人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a、野生环境的颜色将更为单调,因此猫科和犬科的色盲不会有所改善。 
      b、猫科斑纹变化。未来树木将由高大茂密变得更加低矮稀疏,森林地带也会逐步变化为类似狮子、美洲狮的环境,而黑白分明的斑纹适合在树间隐蔽,食草类基本都是色盲,白棕黑其实就是亮暗的问题,随着森林的减少,猫科毛色的斑点将减弱、毛色趋向单一,远没有现在的漂亮。 
      c、随着环境的隐蔽性减弱,猫科的潜伏距离会逐步增加,追击猎物的距离也会加长,因此猫科的耐力也有所改善;犬科靠耐力捕猎的特点适合森林、草原等各类环境,但随着猎物的数量减少,犬科更不会轻易放弃猎物,因此耐力会更加强大,估计跑数天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d、生活习性改变。由于捕食难度的加大将很难看到白天猫科捕食的身姿,它们也会向非洲、北美等少森林的猫科特性化发展,中、小型猫科的爬树力、跳跃力更强,大型猫科会适当考虑群居。 
      e、由于受到猫科即其它食肉类的实力加强的压迫,犬科中格斗力强的将向高群居化发展,而格斗力弱的、食肉性不强的会考虑长期钻地,犬科的爪型特别适合挖洞,身型和嗅觉也适合在低下生活,而这类犬科也会象微型型化发展。 
      f、嗅觉和耐力是犬科的最大生理优势,而犬科也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它们在行进过程中习惯性"俯首帖耳",其视觉高度相对较低,如果过于依赖嗅觉估计其视觉会逐步下降,居于地下的甚至会完全丧失;而猫科的姿态相对"高瞻远瞩",以后植被的破坏视野会更宽,因此其视力会更强。 
      f、犬科植食性增强,食物的短缺将使它们吃得菜更多,甚至其中一两种象大熊猫一样进化成纯植食性也不奇怪。但进化赶不上变化,能不能进化到这一天还是个未知数。 

      (3)结束语 
      猫科以死来捍卫自己是纯性肉食动物和野生动物的本性,哪怕是饿死也要吃肉,一些极度濒危的猫科宁愿冒着灭绝的危险也不愿受人的摆布,即使圈养的狮虎和驯养的猫咪也保持了猫科独特的孤傲和高贵的气质,因此猫格评语是: 
      生命诚可贵, 
      自由价更高, 
      若为名节故, 
      两者皆可抛。 

      犬科并不以自己是食肉动物而自豪,腐肉、植物一概不拒,为了种群延续不择手段,适应力极强,哪怕受人控制也无所谓。因此犬格评语相对有所改动: 
      名声诚可贵, 
      自由价更高, 
      若为生存故, 
      一切皆可抛。


      6楼2006-10-10 14:44
      回复
        注(关于家犬):家犬又叫狗,和家猫同样特殊,严格的说家犬和家猫只是一种通俗称谓,即人类家养的狗和猫,并不是生物学上的物种分类,学术界普遍不承认家犬和家猫为独立物种,但具体说属于哪个种也不准确,因为它们也可能并不是由某个单一物种驯化而来。 
        目前认为家犬都是由狼驯化的,现在通过DNA研究证实所有家犬的基本基因都是相同的,但犬科的生殖隔阂很小,不光可跨属还可亚科繁衍生子(估计这样再随着进化会造出更多的犬类),因此基因的相似也不能完全排除有部分是由豺或其它犬科驯化而来。和家猫划入野猫种相比,家犬划入狼种没有太大的争议。


        7楼2006-10-10 14:45
        回复
          原文开头还介绍了犬科的分类(不知道一楼被谁删了): 

          犬科分类同样极具争议,目前权威分类是14属35种: 
          犬科 

          犬亚科 
          犬属:狼(灰狼,包括澳洲野犬、新几内亚歌唱犬、家犬)、赤狼、郊狼(丛林狼)、亚洲胡狼(金豺)、侧纹胡狼(条纹豺)、黑背胡狼(黑背豺)、埃塞俄比亚狼(西门豺) 
          鬃狼属:鬃狼 
          南美胡狼属:福克兰狼 
          小耳犬属:小耳犬 

          薮犬亚科 
          豺属:豺(亚洲野犬,亚洲豺) 
          非洲野犬属:非洲野犬(非洲豺、三色豺) 
          薮犬属:薮犬(丛林犬) 

          狐亚科 
          狐属:孟加拉狐 、阿富汗狐 、南非狐(银背狐)、沙狐 、藏狐 、苍狐 、吕氏沙狐(吕佩尔狐)、草原狐(敏狐)、赤狐 、廓狐 
          北极狐属:北极狐 
          大耳狐属:大耳狐 
          灰狐属:灰狐、岛屿灰狐(加州灰狐) 
          貉属:貉 
          伪狐属:山狐(厄瓜多尔胡狼)、阿根廷狐 、河狐(巴拉圭胡狼)、秘鲁狐 、高地狐、达氏狐 
          食蟹狐属:食蟹狐 
          犬科的3个亚科刚好代表了3种最著名的犬科类群,即狼类、豺类和狐狸。


          8楼2006-10-10 14:45
          回复
            死讨厌狗!!!!


            9楼2006-10-10 14:45
            回复
              你讨厌狗
              狗也讨厌你


              10楼2009-10-27 1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