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道吧 关注:85贴子:720
  • 3回复贴,共1

关于加快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加快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
一九七0年全省几大地区(行政公署)重新调整划分,由原来的五专三市调整为七专三市(专区及地级市);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期实行市管县又进行局部调整,经过几年行政区划的调整现为十一个地级市。我省原来的行政区划调整已经十几年,有些地级市的行政区域已不能适应当前体制改革和经济跨越发展的需要了。山西经济要发展,除抓工业转型调产、抓农业(包括林业和水利)、抓旅游和服务业外;我认为:山西省行政区划不合理,严重影响山西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还没有做到科学发展。除榆次区不能和太原同城化外,晋中市管辖的昔阳、和顺及左权县是在晋东,应归阳泉市管辖;再晋西北几个县应归朔州市管辖,结果朔州市管的大同市附近怀仁和应县,十分不合理;再忻州、临汾和运城市管辖县(区)太多,临汾和运城两市的人口占全省四分之一;而阳泉、朔州及晋城市管的辖县(区)又少,人口也不多。所以省政府对十一个地级市经济考核横向是不好比较的。
为此,我在十多年前就给省人民政府提建议,四次给省委、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建议,对我省地级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但省民政厅给我答复是现在条件不具备;十年都过去了,什么时间才能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安徽省、西安、郑州、杭州及石家庄市怎么能将附近市县划为区呢?我看是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思想认识问题,没有建设中部(北方)大都市的理念。没有大都市,那有大发展。山西除了太原及大同市外,其它地级市还没有南方沿海的县或镇实力大。从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层面来看,太原经济圈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和昌九工业走廊并列为“中部六极”,太原经济圈被定位为中部地区“北引擎”,但与中部六省份相比“大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没有真正形成。
没有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期成立晋城和朔州市实行市管县,那有晋城和朔州市今天经济腾飞跨越发展,为山西省经济发展做出极大贡献呢;如果这两个地级市晚成立20年,这些地方经济发展速度是没有现在这样快的,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和城市群建设是有影响的;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和好路子,为什么不能发扬广大呢?
为了进一步搞好行政区划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利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扶助吕梁山区穷县,以及搞好林区(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的统一管理。建议我省行政区划调整为十二个地级市。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构建省会太原大都市、将汾河三角州四个城市群合并为新的晋中市或汾州市(也可称为介休市),并将晋南的中心城镇侯马市升格为地级市。
这次关于我省地级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有三方面建议如下:
附1:山西省12个地级市行政区域划调整建议方案(一):
附2:山西省11个地级市行政区域划调整建议方案(二):
附3:山西省10个地级市行政区域划调整建议方案(三):
原山西省朔州市神头第一发电厂 副总工程师、厂长助理(总经理助理)
现被为聘国电集团南京电力科学技术研究院安全评价中心 安全评价专家 冀锦云
二0一二年元月三十日 于神头第发电公司
山西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一)
为了进一步搞好行政区划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利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扶助吕梁山区,以及搞好林区(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的统一管理,建议我省行政区划调整为十二个地级市。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构建省会太原大都市、将汾河三角州四个城市群合并为新的晋中市或汾州市,并将晋南的中心城镇侯马市升格为地级市。
一、建设三晋大都市,将太原市周边部分县镇划归到省会。将晋中市的榆次区、太谷县,以及吕梁市的交城县划归太原市管辖。太原市要向广州、杭州、郑州、石家庄、济南、西安、武汉、沈阳等省会城市看齐,建成真正的全省经济发展龙头城市。在“十二五”期间,通过规划开发进入全国二十大先进城市名单之中。太原市应向南部开发建设,往南跨过小店到徐沟或祁县的东观镇,往东南可开发到榆次区、太谷县,往西南到清源镇、交城县。为此应将太原市附近的榆次区、太谷县、交城县归到太原市区,将清徐县以汾河为界划分为徐沟区、清源区,清源区还要管辖晋源区的姚村乡;另外徐沟区还要管辖榆次区的鸣谦镇、沛霖乡、使赵乡、张庆乡。



1楼2012-02-01 15:51回复

    大同市
    12区县(市)
    城 区、矿 区、新荣区、南郊区、怀仁区、云中区(大同县)、左云县、阳高县、天镇县、应 县、广灵县、恒山市(浑源县) 。 总人口约380万左右
    朔州市
    10区县(市)
    朔城区、平鲁区、经济开发区、山阳县、右玉县、偏关县、五寨县、神池县、宁武县、河曲市。总人口约180万左右
    忻州市
    11区县(市)
    忻府区、定襄区、代 县、繁峙县、灵丘县、五台县、静乐县、保德县、岢岚县、原平市、五台山市。总人口约270万左右
    晋中市
    11区县(市)
    介休区、孝义区、汾阳区、平遥区、文水县、祁 县、榆社县、灵石县、沁源县、汾西县、绵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特区)。总人口约300万左右
    阳泉市
    9区县(市)
    城 区、矿 区、郊 区、平定区、昔阳县、和顺县、寿阳县、左权县、盂县市(藏山市)。总人口约230万左右。
    长治市
    12区县(市)
    城 区(潞安区)、漳泽区(原郊区)、上党区(长治县)、长子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屯留县、沁 县、武乡县、襄垣县、潞城市。总人口330左右。
    晋城市
    8区县(市)
    高都区(原城区)、沁河区、泽州县、沁水县、陵川县、阳城县、高平市、历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特区)。总人口240万左右
    运城市
    10区县(市)
    盐湖区、解州区、夏县、平陆县、芮城县、临晋县、猗氏县、万荣县、闻喜县、永济市。总人口370万左右
    侯马市
    10区县(市)
    晋都区(原侯马市)、曲沃区、襄汾县、新降县、翼城县、垣曲县、降 县、稷山县、乡宁县、河津市。总人口340万左右
    临汾市
    12区县(市)
    尧都区、洪洞区、赵县、安泽县、浮山县、吉 县、古 县、蒲 县、大宁县、永和县、隰 县、霍州市。总人口220万左右
    吕梁市
    10区县(市)
    离石区、柳林区、中阳区、娄烦县、交口县、石楼县、兴县、岚 县、方山县、临县市(临州市)。总人口230万左右
    风景名胜的区或市3个
    五台山市、绵山风景名胜区(特区政府)、历山风景名胜区(特区政府)
    省辖县级市12个
    古交市、恒山市(浑源市)、河曲市、原平市、五台山市、盂县市(藏山市)、霍州市、潞城市、高平市、永济市、河津市、临县市(临州市)
    四大经济及旅游协作区(四大区域中心城市)
    晋北协作区(晋北大区):朔州市、大同市、忻州市
    晋中协作区(晋中大区):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吕梁市
    晋南协作区(晋南大区):侯马市、临汾市、运城市
    晋东南协作区(晋东南大区):长治市、晋城市
    注:晋中市、朔州市、长治市、侯马市为区域中心城市
    山西省地级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二)
    我省原来的行政区划调整已经十几年,有些地级市的行政区域已不能适应当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了。为了进一步搞好行政区划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利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扶助吕梁山区穷县,以及搞好林区(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的统一管理,建议我省行政区划为十个地级市。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构建省会太原大都市。将晋中市一分为三(政府部门及人、财、物转到新成立地级侯马市),将晋南的中心城镇侯马市升格为地级市。
    一、建设三晋大都市,将太原市周边部分县镇划归到省会。将原晋中市管辖的榆次区、太谷县、祁县、平遥,以及吕梁市的交城县划归太原市管辖。代管省辖介休市。太原市要向合肥、广州、杭州、郑州、石家庄、西安、武汉等省会城市看齐,建成真正的全省经济发展龙头城市。在“十二五”期间,通过规划开发进入全国二十大先进城市名单之中。太原市应向南部开发建设,往南到介休,往东南可开发到榆次区、太谷县,往西南到清源镇、交城及文水县。为此应将将清徐县以汾河为界划分为徐沟区、清源区。徐沟区还要管辖东观镇、贾令镇、晓义乡,清源区还要管辖晋源区的姚村乡;另外小店区还要管辖榆次区的鸣谦镇、沛霖乡、使赵乡、张庆乡。
    


    3楼2012-02-01 15:51
    回复

      山西省10个地级市行政区划调整建议方案(三)
      全省总计
      10个地级市,15个县级市、75个县、37个区,共127个县级单位。
      太原市
      16区县(市)
      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小店区、徐沟区、清源区、阳曲县、娄烦县、交城县、文水县、祁 县、太谷县、榆次特区、古交市。总人口约580万左右
      大同市
      12区县(市)
      城 区、矿 区、新荣区、南郊区、云中区(大同县)、怀仁区、左云县、阳高县、天镇县、应 县、广灵县、恒山市(浑源县) 。 总人口380万左右
      朔州市
      11区县(市)
      朔城区、平鲁区、经济开发区、山阳县、右玉县、偏关县、岢岚县、五寨县、神池县、宁武县、河曲市。总人口200万左右
      忻州市
      12区县(市)
      忻府区、定襄区、代 县、繁峙县、灵丘县、五台县、兴 县、岚 县、静乐县、保德县、原平市、五台山市。总人口280万左右
      阳泉市
      10区县(市)
      城 区、矿 区、郊 区、平定区、昔阳县、和顺县、寿阳县、左权县、榆社县、盂县市(藏山市)。总人口250万左右。
      长治市
      13区县(市)
      城 区(潞安区)、漳泽区(原郊区)、上党区(长治县)、长子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屯留县、沁 县、沁源县、武乡县、襄垣县、潞城市。总人口350万左右。
      晋城市
      8区县(市)
      高都区(原城区)、沁河区、泽州县、沁水县、陵川县、阳城县、高平市、历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特区)。总人口200万左右
      运城市
      14区县(市)
      盐湖区、解州区、夏县、平陆县、临晋县、猗氏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降县、新降县、河津市、永济市。总人口530万左右
      临汾市
      17区县(市)
      尧都区、洪洞区、赵城县、襄汾县、安泽县、曲沃县、浮山县、吉 县、古 县、蒲 县、大宁县、汾西县、乡宁县、翼城县、垣曲县、侯马市、霍州市。总人口450万左右
      吕梁市
      14区县(市)
      离石区、柳林区、中阳区、交口县、石楼县、永和县、临县、隰 县、方山县、灵石县、平遥县、介休市、孝义市、汾阳市。总人口约400万左右
      风景名胜的区政府2个
      五台山市、历山风景名胜区(特区政府)
      省辖县级市15个
      古交市、介休市、恒山市(浑源市)、河曲市、原平市、五台山市、盂县市(藏山市)、侯马市、霍州市、潞城市、高平市、永济市、河津市、孝义市、汾阳市
      四大经济及旅游协作区(四大区域中心城市)
      晋北协作区(晋北大区):朔州市、大同市、忻州市
      晋中协作区(晋中大区):太原市、阳泉市、吕梁市
      晋南协作区(晋南大区):、临汾市、运城市
      太行协作区(太行大区):长治市、晋城市
      


      7楼2012-02-01 15:53
      回复


        8楼2012-02-03 2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