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妖界吧 关注:6贴子:216
  • 5回复贴,共1

悟道录卷上
栖云山悟元老人著
湟中通侯张志逺刊梓
后进学人
重刊悟道破疑集序
余于斯道,向慕有年,而是非邪正终难剖彻。庚午岁,遇拜来中老师,蒙恩指皈正道。于辛未年朝谒各属名山,至甘肃省,访得栖云山悟元老人,续注《周易阐真》诸祖师丹经,及自著《悟道破疑》、《修真辨难》诸书,其精义入神,炳若日星,即往谒见。而四方名士参访者甚夥,即执役门下者亦复不少。余因受业,得授诸书。旋装梓里,复见吾师,特出所请悟元老人之书,以质疑义。吾师逐一展阅,欣赏不已,曰:“此老所注,字字箴规,言言模范,显然易见,约而能该,真乃修身立命之津梁,三教渊源之矩矱。但习元诸书汗牛充栋,而直指窍妙、辩明是非无逾此矣!倘能乐此入道,不亦希有事哉!”是时,同人索此书者甚众,其书只一部,不能遍传,吾师曰:“私一己不若公诸同好,以得阐发悟元之主意,开示后人之正宗,亦功德盛行也!”第时囊橐无余,难以悉刻,仅将《悟道破疑集》重付剞劂,印诸行丗,盖此书扫尽旁门,务撮领要,至于辟邪厘正,诚中流之一壶也。其余诸梓,赖有志者输囊补刊云尔。
时嘉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仲冬月长至日,夏复恒谨序。
悟道破疑集原序
余世间一大不肖人也,幼时习儒,年未二十,大病者三,几乎陨命。因病有悟,遂而慕道,然犹在疑似之间,以为世间未必有此延年之术也。因往西秦养病,路过泾阳,遇一蓬头老翁,相见如故.余言及切身大事。翁曰:“性命之道,人人有分,只在有志无志耳。”又赐良方。及至南安,如方疗治,诸病顿脱。自此立意方外,以为修养计,朝王暮李,如是数年,不特正理耳中未闻,即正人眼中所见有数。后游金城,闻有龛谷老人者,服儒服,冠儒冠,举止异常,人莫能测。即往叩谒,观其行藏高超,与众不同。及听言谭,俱皆义理。余虽不知身分深浅,确识其真高人也。机缘相投,得入正门,又嘱先尽人事。遵命归里,奉亲之暇,静玩诸家丹经,或明或暗,不能一以贯通,即知还有秘密。于是北游燕京,南穿河南,秦晋郡邑,无处不到,所遇缁黄,皆未能决我所疑。后抵汉南,得遇仙留丈人,打开宝藏,拈出珠玉,一一指示。十三年所抱疑团,于此打为粉碎矣!方知大道必要真传,性命还须双修,非同旁门曲径、着空执相之事也。但恨自己宿根不深,功行不大,力量有限,今已七旬有八矣,犹在半途,未登彼岸,师恩罔极,实自负之。然虽大道未成,而于作孽造罪、有碍性命之事,尽皆脱去,因将昔年所阅岐路、后遇法眼,编为《悟道录》、《象言破疑》二书,合为一集,名曰《悟道破疑集》,为学者助一炬之明。自未成道,愿人成道,聊以赎负师之罪,非敢自欺欺人、徒要名誉也。是为序。
时大清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三月三日,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自叙于自在窝中。
悟道录原序
道之在天地间,无物不具,无处不有,上而日月星辰云电雷雨,下而山川草木鸟兽人物,以及蠢动含灵、有情无情等物,无非道气运用。道在目前,特人未深究耳!余二十岁时。即知有性命一大因缘,朝王暮李,诚心询问,非执相之说,即着空之事,十有余年,参求多人,未闻些子理路。后遇吾师龛谷老人,数言之下,便分邪正,再遇仙留丈人,指示细微,方见底蕴。既得二师秘旨,实悟的天地间万物万事,凡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身之所经,头头是道,件件藏真,始知古来丹经子书所言先天后天、有为无为、药物火候、进退止足、结丹脱丹、顺行逆运等等法象,皆取天地间现现成成原有之理,发挥阐扬.并非强为捏造。索隐行怪也。可叹后世学人无有真心实意,下不的苦心,耐不的年月,或虚悬不实,或始勤终怠,或守些旁门工夫,自误误人,或看下几句丹经,自负有道,如此等类,皆是自阻前程,终归虚妄。余因是将眼前人人共见共知之物理,拈取八十一条,也不叙层次,也不列前后,各就一事而分析之,名曰《悟道录》,附以《叹道歌》七十二段,欲以自悟者使人人皆悟之。学者若能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以有象穷无象,以有形辨无形,极深研几,志念不退,功力日久,必自有得。此则余之所深望也夫!



1楼2012-02-04 19:45回复
    时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夏,素朴子自序于自在窝中。
    天高地厚
    天体至高,虚圆不测,廓大无边,无物不覆,无物不容,始万物而不恃德,恩万物而不望报,人尊敬也由他,人欺瞒也由他,人感戴也由他,人毁骂也由他,人之善恶美丑,物之凶顽驯顺,听其自然而皆不计也。地势至厚,居卑处下,无物不载,无物不育,泰岱崧华至重也能负,江河湖海冲崩也能受,树木草茨穿钻也能忍,飞禽走兽践踏也能随,一切垢污欺侮而皆不知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效天法地之道矣;人能度量宽宏,无物不容,恤老怜贫,扶危救困,施德不望报,有怨而不结,人我同观,彼此如一,即可与天为徒;人能柔弱自下,谦卑自处,躁气全无,火性尽扫,有毁谤而不嗔,有凌辱而不晓,艰难困苦随时,疾病灾害顺受,一切大险大厄、不顺境遇,绝无烦恼怨尤之心,即可与地为配。崇效天,卑法地,即与天地合德而与天地并长久矣!
    日照月临
    日之运用,昼升于天以照外,夜入于地以照内;月之运用,前半月生明以照外。后半月退明以养内,日月明内明外,总是一明。
    吾之观此,因悟的用明之道矣!人能用明于外,谨言慎行,非礼不履,非义不行,非道不处,不为酒色财气所迷,不为富贵功名所诱,不为尘缘世情所染,是能如日月之外明矣。人能用明于内,闲邪存诚,去妄归真,惩忿窒欲,烦恼不生,嗔恨不起,伐三毛,除六贼,扫七情,净八识,消灭人心,振发道心,戒慎恐惧,无丝毫之妄念,是能如日月之内明矣。内明外明,无一不明,与日月同光,养到极处,圆陀陀、光灼灼,万物难瞒,一灵妙有,法界圆通,即与日月同功运矣!
    雷鸣风吹
    雷鸣猛烈而刚,风吹渐远而柔,风雷相搏,两而合一,刚烈中有柔缓,柔缓中藏刚烈,刚柔相需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刚柔中和之道矣。凡人修道立德,应事接物,一味刚则性急好强,而过于躁,作事不久,其锐必挫;一味柔则逡畏不果,而失于懦,作事难成,其柔无用。若能刚以果决,柔以渐行,不急不缓,不躁不懦,刚柔相济,得其中和,则攸往攸利,以之学道,终必明道,以之修道,终必成道。故圣经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道,岂小焉哉!
    四时代谢
    春夏秋冬四时,春而生物,夏而长物,秋而收物,冬而藏物,各有代谢,周而复始,相接相连,未有间断。
    吾之观此,因悟的损益相因之道矣。夫损者损其刚躁之有余,益者益其柔弱之不足,刚不使太过,柔不使不及,刚以柔接,柔以刚用,刚柔相济,阴阳相当,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进可退,可顺可逆,方圆不拘,曲直并行,即与四时合其序,变通无碍。吾身自有一天地,吾心自有一造化,而不为天地造化所拘矣!
    月借日光
    月本纯阴无阳,借日之景而后生明,月光盈亏,因日景远近盈亏之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借阳化阴之道矣。人本一身纯阴无阳,须借他家之阳以为阳。所谓他家者,对我者皆是,天地也,日月也,万物也,万事也。所谓他家之阳者,先天虚无真一之气也,即不死之人也。有生以来,此气本具,交于后天,渐次散于天地日月万物万事之中,不为我有,属于他家矣。知的此气在于他家,随时盗来,归于我家,无而复有,失而又得,亦如月借日光而生明。此乃窃夺造化、颠倒阴阳之天机。彼世之迷徒,误以女子为他家者,真地狱种子也。
    安炉立鼎
    烧炼家炼药,必先安炉立鼎。鼎之为物刚,所以藏药;炉之为物柔,所以运火。鼎不坚则药易失,炉不妥则火乱飞。
    吾之观此,因悟的煅炼身心之道矣。修道志念坚固,即鼎也;愈久愈力,百折不回,不动不摇,即立鼎也;随时觉察,即炉也;渐次用功,从容不迫,即安炉也。鼎炉稳当,煅去历劫以来轮回种子,露出生身之初乾元面目,脱尽一切后有滓质,矿尽金纯,即是革故鼎新。从此再涣炉鼎,别置钳锤,以做向上事业,镕化真金,为汁为霜,返于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而后已。故丹经子书,先以安炉立鼎为首着也。
    


    2楼2012-02-04 19:45
    回复

      阳燧方诸
      阳燧与日相隔,不知几千万里,而能取日中之火;方诸与月相隔,不知几千万里,而能取月中之水;盖以阳燧方诸之气与日月同类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招摄阴阳之道矣。人身阴阳,本来和合一气,因其交于后天,阴阳相离,各居一方,生气日消,死气日长,消而又消,长而又长,终于殆而已。若知回光返照,借假修真,瞬息之间,则阴阳不期交而自交,不期合而自合,自然而然,无容勉强。噫!悟之者近在咫尺,迷之者远隔千里,是在乎人能下肯心耳。
      蜣螂狮兽
      蜣螂滚弹,狮兽团毬,日久弹中生子,毬中出狮。弹毬原是死物,内中一无所有,彼则形不交而神交,以雌雄二气感通,一意不散,神凝气结,即能无质生质,无形生形。
      吾之观此,因悟的无中生有之道矣。人秉天地阴阳二气而生,身中即有此阴阳二气也。人能运阳就阴,以阴顺阳,阴阳抟聚,恍惚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自无而有,能以结圣胎,能以生法身,功力到处,打破虚空,身外有身,步日月无形,入金石无碍,超出乎造化之外矣!
      黒铅水银
      炉火之术,水银见火则飞,得黑铅投之,水银被制,即结成块而不飞。
      吾之观此,因悟的以阳制阴之道矣。人心易动,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见景生情,随风扬尘,如水银见火则飞也。若道心常存,防危虑险,随时觉察,则人心无隙而生,如水银见铅凝结也。再加勤修增减之功,增其道心之阳气,减其人心之阴气,增之又增,减之又减,到得无可增减处,则人心死而道心固。真种到手,可以为圣,可以为贤,可以成仙,可以成佛,而性命之大本已立,于是做向上事业,未有不深造而自得者也。
      弄影侮像
      童子弄影,自以为乐,不知为影所弄,枉费精神,狂夫侮像,自以为能,不知为像所侮,徒劳唇舌。
      吾之观此,因悟的避祸致福之道矣。举世之人贪图无厌,谋利而得利,求名而得名,自谓足以养身荣身矣,殊不知日夜劳心,费精耗神,因假伤真,有时气血衰败,大限一到,有财买不得生死,有名敌不得无常,惟有罪业相随,来生各受报应而去,与童子弄影、狂夫侮像者何异?若是明哲上士,别有高见,以性命为重,以道德为贵,俯视一切,惜气养神,绝不以假伤真,虽阴阳造化且不能迁移,而况于他乎!
      种黍种麻
      种黍即得黍,种麻即得麻。麻不成黍,黍不成麻,种异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造作因果之道矣。人之一念为善,则所作所为亦善,必受其福;一念为恶,则所作所为亦恶,必招其祸。夫善念恶念者,事之因也,受福招祸者,事之果也。有因必有果,未有种善而果不善,未有种恶而果不恶,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一定不易,只在种善种恶之间分别好歹。故君子作事谋始,谨之于始,自能全之于终也。
      接桃接杏
      桃树老,接以嫩枝,则又结桃;杏树老,接以嫩枝,则又结杏。盖以树虽老,而根本之气未绝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人老栽接之道矣。人之老也,皆由恣情纵欲,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费精耗神,以假作真,以苦为乐,一点生机斵丧怠尽,性乱命摇,根本不固,由是壮而老,老而死,非可委之于天,实自取之耳。若人自知悔过,改换头面,斩断恩爱牵缠,离去酒色财气,视富贵如浮云,以势利为寇仇,万有皆空,千般不着,专气如婴儿,守约若处子,蓄精养神,去妄归真,时时在根本上培植,步步在正道上行持,增其正念,减其妄念,内外真诚,浑然天理,可以尽性,可以立命,可以返老,可以还童。是亦嫩枝接老树之法。古仙云:“七十八十,一息若存,犹能还丹。实不虚也!
      发化水蛇
      髪落水坑,暑日晒之,则化蛇形,何以然哉?盖髪虽死物,得水之湿,日之热,湿热搏聚,凝而为一气,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氤氲活动,故能化而为蛇。曲折摇摆于水中。
      


      3楼2012-02-04 19:45
      回复
        吾之观此,因悟的固本凝命之道矣。人之阳气属火,阴气属水,阴阳和合,水火之气相济。其中有一点生机,由微而著,生生不息,衰者可以旺,弱者可以强,无命者可以凝命,无寿者可以延寿,此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也。
        鹤胎龟息
        鹤善存神,故胎固而千年长生;龟善养气,故不食而百岁不死。
        吾之观此,因悟的延年益寿之道矣。人能自卑自下,柔弱朴诚,不耗气而常养气,则气足;人能无私无虑,寡欲少谋,不劳神而常存神,则神全。气足神全,根本坚固,基址稳妥,久而不衰,延年益寿,理有可决也。彼鹤龟者,一全其神,一全其气,尚能长生,而况神气兼全者,焉有不能长生乎?
        水冻冰消
        水遇寒则冻成冰,冰遇热则化为水。
        吾之观此,因悟的为圣为凡之道矣。人之初,性本善,原无圣凡之分;因积习之气,即有凡圣之别。习于善,不失天赋之性者,即为圣;习于不善,失其天赋之性者,即为凡。若不善者而知改过迁善,去邪归正,习之于善,复其天赋之性者,虽凡亦圣;若本善者不知戒慎恐惧,随风起尘,习于不善,迷其天赋之性者,即圣亦凡。善如水也,不善如冰也。圣可作凡,凡可作圣,亦如水能成冰,冰能化水。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
        木茂水长
        木根深则叶自茂,水源远则流自长,盖以有本者如是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护持根本之道矣。人身之元精、元气、元神,即性命之根源也。元精不亏则形全,元气不伤则命坚,元神不昧则性明。形全、命坚、性明,则万物不能移,造化不能拘,性命由我不由天,亦如木之根深叶茂,水之源远流长,本立道生,生机常存而不息矣。但人多不知在根源上护持,乃于枝梢处做作,妄想成道,如缘木求鱼,终必落空,岂不愚哉!
        松心竹节
        松心实,竹节坚,故遇冬寒而不凋,经雪霜而长茂。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持立命之道矣。人能无愧无怍,主敬存诚,大同无我,则心实。心实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临事不惧,遇难不忧;吉凶祸福,境遇在彼,造命在我矣。人能持身制事,止于其所,立不易方,则节坚。节坚则非礼不履,非道不处,非义不行;可苦可甘,可上可下,可生可死;常应常静,不为物移。心实节坚,可以处平易,可以处危险;可以动,可以静;可以变通无碍,方圆不拘;纵横逆顺,莫遮拦矣。
        木炭坯砖
        木枝暴露,日久则即朽,经火煅而成炭,则千年不损。水土和坯,经雨则便破,遇火烧而成砖,则万载常存。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真锻炼之道矣。人之不能成道,以其未在大造炉中锻炼也;若在大造炉中,步步脚踏实地,事事经历阅过,在生死关口,不动不摇,如真金愈炼愈明,似宝镜愈磨愈亮,炼磨到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之处,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亦如木炭坯砖,经火煅成,永久不能伤损矣。
        尸肉尸发
        尸骸埋久,片肉不化,即为邪崇而伤人;尸发露久,湿热熏蒸,即成鬼火而迷人。
        吾之观此,因悟的脱离大患之道矣。人身上下内外,无一物非邪崇鬼魅也。外而眼、鼻、口、舌、身,朋党以招客邪;内而心、肝、脾、肺、肾,牵连以起妄念,内外交攻,斫丧天真,不至于倾丧性命而不止,其伤人迷人,尚可言哉?老祖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吾若无身,患从何来?”可知此身为吾大患,若能脱去此患,自有无患者存。无患者方是真我。去患之道,先要认得真我。认得真我,方知此身是他,他与我两不相关,以我而去他,易如反掌,绝不费力。奈何修道者,多以他为我,以患为真,爱之恋之,与鬼为邻,而不肯舍去。更有一等愚人,在大患之物上,搬东弄西,采下补上,推前运后,妄想成道。此等之辈,皆是以奴作主,认贼为子,不但不能去患,而且更增其患,无怪乎一生忙迫,终落空亡矣。
        


        4楼2012-02-04 19:45
        回复

          水上火下
          水本寒,火本燥,火上水下,水火异处,彼此不能相济。若水上而火下,则燥者而不焰,寒者而能温。
          吾之观此,因悟的阴阳离合之道矣。人之阳气为刚,刚而无制则过燥,如火在上也;阴气为柔,柔而无扶则过懦,如水在下也。刚柔不济,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生气息矣。若刚而不燥,以柔运刚,如火之在下也;柔而不懦,以刚扶柔,如水之在上也。刚柔得中,阴阳和平,性情混合,水火相济,所谓“坎离颠倒”者是也。
          瓜果子仁
          瓜果中俱有子,子中俱有仁;其仁两瓣,瓣中又有一心,此心乃一点生机,其瓜果生成皆本于此,所谓“天地之心”者是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阴阳生机之道矣。盖阴阳相合方有仁,有仁即含天地之心;阴阳不合即无仁,无仁即无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为生生之本;得此心者,为圣为贤,作佛成仙;失此心者,为人为兽,为鬼为魔。有此心无此心,总在阴阳离合之间耳。学者若能调和阴阳,不偏不倚,归于中正,则天地之心复见;随手拈来,头头是道,信脚走去,步步皆真,而造化枢扭,在吾掌握之中矣。
          混水垢镜
          混水本浊,澄之即清;垢镜本昏。磨之即明。
          吾之观此,因悟的明心见性之道矣。人之心不清、性不定者,贪嗔痴爱,般般皆有,喜怒哀乐,件件皆全;加之历劫根尘,积习客气,蛊惑心君,茅塞灵窍,如水之混,如镜之垢;本来真心真性,全然迷却,一任三尸搬弄,六贼猖狂,无尘不染,无物不纳,其胸中秽污,不堪言矣。若能顿悟回头,涤尘洗垢,把有生以来等等偏病客气,样样妄念邪行,渐次而炼磨,愈久愈力,炼磨到无可炼磨处,矿尽金纯。本心本性,自然全现,慧光顿生,即照见三千世界,如在掌上,绝无遮碍;亦犹混水澄之仍清,垢镜磨之复明,而本源依然无亏也。
          动热静寒
          凡人行动则生热,静坐则生寒;寒则行动又生热,热则静坐又生寒,是寒热不由天而由人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窃夺阴阳造化之道矣。夫刚者属阳,柔者属阴;刚而太躁者,自卑自下,则自不躁,而归于和平;柔而过懦者,立志强行,则自不懦,而登于高明。能刚能柔,顺理顺时,知进知退,能大能小,能上能下,能虚能实,可以夺造化,转生杀,逆气机,出死就生;亦如行动生热,静坐生寒,人力能以回天也。
          高台大树
          百尺高台,从地而起;十围大树,自蘖而成,非一朝一夕之故,盖以由来者渐矣。
          吾之观此,因悟的深造自得之道矣。夫性命之事,为天下第一大事;保全性命,为天下第一难事;非可容易而成,非可躐等而求;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去,一事事阅历;自卑登高,由浅入深;渐次用功,不计年月;不堕志气,终必到得意之处;万不可因循过日,半功而止,自贻伊戚。特以经久不易之事,必须经久不已之功而方成。倘始勤终怠,或悬空妄想,而欲保全性命,以成天下希有之事,万无是理。故圣人云;“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而况性命大事乎!
          洼实突消
          洼低,日久则自实;突高,日久则自消,盖虚者实之兆,高者低之因。
          吾之观此,因悟的损益虚实之道矣。人之自高自大者,恃才恃能,予圣自雄,人多厌恶,每每因满招愆,终必落于人下而不高,亦如地突,日久践踏而自消也。人之自卑自小者,黜聪毁智,低心下气,人多敬爱,每每虚心受益,终进于人上而不低,亦如洼低,日久土积而自实也。故君子道愈高而心愈低,德日大而心日小,傲气全无,躁性尽化也。
          鲤鱼老狐
          鲤鱼能化为云龙,老狐能化为羽人,此皆神全而形能变化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神通变化之道矣。彼鱼狐者,得天地之偏气,不过所恃赖者,含灵之些子耳。惟人也,为万物之灵,得天地之正气,五行皆全,五德俱备,居三才之中,有天地之全能;若能养天地之正气,保五行之和气,不偏不倚,浑然一气之流行,即有天地之造化。可以变而为圣,化而为仙,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方且千变万化,化化无穷,岂仅化形而已哉!
          


          5楼2012-02-04 19:45
          回复
            吾之观此,因悟的养生全形之道矣。人之所赖以生者,精、气、神三宝也。三宝聚则生,三宝散则死。欲聚三宝,先要无我;无我则心虚;心虚则三宝无渗无漏,无消无耗,只有增而不能减;有增无减,增而又增,则内实;内实则生机不息而长生。彼癫汉醉人,仅一忘形,尚能不死,而况神全气足精固,未有不能保生者也。
            提纲提领
            整网必提纲,叠衣必提领,是皆从总要处下手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真根本之道矣。人心为一身之主。乃成圣成贤、作佛作仙之根本;心静则万缘俱寂,心动则杂念乱生。若能心无一物,空空洞洞;内念不出,外物不纳;常应常静,常静常应。虽日在纷华闹热之场,如镜之明,如水之止;无尘无波,自不为境遇所迁,亦如整网提纲,叠衣提领,左之右之,无不宜之矣。
            淘金拣玉
            沙里淘金,石里拣玉,非可顺手而得,必须苦力功深而后得之。
            吾之观此,因悟的渐修有为之道矣。先天真宝,如金如玉;后天假物,如沙如石。后天假物,掩埋先天真宝,如沙石掩埋金玉矣。故欲求先天之真,须要拨尽后天之假。真者,先天一气之灵根;假者,历劫万般之业种,与夫后天气质之性,五行之气,积习之偏。以一真而埋于万假之中,非可容易而得,故必用渐修之功,拨去其假,方见其真;拨之又拨,拨到无可拨处,假者一概去尽,自然真者明亮亮现于眼前,亦如沙石去尽,方见金玉。此苦尽甜来,香从臭出之功也。
            桔槔取水
            桔槔取水,其斗虚下而实上,循环无端,取水以灌田。
            吾之观此,因悟的虚实两用之道矣。人能虚心而下于人,则必受益,中实而上于人;愈虚愈下,愈实愈上。虚之不已,实之不已,下之不已,上之不已;虚而实,实而虚,下而上,上而下;上下相通,虚实相应,道德充裕,未有不登于高明之境者也。《易》曰:“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盖言道愈高而心愈低也。
            草木花实
            草木初而开花,既而结实,各随其时,故得长生;若失其时,乃死之兆,特以反常故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与时偕行之道矣。人生之所依赖者,神气也。事来,不得不应;物来,不得不接;因事制事,随物付物;未来不迎,已过不留。神不伤而气不耗,如草木随时花实,此致生之道也。如贪财好色,图名争功,日谋夜算,事未来而预谋,事已过而不舍,神气消耗,如草木非时花实,此取死之道也。故君子惜精神如惜宝,用之则光而不耀,藏之则寂而不动;可行则行,可止则止,行止而不失其所,绝不以假而伤真也。
            木偶泥胎
            木偶泥胎,本属死物,若人诚心祭之,久而灵应。
            吾之观此,因悟的起死回生之道矣。举世之人,以假为真,以苦为乐;日游于尘缘之中,夜入于梦幻之乡;日用夜作,尽是死路,并无生活;身虽动而心已死,形虽存而神早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阳气化尽,惟有阴气,不死岂能之乎?若知的世事尽假,猛醒回头,诚一不二,无思无虑,只在性命上打点,戒慎恐惧,防微杜渐;日久功深,心自明,神自灵,内念不起,外物不入,有真无假,即可动天地,服鬼神;夺造化,胜万物;平地狱,上天堂;开生门,闭死户;延年益寿,理有可决也。


            7楼2012-02-04 19: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