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terlar吧 关注:305贴子:28,307

肥猫相信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不是人,是自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09年01月15日 07:24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将会在未来数年呈现出逐步降温的趋势,其最终的发展结果很可能是新一轮冰川期的到来。
  俄罗斯科学家表示,冰核心、海洋沉淀物核心、地质记录以及古生物种群的研究数据等各种证据均表明,地球存在一个有规律的冰川期循环模式,即每个冰 川期大约持续10万年,两个冰川期中间由大约持续1.2万年的间冰期隔开。而长期的气候数据也表明地球气候与三种天文循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三种天文循 环被合称为“米兰科维奇循环”。米兰科维奇循环包括地球的倾角变化、地球轨道的形状变化以及地球的摇摆度变化三个循环。根据米兰科维奇理论,这三种天文循 环分别影响了太阳对地球的辐射程度,进而共同导致了地球冰川期和间冰期的形成。
  南极洲东方站冰核心数据曲线图显示,冰川期与间冰期确实是以一 种循环的模式间隔出现。根据东方站数据曲线图还可以看出,地球上二氧化碳数量的变化要落后于地球气温变化大约800年。因此,这表明地球气温变化先于二氧 化碳数量变化,或者说是前者导致了后者数量的变化,而不是反向作用,这与温室效应理论完全不同。换句话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 增加并没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相反是全球气温的自然循环导致了二氧化碳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数量会跟随地球温度的变化而不断上升或下降,主要是由因为冷水可 以比温水容纳更多的二氧化碳。由于冰川期自然循环的原因,现在地球正在升温。随着海水温度的升高,它就会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
  由于不断升温的海水释放二氧化碳要落后于地球温度的变化,因此在当前间冰期结束后的800年时间里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数量还将继续增加。地球进入下 一个冰川期800年后,二气化碳数量才会随着海洋温度的下降开始减少。东方站冰核心数据曲线图表明,在过去42万年间,全球二氧化碳数量一直都是跟随着冰 川期循环不断上下起伏。在这个自然循环中,每隔大约11万年,地球温度就会达到一次顶峰。大约在32.5万之前,地球温度和二氧化碳数量达到了顶峰。现在,地球温度再次达到顶峰,间冰期已经接近尾声,因此地球即将进入下一个冰川期。如果幸运的话,人类还有数年时间为之进行准备。
  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夫主天文台的哈比布洛-阿布杜萨马托夫说,按照太阳辐射量目前的变化情况,在2012-2015年期间,全球气温将会不可避免地下降,只是这一过程会比较慢。另外,在2055-2060年间,将会出现全球范围的大幅度降温,这一过程将持续大约60年的时间。阿 布杜萨马托夫还透露称,俄罗斯将从明年开始建造一部新型空间观测装置,以便从太空对地球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据悉,该装置可能会在2008年被 部署到国际空间站上。他介绍说,“现在世界上还没有类似的高精度观测仪器。我们希望这套装置能在2008年底被部署到国际空间站上。而从2009年开始, 我们将会利用其进行系统的观测活动。”
  在漫长的地质史上,地球曾历经三次温度持续下降的时期,地理学家将之称为“冰河期”,其中前寒武纪与古生代的冰河期持续了几千万年,新生代的冰河 期则持续了两百万年。 关于冰河期的成因学界至今仍无一定论,部份学者认为,可能和地球自转时,地轴周期性倾斜角度的改变,导致阳光照射量减少有关。冰河期的发生,至今仍是自然 科学的一个谜。虽然科学家已相当肯定地球的绕日轨道和自转轴的变化,与冰河期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但这些变化并不会改变太阳的入射能量,只改变了入射阳光 的分布,却能引起地球上气候极大的变化,这令科学家十分困惑。大约是人类刚出现在地球舞台的两百万年前,地质史上第三次冰河期“第四纪冰河期”同时揭开序 幕,全球各地气温开始下降,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欧洲、北美洲和格陵兰,都被北极一路延伸过来的大冰盖所复盖。


IP属地:广东1楼2012-02-05 12:09回复
    小x在哪个城市啊?


    IP属地:广东3楼2012-02-05 17:01
    回复
      感觉没以前那么冷,不知道是身体比以前好还是怎么回事.....


      IP属地:广东6楼2012-02-05 17:12
      回复
        广东


        IP属地:广东7楼2012-02-05 17:16
        回复
          没错!我很讨厌这种鬼天气。地上、墙上都是湿湿的,感觉又冷又不舒服。不过好像这个冬天还没遇见...


          IP属地:广东10楼2012-02-05 17:30
          回复
            肥猫在广东的一个小山城~~~才暖了一天,又要降温了。明天就让死猫睡死吧,不上班饿。


            IP属地:广东11楼2012-02-07 22:04
            回复
              肥猫认为世界进入新一轮冰河期比全球暖化更靠谱。
              在鼓吹气候变暖的鼓噪声中,一个特别奇怪的思维成果就是“大气圈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造就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学者们在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时,曾经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过监测。在50年以前,1957—1958年,各国科学家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其中美国科学家在夏威夷的Mauna Loa观象台测量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小,那时候是315ppm,这是体积容量。2006年5月已达到385ppm,这些观测的事实,我可以告诉大家,大气圈是动态的,有很强的均匀作用,一些物质在大气圈里面,如果运动到对流层的底部和平流层的底部,大约两年就可以在全球均匀开,所以误差很少,基本上代表了全球的状态。那个ppm是指百万分之一的含量比例,从315ppm到385ppm,就是万分之3.15变化成了万分之3.85,也就是增加了十万分之六。那么微小的变化,很可能还在取样、仪器分析的误差范围之中,怎么就被无限放大成为了地球大气增温的罪魁祸首呢?我们的地球大气圈究竟只是一个密闭的恒温病房,不能够出现十万分之几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还是是一个开放的、可以自然变化的巨系统啊?看看那些鼓吹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学者们的思维,究竟僵化到了何种程度?我国的权威学者和媒体,没有经过任何的学术“检疫”,把一个极其荒唐的谬论,作为最新外国成果,引进了国内学术界。并被无限制地加以放大、扩散,象一颗被启动了的烟幕弹弥散开来,蒙蔽了我们的眼睛,搅乱了我们的思维。目前学者们能够告诉我们的认识是: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HFC、PFC、水汽(不是水蒸气)等等,他们的总和在大气圈中的含量仅仅只有千分之几,确实是微乎其微的。而一定要把那微乎其微的气体的十万分之几的变化影响,夸大到能够影响整个人类生存的程度,其中被荒唐地夸大了多少倍啊?完全是一次跟屁虫的悲剧。一定要把那微小的变化,作为影响地球大气增温的罪魁祸首,暴露了某些学1者群体,对于其他诸多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在认识上的无能为力和无所作为,以及他们利用宣传媒体进行的危言耸听的蛊惑。也提醒我们应该关注那些指鹿为马的行为背后,可能潜藏着不可告人的战略阴谋。


              IP属地:广东14楼2012-03-20 14:54
              回复
                我也认为新一轮冰河期比全球暖化更靠谱,明显就是阴谋啊。忽悠多了,就会有人相信,这世界从来如此


                15楼2012-03-21 21:32
                回复
                  07年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火星表面温度上升了0.65摄氏度,而且,火星南极冰帽也正在逐渐融化。火星全球变暖的根源是波动的太阳辐射引起了沙尘和风暴。火星表面的太阳辐射波动引起了强烈的空气流动,从而搅动火星表面沙尘,,进而引发尘暴。法暴能“捕获”阳光的热量,从而引起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又加速风循环,从而导致气候变化的恶性循环。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07年4月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此巨大变化相当于地球近100年全球变暖的效果,我们的研究表明火星变暖有本土原因。”参与此项研究的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保罗-盖斯勒说。另外,有科学家提出是太阳输出而不是人为温室气体导致了地球升温。
                  ---------------------
                  由于太阳活动的加剧:在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数量会跟随地球温度的变化而不断上升(主要是由因为冷水可 以比温水容纳更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进一步促进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在火星上,则是波动的太阳辐射引起了沙尘风暴,而沙尘暴又反过来加剧相似的温室效应。可以说,即使人类停止呼吸也不能阻止地球升温。
                  但是,地球升温就这样无休止的继续吗?地球历史告诉我们明显不可能。地球有复杂的调节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冰期-间冰期这样冷暖交替进行。


                  IP属地:广东16楼2012-03-21 23:43
                  回复
                    有点杞人忧天了额。。~~


                    IP属地:江苏17楼2012-03-29 11:05
                    回复
                      用独立思维思考问题,肥猫转载这文章但并不是完全同意所有观点。
                      全球变暖预测错了? 数据显示气温未显著变暖
                      据称3月早些时候在亚特兰大的一次筹款活动中,奥巴马总统(President Obama)说过,“全球气温正在发生的变化会让人有点紧张。当3月初芝加哥气温达到华氏75度时,你就会开始思考。另一方面,我又真的很喜欢好天气。”
                      那么实际上全球气温正在发生何种变化呢?答案是:10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卫星数据整理出了全球低层大气温度每月异常值,可在网站http://www.drroyspencer.com/latest-global-temperatures/上查到。最新的(2012年2月)全球低层大气温度异常值为零下0.12摄氏度,略低于自1979年卫星开始记录气温以来的平均值。
                      十多年来未发生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的变暖,这使得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及其支持者更难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妖魔化。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气体。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工业化前的约280 ppm(parts per million,百万分率)升至约395 ppm的一个原因。
                      二氧化碳并不是污染物。地球上的生命在二氧化碳含量比现今我们所看到的水平高得多的情况下欣欣向荣了亿万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将会是利大于弊的,因为栽培植物在二氧化碳水平较高的环境下会生长得更好、对干旱的抵抗力也更强,还因为全球变暖及其他二氧化碳所谓的有害影响其实是被严重夸大了。拥有来自化石燃料的廉价能源的国家比没有的国家更繁荣、更健康。
                      经推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翻倍会对气候变暖造成约一摄氏度的直接影响。IPCC计算机模型的预测值更高,为三摄氏度甚至更多,因为它们设定水蒸气或云的变化应该会增强二氧化碳对气候变暖的直接影响。许多观测证据表明,这种“积极反馈”还被严重夸大了。
                      从19世纪初所谓的“小冰期”(Little Ice Age)结束以来,确实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暖,大约在0.8摄氏度左右。这种变化可能部分来自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但变暖的时间——大部分变暖是在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增加之前——表明,其中绝大部分变暖源自与人类无关的自然因素。
                      过去十年计算机所预测的变暖没有发生,这令IPCC的支持者感到沮丧,有些支持者一直宣称“极端天气”因为二氧化碳的增多而变得更为普遍。但没有有力证据表明其真实性。经过2011年异常寒冷的冬天(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后,美国本土2012年的冬天异常温暖。但欧洲、亚洲和阿拉斯加2012年的冬天却是严寒。
                      类似2012年的气候在1942年冬天出现过,当时美国中西部异常温暖,而德意志国防军(Wehrmacht)则在俄国遭遇了“冬将军”(General Frost)坚不可摧的力量,那个冬天与俄国人刚刚度过的前一个冬天完全不同。
                      从暖冬到寒冬的大$波动在美国一直发生着,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简称NOAA)所做的记录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1932年和1934年的冬天就和2011至2012年的冬天一样暖和或更暖和,而1936年的冬天就冷得多。
                      几个月来,每晚看着电视上龙卷风造成的悲剧性破坏的画面,人们可能会想,是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了龙卷风更频繁的发生。但不妨看看安德鲁•拉夫金(Andrew Revkin)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博客“Dot Earth”中所写的,“没有证据显示50多年来美国强龙卷风(强度F2级及以上)发生频率增加了,即使全球气温已经显著升高。”
                      和冬天气温一样,龙卷风的发生频率、强度和地理位置每年也有波动,与海洋和大气中复杂的液体流动形态、高速气流的位置以及热带太平洋上厄尔尼诺(El Niño)或拉尼娜(La Niña)的状况等因素相关。
                      只要自然规律存在,我们就会有龙卷风。但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解决龙卷风的威胁来拯救更多生命,例如改进天气雷达设备并扩大其分布范围,以更好的方式预警危险区域的居民等,而不是轻易地支持减少“碳足迹”的计划或资助更多计算机中心来预测全球变暖。
                      人们很容易对气候感到疑惑,因为我们常被警告,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或正在造成可怕的后果。但这些不祥的预测是基于计算机模型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分清气候的真实变化和计算机模型所预测的结果。观测到的气候对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反应与模型预测结果不太符合。
                      鉴于气候对人类的重要性,我们需要高质量的气候科学。但我们还应该记住已故伟大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对科学如何运作的描述:
                      “我们一般是通过以下过程寻找一个新规律的。首先我们进行猜测。接着我们对猜测的后果进行计算,看看我们所猜测的这条规律如果是正确的会说明什么。然后我们将这种计算的结果与自然进行对比,与实验或经验进行对比;将其与观察直接比较,以验证是否有效。如果与实验不符,就证明它是错的。”
                      气候科学最关键的要素是从空间、从土地和海洋中对气候相关的现象进行长期的仔细观察。如果观察不支持编码预测(比如更极端的天气或迅速升高的全球气温),费曼已经告诉我们对这种理论应作出何种结论了。
                      (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本文作者威廉姆•哈珀(William Happer)是普林斯顿大学(Prinсеton University)物理学教授。)


                      IP属地:广东18楼2012-04-09 17:50
                      回复
                        测试一下,看看发表回复有问题不


                        IP属地:广东20楼2012-04-11 01:36
                        回复
                          你那帖子还是老样子再这样可以开小Bird的剪贴簿2了。


                          IP属地:广东22楼2012-04-11 10:08
                          回复
                            日本研究称5月太阳磁场反转 将出现4重极构造

                            日本天文台指,太阳5月将出现“磁场反转”的现象,而300年前出现同一现象时,地球曾经气温骤降。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所谓“磁场反转”,是指太阳的北极由原来的S极(负磁场),变成相反的N极(正磁场),而南极则保持不变。结果,南北两极都 成为N极(正磁场),而太阳的赤道附近,却会出现2个S极(负磁场)。换言之,太阳届时会出现罕有的4重极构造。日本国立天文台的常田佐久教授,分析了太 阳观测卫星搜集得的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起,太阳的北极已逐渐出现“磁场反转”的现象。
                            “磁场反转”的原因未明,可能与11年周期的太阳黑子增减有关。17至18世纪估计太阳曾出现4重极构造的时期,北半球平均气温曾下降0.6度。据此,科学家相信,太阳的磁极反转或许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


                            IP属地:广东23楼2012-04-25 17:03
                            回复


                              2003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洛夫洛克荣誉勋爵封号,表彰他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


                              


                              IP属地:广东25楼2012-04-26 0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