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幸福吧 关注:54贴子:1,346
  • 3回复贴,共1

只爱一点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茉莉
对于台湾作家李敖在个人品性和生活作风上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但对于李大师的学问,哪怕是最反感他的人,恐怕也难置二词。据说当年李敖报考台大历史研究所,当时李敖已然名声在外,面试的老师虽说都是台湾的著名学者,但他们彼此相视足足沉默了五分钟,终于姚从吾问了一句:“李敖,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李敖答:“没有”。姚松了口气,说:“好,你被录取了。”这应该是考研最牛逼的境界了。
或许李敖的天分比我们一般人要高那么一点点,但他能有那么大的学问,更多地应该归功于他那类似于自虐式的读书方式。我问过自己:新闻理论确实无聊,但它难道比足球明星的名字还难记吗?那么,为什么我能记下如“范尼斯特鲁伊”“范布隆克霍斯特”“查里斯特亚斯”这样拗口的名字几百上千个呢?原因无它,喜欢并且接触的时间长。
真的,考新闻类的研究生,初试四门考的都是背功。你可以不喜欢它们,但只要你能多接触它们,自然会得到高分。
还有一个八卦,当年钱锺书、曹禺和吴相湘(历史学家)同在清华读书,曹禺怂恿吴,“都说钱读书多,你让他给你开几本黄书看。”吴还真的照做了。钱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就给吴列了几十本中外著名的“淫书”并大概介绍了内容。吴彻底被雷倒了。
因此啊,大娘对李白说的话是真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IP属地:湖北1楼2012-02-06 14:37回复
    二、毛尖
    如李敖这样的才人,一般是不屑于写流行歌词的,但凡事也有例外,巫启贤唱的《只爱一点点》便是李大师写的歌词。年岁渐长,大抵也能参透几分李大师歌词的意思,“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说的其实是,自己的投入或许可以多,冀望的回报最好不要太高。这个世界上不讲道理的事情很多,说不定人家凤姐还看不上王力宏、梁朝伟等人呢。
    “太在乎一个人、一样东西,往往得不到”。“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你往往不会十分珍惜”。这两句话其实说的是一个道理。广院就像是一个外表光鲜靓丽,内里又十分娇气任性自傲的小姑娘,“追到她”并不意味着你的成功,她眼拙厌弃你,也不能说明你一无是处。
    广院能给我们的,就是一张研究生学历。而我们要学习的,有太多太多。
    


    IP属地:湖北2楼2012-02-06 14:37
    回复
      三、云雾
      我很佩服林徽因的爸爸林长民先生。当年追求林徽因的才子不要太多,有人所共知的徐志摩,有哲学逻辑学大师金岳霖,还有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小林很纠结选谁。老林对小林说:徐那样的文人不靠谱,金那样的学人没有谱,只有那个和你一个专业的小梁能甘心给你填谱画谱。事实证明,老林威武啊。
      整整十年前,我上高二。语文老师命题作文,“我理想的大学”。班上同学或写清华或写北大,只有我写了“北京广播学院”。哦,忘了告诉你们,我所在的高中,每年文科生大概只能考上一两个一本,还都是省内的。我犹记得那老师的眼神和口气,“咱学校七十年校史上还真没有人考上过北京广播学院呢”。事实上,我当时的成绩离广院也至少缺五十分。
      十年过去了,我们那所学校已然被人合并。某日逛街的时候,遇到那语文老师,知悉我的考试生涯和现状,她说:我当年就知道你小子会有出息。我笑笑,看到她的白发却不忍打击她,只是很装逼地回了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IP属地:湖北3楼2012-02-06 14:37
      回复
        五、碧螺春
        当下的中国,不论是在宝马里哭的人,还是在自行车后笑的人,都活得不幸福。这源于对当下的不确定,更因为对未来的惶恐。一个文明的社会,不是强者张牙舞爪地炫耀,而是对弱者的悲悯之心。
        当年张爱玲和胡兰成结婚,张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胡却道: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瞧,男人总是比女人要理性一点,现实一点。


        IP属地:湖北5楼2012-02-06 14: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