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大三上学期,其实这个时候,就开始后悔自己浪费了大一和大二上学期这一段时间,从大二下学期开始,生活开始变得忙碌起来,课程不多,但是课外要完成的任务不少,再加上参与了年级工作,不善于安排时间、爱拖沓的我,往往在事情扎堆的时候感觉手忙脚乱心烦意乱,而这又大大降低我的效率,于是,我又额外浪费了一部分时间。不过这么说了,后悔是没有用的。大二暑假和大三上学期这段时间,好歹是认真地读了《算法导论》,对基础的算法有了足够的理解;CL的学习则被各种阻碍,一则因为没有中文资料,只好看英文电子书籍,经常看了一会就没耐心了;Linux的学习还算顺利,毕竟是经常在使用的工具,每掌握一条命令就意味着对Linux的熟悉度上升了一分,因为学习效果是可以量化可以具现的,所以很少有不耐烦的时候。那个时候开始各种盲目的折腾,碰到过几次非常棘手的问题,由于我不懂如何收集问题信息,即使是IRC上的各位大神也对我的问题无能为力,最后重装了事。这个学期,我对Linux的掌握程度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了吧,从学习操作系统班里同学安装ubuntu时找我去解决问题可以让我认识到这一点——虽然不是每次我都能解决问题。开始编辑自己的个性配置文件,开始配置自己的Emacs,学会了用gcc、gdb在Linux下舒服地写程序,学会了写Makefile,并且自始至终热衷于美化自己的桌面效果。重装过几次ubuntu,开始自己设置各个分区而不是让系统来做。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死不回头地折腾好几天但是什么也得不到,于是开始自嘲“咱追求的不是方便,而是折腾”。开始体会到Linux的设计哲学的美,但同时也自始至终地喜爱与Linux设计理念相违背的Emacs,开始在切换回Windows后习惯性地按Ctrl+Alt+T等了几秒才意识到Windows不会弹出一个terminal来让我敲命令就算有那也是丑陋不堪的cmd,经常在其他的编辑器里写程序的时候下意识地按下Ctrl+p往上移动光标却打开了打印机,开始厌倦于IDE的死板与繁琐于是索性在Windows里安装了cyg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