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方戏吧 关注:67贴子:284
  • 6回复贴,共1

同州梆子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形成与发展】同州梆子又称“同州腔”、“东路秦腔”、“老秦腔”,是我国陕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秦腔在关中同州(今大荔)一带形成的一个支派,流行于关中东部以大荔为中心的二十余个县。它常被奉为梆子腔的鼻祖。
同州梆子的历史悠久,它以陕西同州(今大荔)、朝邑为中心,曾盛行于关中东府10多个县,流行于陕西境内的北至绥德、东到潼关、南抵洛阳、西行渭南,并流传到北京、湖南、甘肃、青海、河南、新疆、江浙等地。 清嘉庆至光绪年间,为同州梆子的鼎盛时期,涌现出许多班社,艺人也是层出不穷。 到了1912年,由于西安改良秦腔的崛起,使同州梆子倍受排挤,加之战乱与饥荒,到了20世纪20年代,关中各地同州梆子班社纷纷解体,即使是一些技艺出众的艺人,也不得不转入西安“易俗社”、“榛苓社”、“三意社”当教练或参与演出。30年代后,同州梆子几乎灭绝。


1楼2012-02-10 23:29回复
    一提起同州梆子就想起了雷平良,杨三瑜等演员。好像他们就是同州梆子的化身。


    4楼2012-02-11 12:35
    回复
      是个好听的剧种。


      5楼2012-02-11 23:39
      回复
        可惜现在没有同州梆子剧团了,可喜的是,大荔县剧团现在开始关注和排演同州梆子了,衷心希望大荔县剧团能成为同州梆子,碗碗腔的代表剧团。恢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辉煌。


        6楼2012-08-18 08:24
        回复
          强烈呼吁陕西省文化管理部门加强重视碗碗腔、眉户等小剧种的传承和发扬,不要光搞秦腔。


          7楼2013-09-14 14:57
          回复
            大荔县剧团现在又开始探索挖掘排演同州梆子了,希望大荔县剧团不要方其自身碗碗腔剧种的优势,也要多多地排演碗碗腔优秀剧目,像兵火缘、二度梅、金碗钗、红岩等等


            8楼2013-09-15 14: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