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附录:
大多数人对计算机的认识是来自各种优化文,教程,杂志,这种认知从来就是断章取义,谈不上任何的系统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种偏离本意的操作行为,事实上
当我们仔细看一下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包括mac
linux,windows等其实很多设计思路都有相同的影子在背后,比如多帐户对home文件夹的多层级权限分配,对应到windows是\user
\username\,类似的单分区部署方案,快照备份与映像备份,没有任何技术文档提倡只分一个很小的C盘留给操作系统和程序文件,没有任何人在
linux和mac上大肆清理所谓的“系统垃圾”,就算是windows,也只是在国内形成了这么一套整治计算机的方法,或者说是偏执,将系统文件精简到
剩下4~5G,然后在不间断的干掉一些文件。不去管administrator管理员权限的危险性,而不停地纠结于如何把C盘弄得更小以实现ghost文
件的短小精悍。
C盘可用空间减少有很多原因,实际上即使你把所有软件都放在D盘,C盘也不会干净,软件会在C盘的appdata或其他文件夹创建一些自己运行需要的文
件。这些文件是程序运行所需的,现在软件的设计思路很明确,即使你把程序装到G盘,应该呆在C盘的那一部分还是会在C盘自动创建,而且这种删除工作是有害
无益的。比如QQ的聊天记录,默认保存在我的文档,即使你一周ghost一次,也意味着,ghost完系统至少要丢好几天的聊天记录,此外还有
firefox的配置文件,各种各样的配置,比如我的appdata/Roaming/sogouExplorer,大小已经接近700M,webkit
核心的缓存也是放在这里。chrome更绝,直接把程序都装到appdata下了,很多人觉得不舒服,但google那帮技术员是傻子么?请看下图
appdata\roaming列表。是不是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软件?
我认为,appdata是整个操作系统基于“个人那一部分”的灵魂!你的当前账号对系统做的设置,包括主题,鼠标速度,输入法等,软件配置,基本都是保存
在这个地方,可以说你的电脑之所以是你的,区别于别人的电脑,不是你的硬盘容量有多大,CPU频率有多高。而是在数据层面凝结了你的个人努力最终形成的属
于你自己的计算机风格。
roaming文件夹是软件的灵魂,任何软件在它被安装到计算机里面那一天,都只能算是白板程序,而在我们慢慢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个软件越来越顺
手,可能你改了软件的主题,可能你改了布局,也可能你改了相应的快捷键,等等,特别是一些可定制性强的软件。这些软件用的越久,就会越带上属于你个人的风
格。你所使用的软件的这种与白板软件的不同,体现在数据层面,就是各种各样的,保存在roaming下面的配置文件。各位可曾想过,从一个白板计算机,到
最终形成这种极具个人风格的特点。期间要经过多久的配置过程?每个人的计算机都处于不断地变化过程,这种风格也在不断地变化,但始终是区别于白板程序的。
(你用自己的photoshop很顺手,用别人的就会觉得不顺,你想过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