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颦儿一段情)之《情到深处愈难言》
一直以来,都不敢写关于颦儿的文章,因为觉得以自己的拙笔,总是写不出清净高洁的颦儿的万分之一,倘若随便写写,只把颦儿当一个文学作品形象来分析,或是平淡讲讲她的平生,实在是对颦儿的亵渎。今日看到吧里的活动,看到大家写的那么多好文,心中不免有些踌躇之意,端坐凝思良久,终于还是下笔。
——写在前面
初遇颦儿,是正当豆蔻之际。那时的我,极爱看书,对红楼,亦是向往已久。最初读整本红楼,还是向同学借的一本十分古旧的书,喧嚣的教室里,大家都在嬉闹着,唯有我独自抱着那本书,开启了另一扇人生之门。
因为红楼,我爱上了颦儿。她的泪、她的愁、她的情、她的诗句,她的性格,她的所有所有,无一不爱。
很多时候,不懂她的人,总说她太过敏感太过小性儿,我总是从心底里生出一种强烈的不服,你们哪里懂她!寄人篱下的愁苦,父母双亡的孤单,疾病缠身的绝望,知己意不定的悲伤, 要一个身为弱女子的她,如何能承受?在孤寂无望的夜晚,听着窗外淅沥的雨声,叫人怎生堪睡?于是,她只能将心中的痛,化作绵绵清泪,将心中的悲伤,都诉与诗词,字字泣血,句句含泪。
因为颦儿,我爱上了诗词。
第一遍读红楼时,只注重于故事情节,只关注着颦儿的一举一动,心忧着她的命运。她俏谑湘云时,与她同笑;她读西厢时,与她同向往;她铰荷包玉穗子时,与她同恼;她葬花时,与她同哭;她焚稿时,与她同绝望……总是在书中细细地找,希望找出贾府众人的话语里行动里于她有利的一星半点,希望能看到贾政对她的认可,贾母对她是真心疼爱,宝玉对她能一心一意……找到了有利于她的,为她开心;看到了不利的,为她伤心。记得宝钗扑蝶那次,将误听小红私语的事情推到颦儿身上时,我真真是气极了,为此便十分讨厌宝钗,即使后来钗黛互剖心语,结金兰契,我仍旧不喜宝钗。
第二遍读时,我已有了自己的书。那是一本浅粉色封面的红楼梦,岳麓书社出版的。记得从新华书店里捧回它时,我欣喜无比,刚一回家便如痴如醉地品读起来。这时看书,已不再是只看情节,也注意起其中的诗词来,特别是颦儿的那些清雅哀婉的诗句,每一句我都细细品读,用颦儿对西厢记的感受来说,真真是馀香满口,词句警人。犹记得她的“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要怎样玲珑的心思,怎样高洁的品性,才能写出这些纯净如幽兰、清雅如芙蓉般的雅词妙句?只有她,才能这样的素洁,才能这样才华馥比仙!
颦儿的诗,每一首都是那么地清净雅致,犹如她本人一般,飘飘如遗世独立的仙子。她的诗,亦含着深深的忧思,葬花吟里的愁绪,秋窗风雨夕里的凄凉,冷月葬花魂里的悲谶,字字句句,都是她满腔的幽思,一生的血泪。
忘不了那个在花影摇曳里葬花的单薄身影,忘不了那个清泪涟涟眸光含悲的颦颦,忘不了绿竹深处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林妹妹,忘不了眉尖轻蹙凝神深思的潇湘,忘不了用毕生眼泪去还灌溉之恩的绛珠,忘不了她,那个如诗般忧如莲般素洁的林黛玉。
如斯情深,却不知如何去言语。只能将这些凌乱的字句,献给即将过生辰的颦儿,聊表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