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非常赞赏购买专辑的玉米付出和努力。其次,我不反对有余力的玉米继续购买。但是,也许我傻吧,我觉得销量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相反的宣传和普及度显得格外重要。
销售量的重要性,我觉得是分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从很少到很多,这个阶段销量多少很重要;第二阶段:从很多到很多,虽然数量惊人,但是数量级没变,销售量的作用非常小;第三个阶段,从很多到数量级再上一个台阶,这个时候销售量的意义又大了。
现在李宇春的销量我觉得在第二个阶段上。仅靠玉米加大购买力度,很难再上一个数量级。反而因为效果不显著,让心气受损。至于排行以及评论,我觉得这个不必太在意了。不说别的,如果让现在的玉米憋着,约好某一天同时发飚,我看别说2个月后,就是8个月后都可以拿销量榜的冠军。仅仅因为别人某一天的表现,就看不到他其他天的一般,这个是不明智的。你怎么可能指望自己持久的购买比别人有意识的某一天发力还强?如果这样别人都不行,那不是差一个档次的问题,那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
我以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强对专辑的宣传,让专辑进入所有可能的宣传渠道,从自己可以影响的范围入手。让李宇春的音乐最大限度的接触到各种人群。宣传中需要专辑,再做购买,这样每张专辑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不是仅仅作为数字存在。让其他感兴趣的人加入购买人群才是专辑再上一个数量级的关键。
李宇春的销量多少,我想完全不用担心,看看其他人的反常表现就知道李宇春已经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了。现在玉米要做的就是把专辑的宣传落实在身边,不要小看自己对周围几十个人的影响力。传统的宣传方式看上去省力,但是效果未必比你自己的宣传强。传统宣传面对数千万人,也不过千分之一可能会有印象,万分之一会感兴趣,十万分之一可能会出钱。印象里很红,其实意义不大。多少印象里很红的人,不都很快消失了吗?真正长久的是做实际的事情的人。
我的全部观点是:宣传和购买没有矛盾,有余力自然可以购买,没有余力不买也可;现在的销量已经很好了,要在上一个数量级,关键是宣传;个人对周围人的宣传,发挥每一张专辑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作为数字存在,效果不会比传统宣传方式差,传统方式针对人数多,但是效率低,个人宣传针对人数少,但是达到目的的效率高;现在的重点在于宣传。
最后是我的几点猜测和不满:我猜测这种专辑的后续宣传会陆续跟上,它的总设计应该是长期性的宣传;我猜测这种专辑的宣传和销售将和第二张专辑出来直接衔接上;我猜测太麦的宣传策略是考虑长远的影响,注意张弛之道,天天把自己弄得很紧张,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因此,我觉得大家要少安毋躁。我的不满有两个:1、玉米过分贪心,比如希望自己销售后期比别人刻意某一天的突出表现还要强,这个简直是把别人当成不存在了。别人人气比你差得远不假,但也不是一无是处。2、玉米过分急功近利,很多事情急于一时,希望什么都赶紧完成,什么都赶紧实现,我觉得什么都像是赶着做,仿佛后面有狗在追。我想大家在现实都是做过大事的人,怎么现在如此着急?我想重复别人的一句话,李宇春的事业是马拉松,不是短跑,用短跑的策略跑马拉松,我想是不可能跑出好成绩的。
作者: 傻瓜粽 2006-10-22 02:24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购买不能忘宣传,专辑的普及度是未来的希望
现在购买不能让销量再上一个数量级。请问说李宇春卖了215万和卖了230万,效果差别很大吗?
我说上不了一个级别是有根据的。真正买很多专辑的玉米,绝对数量是微不足道的。这些人买更多,乘上人数也不会增加多少专辑的销量。大部分玉米是1-5张之间的。别人就是淡淡的喜欢李宇春的人,买1-2张就已经达到了他们自己的喜爱程度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