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方面,他垫资60余万为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建成保护站,十年来讨要不回,无奈将对方告上法庭;
另一方面,保护处资金奇缺,工资拖欠,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难以为继,更严重的是办公楼也将要被拍卖;
问题是,38只大熊猫谁来保护它们……
天气日渐寒冷,在周至老县城能明显感觉到冬天的脚步。
和老县城里的普通百姓不同,提前感觉到这个冬天之寒冷的,当数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处的职工:车辆被暂扣、总部机关即将被拍卖、工资被财政局冻结、距离周至县城120余公里的保护区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一个拥有38只大熊猫、180只金丝猴、200多头羚牛的保护区,正艰难地面对着已经到来的寒流。
寒风中,还有一个同样感到寒冷的老人。他蜷缩在保护处的门外,双手剧烈颤抖。他是来讨债的,保护处尚欠他65万余元工程款……
一个家破人亡的包工头
11月14日上午,周至县城。64岁的韩生效蜷缩在“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以下简称保护处)门外。他双手剧烈颤抖,握在手里的几页纸在手心晃动了几下,轻轻地飘落在雨后的泥地上。
提起自己和保护处的官司,韩生效失声痛哭———他认为自己“被公家人给哄了”。
10年前,身为包工头的他以个人名义贷款60余万,替该保护处在秦岭南麓的老县城建了两层办公楼,工程总造价130余万。“楼虽建好了,但工程款却年复一年地拖欠”,至今保护处尚欠韩生效65万余元。隔三岔五,他都要去趟周至县城,到保护处索债。
大量工程款被拖欠,韩生效一下子从村里的“能人”,变成了债主追打的“可怜人”。“民工工资欠着,沙石钱没给,银行贷款连利息加起来有多少都不知道……”
10年来,韩生效的生活是在和债主打交道:“家里的口粮被要债的拿走了。为躲避债主,我在野地里睡觉,后来连被子都叫人抢走了。现在,如果有人来找我,村里都没人敢说我在哪,大家怕债主逼我。”
如今,韩生效一提起老县城的工程,就浑身颤抖,上气不接下气。他说,自己的病就是在修建老县城工程时,经常受惊吓落下的。有一次,他乘坐运送石料的拖拉机翻越秦岭主梁,刚走到一段悬崖边上,前方5米处突然塌方,“一面山坡连同路基一块跌下深谷”。不久后,在另一段悬崖上,他唯一的儿子也遇到同样险境,儿子乘坐的拖拉机在一拐弯处掉下沟底,儿子跳车才捡得一命。
对韩生效来说,拖欠工程款所带来的伤痛远远不止这些。儿子久病无钱 医治撒手人寰,两个分别只有21岁和17岁的孙子,几年前就外出打工,儿媳妇也离家出门挣钱补贴家用。
现在,老两口和12岁的小孙子生活在一起,“家里没油吃已经两个月了。前天,小孙子说‘别人都有饺子吃,我也想吃’。听后我又哭了,连自己的家人都照顾不了,这种伤心不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
一栋即将被拍卖的办公楼
今年初,韩生效依法向周至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护处归还仍旧拖欠的65万余元工程款。8月9日,周至县法院判决保护处10日内支付该工程款,但保护处并未履行。近日,有关部门已对位于周至县城内的保护处办公楼及地皮进行估价,“如不出意外,将进行拍卖”。
11月14日,星期一。上午8时30分,周至县老县城保护处。一扇黑色的大铁门紧闭,总共两层的办公楼里只来了一个人上班。
“按理,上班时间应该是早上8点,但许多人来了都没事可做,所以就晚来了”,打电话的人说。此前,保护处的一位职工曾说:“员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更有一些人上午来转一下,下午就不来了。” 随后,主持工作的保护处副主任朱建洲出现在院子里,他把记者让进自己的办公室。室内办公桌及沙发扶手上,落了一层厚厚的尘土,盛有半桶水的热水器“早都坏了”。
朱建洲说,拖欠韩生效工程款的事,是原来遗留的问题,因保护处缺少资金,所以就拖欠了10年。他说,法院要执行(拍卖)办公楼,这是没办法的事,“咱欠人钱嘛”。
一方面,他垫资60余万为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建成保护站,十年来讨要不回,无奈将对方告上法庭;
另一方面,保护处资金奇缺,工资拖欠,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难以为继,更严重的是办公楼也将要被拍卖;
问题是,38只大熊猫谁来保护它们……
天气日渐寒冷,在周至老县城能明显感觉到冬天的脚步。
和老县城里的普通百姓不同,提前感觉到这个冬天之寒冷的,当数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处的职工:车辆被暂扣、总部机关即将被拍卖、工资被财政局冻结、距离周至县城120余公里的保护区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一个拥有38只大熊猫、180只金丝猴、200多头羚牛的保护区,正艰难地面对着已经到来的寒流。
寒风中,还有一个同样感到寒冷的老人。他蜷缩在保护处的门外,双手剧烈颤抖。他是来讨债的,保护处尚欠他65万余元工程款……
一个家破人亡的包工头
11月14日上午,周至县城。64岁的韩生效蜷缩在“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以下简称保护处)门外。他双手剧烈颤抖,握在手里的几页纸在手心晃动了几下,轻轻地飘落在雨后的泥地上。
提起自己和保护处的官司,韩生效失声痛哭———他认为自己“被公家人给哄了”。
10年前,身为包工头的他以个人名义贷款60余万,替该保护处在秦岭南麓的老县城建了两层办公楼,工程总造价130余万。“楼虽建好了,但工程款却年复一年地拖欠”,至今保护处尚欠韩生效65万余元。隔三岔五,他都要去趟周至县城,到保护处索债。
大量工程款被拖欠,韩生效一下子从村里的“能人”,变成了债主追打的“可怜人”。“民工工资欠着,沙石钱没给,银行贷款连利息加起来有多少都不知道……”
10年来,韩生效的生活是在和债主打交道:“家里的口粮被要债的拿走了。为躲避债主,我在野地里睡觉,后来连被子都叫人抢走了。现在,如果有人来找我,村里都没人敢说我在哪,大家怕债主逼我。”
如今,韩生效一提起老县城的工程,就浑身颤抖,上气不接下气。他说,自己的病就是在修建老县城工程时,经常受惊吓落下的。有一次,他乘坐运送石料的拖拉机翻越秦岭主梁,刚走到一段悬崖边上,前方5米处突然塌方,“一面山坡连同路基一块跌下深谷”。不久后,在另一段悬崖上,他唯一的儿子也遇到同样险境,儿子乘坐的拖拉机在一拐弯处掉下沟底,儿子跳车才捡得一命。
对韩生效来说,拖欠工程款所带来的伤痛远远不止这些。儿子久病无钱 医治撒手人寰,两个分别只有21岁和17岁的孙子,几年前就外出打工,儿媳妇也离家出门挣钱补贴家用。
现在,老两口和12岁的小孙子生活在一起,“家里没油吃已经两个月了。前天,小孙子说‘别人都有饺子吃,我也想吃’。听后我又哭了,连自己的家人都照顾不了,这种伤心不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
一栋即将被拍卖的办公楼
今年初,韩生效依法向周至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护处归还仍旧拖欠的65万余元工程款。8月9日,周至县法院判决保护处10日内支付该工程款,但保护处并未履行。近日,有关部门已对位于周至县城内的保护处办公楼及地皮进行估价,“如不出意外,将进行拍卖”。
11月14日,星期一。上午8时30分,周至县老县城保护处。一扇黑色的大铁门紧闭,总共两层的办公楼里只来了一个人上班。
“按理,上班时间应该是早上8点,但许多人来了都没事可做,所以就晚来了”,打电话的人说。此前,保护处的一位职工曾说:“员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更有一些人上午来转一下,下午就不来了。” 随后,主持工作的保护处副主任朱建洲出现在院子里,他把记者让进自己的办公室。室内办公桌及沙发扶手上,落了一层厚厚的尘土,盛有半桶水的热水器“早都坏了”。
朱建洲说,拖欠韩生效工程款的事,是原来遗留的问题,因保护处缺少资金,所以就拖欠了10年。他说,法院要执行(拍卖)办公楼,这是没办法的事,“咱欠人钱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