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大同吧 关注:39,325贴子:2,342,061
  • 5回复贴,共1

北京市最大规模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即将启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都北京独具特色的“凸”字形轮廓将逐渐清晰。2012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将启动,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两项工程,一偏重内城,一囊括古老村镇和工业遗产,两项互有包容,相辅相成。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2012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文物保护方面的投资力度,提升古都文气儿。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实施,努力使现代化的北京永远保持古都神韵。”   旧城内:  重塑“凸”字形城廓  古城北京,最明显的印痕是“凸”字形的城廓和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古都风貌的修复,在内城将从城廓和中轴线做起。  城廓恢复从南城推进  安定门、东直门、二环路……这些曾经的城门、城墙已成为北京的交通要道,“退路还墙”并不现实。要靠什么恢复“城”的轮廓?孔繁峙说:“主要是通过恢复节点上的关键建筑,让人从感官上找回城的感觉。”   目前,排上复建名单的建筑有6座,除了地安门雁翅楼外,其余均在城南,包括外城西南角楼、永定门箭楼及瓮城、外城东南角楼、天桥地表标志、内城西南角楼。从地图上,这些待修复的建筑和现存的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和德胜门箭楼、护城河等基本可以勾勒出一个“凸”字结构。  “再现城廓,也要在交通和市政设施的允许下进行。”孔繁峙拿地安门举例,“地安门原址现在是一处繁忙的十字路口,如果复建,对平安大街和地安门区域的交通影响较大,所以我们考虑复建雁翅楼。这相当于地安门的值房,所处位置是现在地安门大街两侧的绿化带,有条件实现。”   恢复城廓从南城开始,是因为北城受到故宫保护缓冲区限高的制约,新建筑相对少。城东、城西整片保留的遗存相对少,更多彰显了北京的现代魅力。今后,南城的部分新建筑也将逐渐拆除,比如随着天坛医院的搬迁,天坛外将再现苍松翠柏环绕的幽静。近年来从各处搜集来的明城砖也将派上用途,有条件的地方将再现类似东便门城墙的景观。孔繁峙透露,这些丰富的历史建筑景观,将成为展示北京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  中轴有望“动”起来  旧城保护,聚焦中轴。梁思成曾多次呼吁保护这条“北京的脊梁”。从北往南看过来,什刹海、火神庙、景山、故宫……仿佛穿越了一座宏伟的“历史艺术陈列馆”。  如今,中轴线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发起冲击。本市将启动中轴线沿线文物建筑外观整修工程,开展中轴线保护规划研究,推动中轴线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相关申报工作,确定遗产申报名单、保护范围缓冲区。大高玄殿乾元阁修缮、北海小西天万佛楼与阐福寺大佛殿建筑群修缮等重点保护工程有望启动,改善文物保护状况和历史文化名城环境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文物部门还将启动“中轴线动起来”数字化展示项目,通过网络等形式让更多人可以享受到这条线上蕴含的文明。  旧城外:  40余古村落延续明清“农家乐”   如果说旧城内的保护,讲究的是格局壮阔,亮出骨架;旧城外的保护则凸显原生,回归淳朴。今后,人们可以到城外明清村镇,体验古人“农家乐”。  香山有望重现二十八景  一批名气不大的历史建筑将重振声望。市文物部门将配合海淀区整合香山地区文物资源,逐步恢复“香山二十八景”,为香山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恢复香山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创造条件。其中,始建于唐代的香山寺修复工程有望2012年年内启动。  同时,本市将推进颐和园须弥灵境、香山昭庙修复等前期立项工作。  门头沟区则将主打古村镇牌,整合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和40余处古村落、近百公里的京西古道文化资源,集中展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区域地理文化特征,从单体保护逐步形成连片、成线、分类、区域性的历史文化游览区。  昌平区将对巩华城周边进行全面整治,对现存城墙遗迹进行修复保护,形成巩华城文物遗址公园,恢复其历史风貌。  首钢遗址保护方案已上报  除了古董,北京的每一段历史都将被珍藏,文物的范围近年来一再被扩大,“四厂一线”的工业遗产调查已全面铺开。所谓“四厂一线”,指798工厂、北京焦化厂、首钢、京棉二厂创意产业区和京张铁路。目前,市文物局已经完成了首钢工业遗产文物价值调查工作,相关报告报国家文物局。“对于园区内的每一栋建筑都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有些今后要原状保护,有些外观不动但内部可以加以利用,有些则可以拆改。”孔繁峙透露,园区不会一成不变,发展和保护将并举。  修复背景  北京“凸”形城廓是如何形成的  我国传统都城多呈规矩的方形或矩形,惟独北京城为“凸”字形。相传,这与明代奸臣严嵩有关。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为元大都。这座都城设计时曾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后来,明代将元大都北城墙废弃后,在南五里新建一城墙。


IP属地:北京1楼2012-02-24 16:54回复
    永乐时又将南城墙向南移了二里。1553年,嘉靖帝下令兴工修筑外城,当时明廷财政拮据。严嵩到工地巡视后提出应先筑南面城墙,待以后财力充裕时再“因地计度,以成四面之制”,将北京城南已经筑起的一面城基“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形成了“凸”字形。新中国成立后,因交通等方面的需要对城墙进行了拆除,造成了历史遗憾。  修复意义  让古都“凸”形骨架凸出来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北京市内分布着各级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384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含世界文化遗产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5处,是世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经元、明、清数百年建设发展而形成的北京古都,最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城市建筑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独特规划、整体格局、传统空间和保存至今的重要历史建筑群上,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和文化古都的恢宏气魄。此次启动的两项工程,预示着对古都城市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保护。  保持恢复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平面,亮出了古都整体形象和传统城市结构。“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相当于为古建祛病延年,让每一处由人类生活史和城市发展史交汇而成的历史文化遗产永葆青春。每年投资10亿元,足以看出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之都、以古都为载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心和力度,在全国首当其冲。(刘冕)


    IP属地:北京2楼2012-02-24 16:54
    回复
      说大同文物造假的来评评吧


      IP属地:山西3楼2012-02-24 18:16
      回复
        “恢复的是标志,不是文物”   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已毁坏文物无法恢复  对于此次北京市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按照文物法的要求,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目前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新建的标志也可以,但必须明确其不是文物。  谢辰生先生说,标志性恢复,首先就不是文物,原来的文物已经不存在了,这是肯定的。  但现在作为一个新建的标志,用原来的形制,从标志上是可以的;但不能因此说原来的东西已经恢复了,“恢复不了,全不对了。”谢辰生说。  “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不应是恢复古建筑,只能说是恢复了一个标志,让原来不知道的人可以看到一个轮廓,这样做还算可以。


        5楼2012-02-24 18:54
        回复
          原来梁思成为北京城那么鞠躬尽瘁 没人在乎他的话
          现在大同如此敬重他 北京又来重温梁思成了?


          6楼2012-02-24 23: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