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闫连科大概是90年代回过一次老家嵩县,那回他在《河南日报》写了篇《故乡的暖春》,非常平实的文笔在我们这群崇拜者的心底犁地般翻出一道道芳香的泥土。当时他已经成名,他的《情感狱》现在还植根在我的回忆里。他歌颂了家乡的创业艰难,而我现在想到的是连科作品里的阎连科和他骨子里的精神。
连科《中士还乡》后,真实的他就是没事干,脱了军装就跟田湖的工程队到洛阳干小工去了,那时候改建洛阳火车站,连科有幸混了份小工,给匠人搬砖。再后来,连科在《洛阳日报》发表散文《洛阳,洛阳,我的故乡》,其中一句我非常感动:“每次回家,远远望去,我清楚的能看见我亲手摆上去的那块砖。”连科是中国大家,他出自嵩县天湖窑沟的十七队,出自一个满身泥土的农民工。要论爱家乡这份情感,从哪里比我们都真的不及连科。连科要给嵩县写通史,这是“家务事”,不用感谢。但换个角度看问题,连科要吃伏案圈点苦,人家谦让得让我们这个“娘家”显得吝啬。
“5A嵩县是灵光乍现”,框构严谨,层次分明。《东方今报》的专访之后网络疯传,嵩县第一个提出的5A县域旅游理念在很多人的思想上打起了漩涡。一部分人说:华而不实。逻辑理由是:一个人叫张三时是他,换个名叫李四时还是他!这个我不反对,但我要说的是要看清前提和理由。
“ 嵩县不是很美,可看的地方不多,也就一个5A、两个4A景区,只白云山评上一个“中国最美的地方”第一名,还有个烟波浩渺的陆浑水库;嵩县的生态环境也不能算全国最好,白云山夏季最高温度也就是26℃,400多棵千年银杏树,大量北方少见的竹林,满山的山茱萸……白云山空气含氧量每立方厘米8796个,也就超出郑州火车站的100倍,”…………
还有“中药羊、爬树鸡”,敢把羊屎蛋夸张为“六味地黄丸”、敢把山羊尿升华成“太太口服液”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对起嵩县旅游业二十年来的风雨苦甘,为的是少花钱不花钱的艰苦创业。
作为旅游大县,首先要让“表哥表妹”知道你在哪里,这是前提,一个理念一夜之间传遍九州,这就是结果。这个结果的成本有多大?这个“成本”很吝啬,但吝啬里写满了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