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婆婆念叨:“二月二吃了荠菜扁,又不咳嗽又不喘”。由于俺这里把饺子称为“扁食”,所以有了这样的顺口溜。这个顺口溜也可能不是空穴来风,可能是老太太80年的生活阅历和实践得来的经验之谈呢!(*^__^*) 嘻嘻……。近日又多有耳闻:荠菜可是个环保无污染原生态的保健菜,常吃荠菜还能抗癌防癌呢。越听越神奇,越想越奥妙。于是俺便有了吃一次荠菜的冲动。
周六上午,俺带上铲子和袋子独自来到郊区的麦田挖荠菜。
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田野里,东北风可劲地吹,呼呼作响。俺戴上手套,穿得厚厚实实,把羽绒服的帽子也套在头上,围上围巾,把头部包得严严的,只剩下两只眼睛能够在地上寻觅。好家伙,挖荠菜还真不容易!
寒风中,偌大的麦田里只有我一个人的身影在晃动。这得要多大的精神支撑才可以啊?!呵呵。我猫着腰在麦苗间苦苦寻觅,怎么也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又绿又肥又大的荠菜到处可见,一会儿就挖一大筐。看来,那只能是过去的记忆了。因为现在的科学种田和人们的勤劳,让那个所谓的愿景成了泡影。这可苦了我这个想吃荠菜的人!嘿嘿……
我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发现荠菜了——在麦垄上,一颗荠菜粉墨登场:小小的可怜的几枚叶片,叶面呈暗红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看到它楚楚动人的样子,我又不忍心挖掉它。但是内心强烈的吃荠菜欲望还是让我动了铲子。就这样,一颗、两颗、三颗……经过两个小时的辛劳,终于挖了大约500克荠菜。我提着篮子,一路小曲儿往家走,内心的成就感、满足感不言而喻——好爽啊!
回到家,婆婆高兴地帮我择菜,我坐在旁边仔细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同时不忘跟婆婆唠嗑:我记得荠菜都是绿色的,咋回事这都是暗红色的呢?这是不是都老过期了,不好吃了呢?婆婆说:今年冬天没下雪,前一段又好长时间不下雨,天旱嘛,再加上天气冷,荠菜都没法长,所以就是这个样子,看是这样,其实一点都不老,你看叶子的背面都还是绿的呢!
我一听,恍然大悟,再看看,还真是这样!内心不由得佩服起婆婆来——还是人家经验多啊!呵呵…..
中午时分,荠菜淘洗完毕,我三下五去二地把洗好的荠菜在锅内烫了一下,挤干多余的水分,剁碎,加上鸡蛋,调味成馅。为了节约时间,我想了一个与吃饺子同样效果又节约时间的方法——烙菜盒——两张圆圆的面饼中间加上荠菜馅,周围捏紧,在锅内烙一下即成,顿时,烙香味、菜香味,飘满整个房间……
我和婆婆、丈夫一家三口吃着亲手全过程参与制作的荠菜盒,心里那个美啊——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