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我相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大家都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现在我想问问大家,学习诗歌的最重要的办法是什么?是一句一句地分析,还是整体把握和诵读呢? 生:(齐声喊道)诵读。
师:我们通过诵读,才能深深的体悟到诗歌中那种浓浓的化不开的情感,我相信大家也才能体会到“诗言情”这三个字的真谛。现在让我们伴着哀婉凄凉的旋律一起来诵读这一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聆听一篇散文,如今已经进入湖北作家协会的打工作家——王恒绩的小说《疯娘》,再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放《疯娘》mp3) (语文教学必须承担“心灵震撼式”的德操修养教育,语文教师必须做学生心灵成长的保育员,唯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奋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拨动他们的心弦,才能使学生获得源源不断地学习动力。)
(三)比较鉴赏
师:“这两篇文章(广义的文章包括诗歌)哪篇的感情更浓一些?”
师:你更喜欢哪一篇呢?
师:这两篇我都喜欢,它们各有千秋,各擅其长,都是好文章!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发现没有,《母亲》这首歌词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写法是不是大体一样?(在那个长长的“情”字左边写下“写法/抒情手法”)《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写法和小说《疯娘》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在长长的“情”字右边写下“诗歌的抒情/小说的抒情”)
生:老师,我觉得歌词和这首诗在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上大体是相同的,只不过《大堰河——我的保姆》比《母亲》这首歌词铺叙出来的生活细节更多、更丰满、更灵活,不像《母亲》那样整齐,每一段都分了两层,一层专门铺叙情节,一层专门抒情议论。这大概是两篇文章的表达需要不同和内容感情含量的多少不同导致的。
生:《疯娘》和《大堰河——我的保姆》可以说都是经典,在细节上它们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点在于,两篇文章都用了细节;但正像您所说的,《母亲》《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诗,他们侧重于铺叙生活中的具体情节——也是课后习题指出的细节,只是它们重在一一列举,形成感情的浪潮,目的主要是抒情,因而就出现了排比,排比才足以表达诗人对于母亲和保姆的爱和孝顺;而《疯娘》这篇小说的重点在于叙事,在于塑造形象,用形象的塑造来打动人、感染人。(课文后面的“习题一”设计得不太好,它容易将我们的视线误导到小说的形象塑造上去。其实我也说不准,作为诗歌,特别是“抒情诗”,它的表达目的并不在乎“形象”,它更注重的是抒情的效果。)
师:同学们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你说得太好了,我向你表示祝贺!我没有想到,咱们同学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出色的表现是非常了不起的,你们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解决了课后习题,而且还对课后习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是难能可贵的,同时又是非常正确的,我向你们致敬,好了,这节课就到这儿,但愿我们能够在诗词王国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翱翔,去品尝诗人们带给我们的心灵之花的芬芳和馥郁;我更希望同学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诗篇,回馈我们的亲人,回馈我们的师长,回馈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时代!
《荆轲刺秦王》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本文按时间及事件发展的顺序,完整的叙述故事的特点。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荆轲刺秦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两方面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
(一)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缘起。
文章一开始,就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丁悲剧的基调。太子“恐惧”,心急如焚,“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微带责难,使他与荆轲之间的矛盾也初露端倪。荆轲在此危难之际,毅然回答,“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体现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然而“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他提出要取信秦王,则非献“樊将军首”和“燕督亢地图”不可。主人公一亮相,就表现出他勇而多谋、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但由于太子丹“不忍”,与荆轲意见分歧,事情起了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