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iphotos.baidu.com/%C0%FA%CA%B7%B5%C4%BF%D5/pic/item/4b6a7a16b07eca80595546a0912397dda04483a2.jpg?v=tbs)
忠于直觉快操作
——“像《E.T.》、《战马》这类“快操作”的片子,或许更能表现我原始的创作初衷。”
灵感和直觉是艺术创作的根源,然后就要忠于这份直觉,用妥贴的形式、可期的时间来创作作品。“李白斗酒诗百篇”所体现的,正是艺术家异于常人的才华与洒脱。精雕细刻是必需的(不过需要谨防矫枉过正),但“手快”更是重要的才能,对于要进入商业流通环节的电影来说尤其关键。快速立项、快速拍摄的《战马》,正是斯皮尔伯格忠于艺术直觉,一鼓作气的成果。事实上,斯氏长期秉持“快拍”原则,即便是《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巨制,实拍时间也高度压缩,不仅是(产品)成本控制上的考量,也是(艺术品)创作上的良策之一。
![](http://img21.mtime.cn/pi/2012/02/03/175844.60882793.jpg)
这部“快操作”的《战马》最终获得学院评委的青睐
时光网: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祝贺您的《战马》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斯皮尔伯格:谢谢。
时光网:很多观众都想知道:从一部儿童小说到到如今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战马》是如何一步步走来,直到取得今天如此优异的成绩,能否分享一下?
斯皮尔伯格:影片拍摄耗时很短,我几乎对此感到很心虚,因为最终,我们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内的六项提名,我很高兴能取得如此成功,也心存感激。这是段很短暂的“旅程”,之所以我很强调“短暂”,是因为我此前的许多作品都是需要好几年才能完成的,不仅包括实际拍摄制作,还包括创意、筹备、剧本、选角等等,有时候我还要花很长的时间让我自己准备好,去胜任导演的角色。而这次《战马》则非常快。无意中我得知伦敦有一部舞台剧叫《战马》,无意中我又通过我的助手凯瑟琳·肯尼迪得知这部戏改编自1982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我读完小说,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便飞去伦敦,和我太太一起欣赏了那部舞台剧,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是一次很棒的体验。回到家我立刻决定,尽快开始着手电影版《战马》,而七个月后我们就开拍了。
![](http://img21.mtime.cn/pi/2012/02/22/184007.70289361.jpg)
《战马》的拍摄过程只用了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
剧本创作只用了六、七个星期,我选择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演员,像是饰演艾伯特的那个男孩(杰瑞米·艾文)。总之,突然间,这部电影就开始制作了。在我所有电影中,《战马》是制作速度最快的影片之一,仅次于《E.T.》。我想中国观众应该很熟悉《E.T.》,它的拍摄也非常快。有时快速拍摄一部电影会让我的状态更好,因为我就不用大费周章、为了一个更好的想法而绞尽脑汁。对我来说,我希望拍电影时更多是靠直觉而不是反复推敲。所以像《E.T.》、《战马》这类“快操作”的片子,或许更能表现我原始的创作初衷。
时光网:还有可能是因为《战马》的故事“找”上了您?
斯皮尔伯格:嗯,没错,可以说我们是相互看对眼了,我看上了这个故事,而故事也适合我。
![](http://hiphotos.baidu.com/%C0%FA%CA%B7%B5%C4%BF%D5/pic/item/4b6a7a16b07eca80595546a0912397dda04483a2.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