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09,047贴子:9,638,225
  • 3回复贴,共1

老蒋谈他对中医的认识:一个老外,不容易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Volker Scheid(蒋熙德)
演讲摘录-2006年5月31日于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4-06 11:55:47)
Volker Scheid, PhD Senior Research Fellow, School of Integrated Health,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London
Department of Health Research Capacity Development Fellowship Award Holder
Presiden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Asian Medicines (IASTAM)
Academic Director, European Institute of Oriental Medicine (EIOM), Munich
我1980年开始学习中医时,中医在西方人眼里还是神秘的和有迷信色彩的艺术。现在已发生了巨变。在英国,有1500多家中药店和 5000多名中医师。中医不仅在大学里有学士和硕士学位,英国政府目前在考虑承认中医的独立医学传统。 两年前,我获得英国卫生部的研究基金研究如何把中医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方法纳入英国医疗服务体系。这些都证实了中医在西方的政治和民众心目中的重要性。今天我要讲的是和我的研究有关更年期问题。在座很多教授肯定比我知道更多如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但我的目的不是这个。我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人文社会科学可以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对我这样有历史和人类学背景的人来说,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是,我想让所有人明白它对我们的重要性。 T. Hobsbawm & S. Rangers 《创造传统》
相反,借用现代西方历史学家的解释,中医对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是“创造传统”。它的意思是,把新创造现代知识做成看起来象传统的。在更年期综合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很容易证明这个 “传统” 是怎样发生的:1964 年的二版 《中医妇科学讲义》这是第一本关于经断前后诸证的课本,经断前后诸证是更年期综合症出现之前的名字。第一版教材写于1959,还没有讨论这个问题,可见它是多麽新的发明。两个课本都是成都中医学院特地为此成立的教研组写的。 曾敬光教授领导的这个教研组被公认为把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介绍进中医文献。曾教授的妇科学的各种影响在这里不能一一论述。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有关冲任二脉的生理和病理的认识是受自清朝以来中医妇科对子宫的关注的影响。另外的明显影响来自西医,通过1950年代的中医进修学校和新的中医医院的建设渗入中医。 因此,我认为“肾虚”作为更年期综合症的本,实际上是翻译西医的关于荷尔蒙降低的更年期理论,然后人工地栽植到古书文字里。这样一来,中医就沿袭了西医理解更年期综合症所犯的错误。 这个错误就是,没有考虑更年期综合症表现的文化多样性,而是把它仅仅看成是老龄化的坏处和疾病。西医对妇女绝经的认识仅仅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很少有其他的理解。自以为科学客观的西医对绝经的定义实际上是深最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它来源于让很多女性深受其害的性别偏见,认为年老是病反映的是西方价值观,不是事实。 当中医为了中医科学的历史发展吸收西医的更年期综合症的理论时,他们也同时接受了西医的意识形态。 西方的中医师,又愿意相信这个现代发明的传统有2000多年的历史,和西医对立的医学,其实正是中医西医化的产物。这个神话为让中医在世界流行做出贡献。但是现在,面对越来越严格的对中医疗效的实验,这样的神话早晚会危害中医的生存。让我们设想,当临床试验用肾阴虚理论治疗而证明没有效果时,结论会是什麽?在以肾阴虚为中医观点的前提下,研究者会得出中医治疗无效的结论。 一旦迈出了这一步, 中医研究的重心就变了。我的更年期的例子可以举一反三地使用。中医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伟大传统的现代重组。这个更大的传统,在几乎任何事上,从疾病的本质,到具体疾病的治疗,在中医大夫大多接受的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上,提出多种不同理解。为了避免把中医看成是停滞的死板教条的传统,现代研究者一定要接受现实主义和实践观点来思考中医。这样,中医作为整体,永远不可能被证明对或者错,有用或没用。我们能做的是接受中医的核心原则,然后找到特殊疗法进行试验研究。 谢观 (1880-1950)
最有说服力的表达了以上观点和价值的是儒医谢观 . 他对中医传统的定义至今被广为流传。写于一个世纪前的关于地方生物的概念,和现代学者通过更年期综合症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惊人地相似。我愿意把他的话作为我报考的结语。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总论医学大纲,不外理法方药四字。 人体有虚实寒热之偏, 而设温凉攻补之治,使剂于平。 此理此法,可行于五洲各国者也。 人体有强弱老少,疾病有新久轻重,气候有寒热暖燥湿,水土有刚柔缓急,此属于情形之变,则集药成方,因方配药,各随所宜,不可拘于一辙者也。 你们读比我读的中文强多了。你们可能会发现,自以为现代化的中医课本,在现代需要多样化的地方生物学的方法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时,却用西医的普遍身体取代了谢观的个体身体。你们还可以想想,西医认为的普遍的身体失败的原因。当西方研究者转向中医寻找良方时,他们失望地发现中医只不过翻译了西医的概念而已。我不成熟的建议是,我们依照谢观的观点,而非20 世纪的西医现代化观点,才能更好地发展迅速全球化的中医。


1楼2012-03-02 20:03回复
    老蒋不简单,我们中国人要更加努力!


    3楼2012-03-02 20:14
    回复
      敢来中国讲这个?看来中医真的完了,得到外国去学了。


      4楼2012-03-02 2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