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首发在《知音女孩》,鉴于后来转载这篇的杂志颇多,又不给钱,而且每当我去找他们,他们总会恍然大悟地说:“啊!原来是你写的啊!”所以决定发在这里,以示版权。(为了以示,我不得不把作者的名字弄得很硬很粗很黑,希望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
李白遇见了一个姑娘,一个足以让他放下一切的姑娘,包括诗歌。
我的唐朝兄弟李白
文|任昌珉
1.李氏孤儿
大唐开元年间,国泰民安。首都长安车水马龙,人流汹涌,用当时长安市市长张九龄的话说就是:大家流汗都跟洗澡似的。因此,整个长安城充斥着一股浓烈的汗味儿。
每个去长安城公干出差做生意或者赶考回来的人提起那座城池,都要重重地叹一口气,道:那是卖香水的天堂啊……
但就是这么一群人,却极为喜欢吟诗。众所周知,在那时,诗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且朝廷里有十分之九的官员都是通过吟诗引起皇帝的注意从而进入仕途。因此人人都以能出口成诗为荣。
唐玄宗甚至为此编了一本书叫《大唐诗歌语录》。
甭管有事没事儿,大家见了面第一句话都得先吟一句诗,然后才说正事儿。比如卖豆腐的王二看见了打铁的张三。
王二问候:一行白鹭上青天。三哥,今天不打铁啦?
张三便答:两个黄鹂鸣翠柳,嗨,甭提了,我陪媳妇回她娘家去。
王二再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那个势力丈母娘,我看你还是别去了。
张三再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就躲在门口等她,我不进去。
这就是唐朝人见面的打招呼方式,很有一番韵味。
李白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里。说到李白,那得从二十年前说起,他爹李买买提在哈萨克斯坦做生意,其实就是烤羊肉串。李白在一个夜晚出生,当时他爹操着一双劳动人民的黑手抱起这孩子一看,大呼:“好白的孩子!”登时李白被这么一吼吓得哇哇哭出了声,他娘慈爱地一笑,“既然这孩子这么白,索性就叫了李白这个名字吧。”他爹喜出望外,但同时考虑到当时的人都喜欢给自己起个名字的同时起个大名。其实就是笔名。比如你在公文啊,诗歌啊后面署名,就得署你的大名。他爹一想这孩子这么白,简直晃眼,太白了啊这孩子。太白,就顺理成章成了李白的字。
起名字,其实就是这么无聊。没文化,就是这样的可怕。
以至于后来很多年,同行聚会,其他诗人看见李白都要说一句,太白兄,怪不得你叫太白,真的是太白了啊。至于后来很多女粉丝追问其到底用了何种护肤品,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先说李白渐渐成长为二十啷当岁,正值青春火热根正苗红一朵唐朝的小花朵。李白当时的生活很无聊,他天生看起来比较呆滞,属于眼动眉不动,眉动翻白眼的那种,再加上说话缓慢,总跟喝醉了酒一样,动作迟缓,久而久之,人们总觉得李白这孩子脑袋有问题。
李白记得,当时他爹总是不厌其烦地问他:白啊,你这样子,这么磨叽,以后我走了怎么放心啊。
于是李白慢慢回过头,慢慢抬眼看向他爹的眼睛,慢慢开口,慢慢吐出几个字:爹,你,不,用,担,心。
李白他爹直叹气:你以后想干什么?
李白:烤,羊,肉,串,啊。
李白他爹:然后呢?
李白:攒,钱,娶,媳,妇。
李白他爹:然后呢?
李白:生,孩,子,养,大,让,他,烤,羊,肉,串。
李白他爹:然后呢?
李白:攒,钱,娶,媳,妇……
这样的对话,常常能维持好几天的时间,有时候来买羊肉串的人都等死了,他爹才恍惚过来,去人家客人的坟上烧两串说一些对不起的话。
但不论如何,这样害人害己的对话,总算是结束了。
因为在某一个清晨,李白他爹去世了。
2.让诗歌飞
李白只身回到中原,来到长安。忽然发现大家都喜欢吟诗。李白缺钱,但会吟诗,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为了生活下去,李白开始整天写诗。然后投稿给一本叫《知音诗客》的杂志,我当时是他的责编。直到两千年后的现在,我依然记得当时李白投给我的第一首诗,他是这样写的——《秋天的落叶》
李白遇见了一个姑娘,一个足以让他放下一切的姑娘,包括诗歌。
我的唐朝兄弟李白
文|任昌珉
1.李氏孤儿
大唐开元年间,国泰民安。首都长安车水马龙,人流汹涌,用当时长安市市长张九龄的话说就是:大家流汗都跟洗澡似的。因此,整个长安城充斥着一股浓烈的汗味儿。
每个去长安城公干出差做生意或者赶考回来的人提起那座城池,都要重重地叹一口气,道:那是卖香水的天堂啊……
但就是这么一群人,却极为喜欢吟诗。众所周知,在那时,诗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且朝廷里有十分之九的官员都是通过吟诗引起皇帝的注意从而进入仕途。因此人人都以能出口成诗为荣。
唐玄宗甚至为此编了一本书叫《大唐诗歌语录》。
甭管有事没事儿,大家见了面第一句话都得先吟一句诗,然后才说正事儿。比如卖豆腐的王二看见了打铁的张三。
王二问候:一行白鹭上青天。三哥,今天不打铁啦?
张三便答:两个黄鹂鸣翠柳,嗨,甭提了,我陪媳妇回她娘家去。
王二再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那个势力丈母娘,我看你还是别去了。
张三再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就躲在门口等她,我不进去。
这就是唐朝人见面的打招呼方式,很有一番韵味。
李白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里。说到李白,那得从二十年前说起,他爹李买买提在哈萨克斯坦做生意,其实就是烤羊肉串。李白在一个夜晚出生,当时他爹操着一双劳动人民的黑手抱起这孩子一看,大呼:“好白的孩子!”登时李白被这么一吼吓得哇哇哭出了声,他娘慈爱地一笑,“既然这孩子这么白,索性就叫了李白这个名字吧。”他爹喜出望外,但同时考虑到当时的人都喜欢给自己起个名字的同时起个大名。其实就是笔名。比如你在公文啊,诗歌啊后面署名,就得署你的大名。他爹一想这孩子这么白,简直晃眼,太白了啊这孩子。太白,就顺理成章成了李白的字。
起名字,其实就是这么无聊。没文化,就是这样的可怕。
以至于后来很多年,同行聚会,其他诗人看见李白都要说一句,太白兄,怪不得你叫太白,真的是太白了啊。至于后来很多女粉丝追问其到底用了何种护肤品,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先说李白渐渐成长为二十啷当岁,正值青春火热根正苗红一朵唐朝的小花朵。李白当时的生活很无聊,他天生看起来比较呆滞,属于眼动眉不动,眉动翻白眼的那种,再加上说话缓慢,总跟喝醉了酒一样,动作迟缓,久而久之,人们总觉得李白这孩子脑袋有问题。
李白记得,当时他爹总是不厌其烦地问他:白啊,你这样子,这么磨叽,以后我走了怎么放心啊。
于是李白慢慢回过头,慢慢抬眼看向他爹的眼睛,慢慢开口,慢慢吐出几个字:爹,你,不,用,担,心。
李白他爹直叹气:你以后想干什么?
李白:烤,羊,肉,串,啊。
李白他爹:然后呢?
李白:攒,钱,娶,媳,妇。
李白他爹:然后呢?
李白:生,孩,子,养,大,让,他,烤,羊,肉,串。
李白他爹:然后呢?
李白:攒,钱,娶,媳,妇……
这样的对话,常常能维持好几天的时间,有时候来买羊肉串的人都等死了,他爹才恍惚过来,去人家客人的坟上烧两串说一些对不起的话。
但不论如何,这样害人害己的对话,总算是结束了。
因为在某一个清晨,李白他爹去世了。
2.让诗歌飞
李白只身回到中原,来到长安。忽然发现大家都喜欢吟诗。李白缺钱,但会吟诗,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为了生活下去,李白开始整天写诗。然后投稿给一本叫《知音诗客》的杂志,我当时是他的责编。直到两千年后的现在,我依然记得当时李白投给我的第一首诗,他是这样写的——《秋天的落叶》
![](http://hiphotos.baidu.com/%CE%DA%CC%E4%D4%C2%C2%E4u/pic/item/47119dc839dbb6fd712957960924ab18962b3759.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