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
古币鉴定,我认为最主要的从两个方面考察:
一是时代特征,就是古币的形制和神韵。这个是最难仿的,但也是最难说清楚的,必须多看同时代的古币,多学习积累经验,所以先贤先学总是提点我们,先从普通品种玩起。看的多就会有一个影像,下次看到和以往的影像有差别的同时代钱币,结果只有两种,不是大珍就是大假,如果是一枚少见品种,我们就要仔细想想了。由于这方面要靠日常积累和在这种积累基础上的直觉,就不多说,大家自己领会吧。
另一方面就是历史沉淀,也就是包浆。包浆,古币的外衣,而且是一件旧外衣,古币流传到今,不管远近、都有上百上千年,不旧那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就从流传的方式来谈谈古币的外衣-包浆:
流传的方式无非就是两种:
一则;传世。这个好懂,就是一直在人们的手里传来传去的,一般都是清钱,我认为传世的一般特点:表面光滑有温润的铜光,有些汗渍沉淀物。这种包浆的假钱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黄而不亮、干涩,黄而贼亮、太油。
二则;出土。出土又有很多种,按时间的长短有生坑和熟坑,按出土的方式有土坑,或罐装,或水坑等等。不管怎么分,出土的都会生锈,各种颜色的绣,这种钱币特征:锈多,锈色不一,锈成块状,有的还有结晶,结实不易脱落,锈色多样的一般是交叉分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然水坑一般都是铁皮锈,比较单一)。这种钱币的假钱,我的感觉就是:有的用胶水把真锈包裹钱币,搞得模糊不清,不好辨认,有些是所谓的“屎坑锈”,就是薄薄的一层粉锈、锈色单一;还有做事认真的,刷上几层的五彩锈,所以层次太过分明也是不对的。因此,那些锈色单一的,锈薄而呈粉状的,层次感太过分明的,都应该小心为妙。
综上所叙,仅仅个人的一点看法,如果说错,敬请泉友赐教指正,感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