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随手拍摄和记录一些建筑的样貌,或者是留下些不会忘却的资料,这对照相没有任何要求,无论是小画幅还是中画幅相机都可以胜任。拍摄时甚至可以利用形变或抽象的手法来创作。前提是这种拍摄的目的通常不是为了完成商业任务。
完成商业任务往往需要使用具有透视调整功能的移轴相机,以校正不需要的透视变形。由于小画幅相机的便携性和紧凑性,几乎很少有调整装置出现在功能设计上,即使有,也是为了满足部分特殊需要。如Canon出品的T****、45 mm焦距等用于单反相机的移轴镜头,其可移轴范围很小,只能应对一些要求不很苛刻的拍摄需求。小画幅旁轴类的相机更是不适合用于建筑题材的商业摄影,只能是旅游途中拍抓一些以建筑为相关内容的旅游图片。
中画幅相机因为机身本身的可拆卸分离结构,虽然也不作为建筑摄影的主要拍摄题材,但是一些相机可以作为辅助性器材,甚至当最终印刷或打印的尺寸不是很大时,完全可以当做关键器材来使用。中画幅旁类轴相机和小画幅旁类轴相机都不是建筑摄影的主要用机。
为了使二维影像更接近真实的还原三维建筑本身,拍摄建筑主要使用相对复杂的大画幅相机。大画幅相机虽然笨重,操作繁琐,但是它能提供小画幅和中画幅相机无可比拟的优秀画质。并且由于它的底片能够达到4×5inch、5×7inch、8×10inch,后期放大有着天然的优势。
大画幅技术相机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可以将摄影透视会聚线校正至垂直,这是建筑师所期望的效果。既然是完成他方委托的任务,就要按照行业要求实施,避免拍摄出令人产生幻觉不稳定感的倾斜建筑。
大画幅相机的主要结构是可以移动的前板、后板及连接用皮腔,拍建筑通常要用广角皮腔。大画幅相机的标准皮腔在影室中使用,拍摄物距较近的静物时没有问题,但是到了室外,由于物距较远,相机前后板要离得很近才能清晰结像,这时标准皮腔不一定能做的到。拍摄建筑时还需要较大范围的移动前后板,一个压缩的很紧密的标准皮腔几乎没有移动量,强行移动则会将皮腔扯裂,所以必须使用广角皮腔。
在广角皮腔的支持,前、后板上升或下降的平移范围便可以得到保证。在建筑摄影中更多遇到的是高大的建筑,因此抬升前板的机会要更多一些,以减少前景地面在画面中的面积,从而尽可能多的将高层建筑的顶部囊括进取景范围。因此选择器材时,要选可调整量大的。
拍建筑时,镜头的选择也是关键环节。大家熟悉的小画幅相机,其广角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18 mm、 21 mm、24 mm等范围内的镜头。大画幅相机情况则不同,同样是90 mm焦距的镜头,会有多款可供选择。因为使用目的不用却有着不一样的视角范围,形成大小不同的像场范围。在谈论大画幅相机的广角镜头时,多数是指能够形成较大像场地概念。因此拍摄建筑时安装在前板上的可更换镜头尽量用视角够广的像场范围大的短焦距镜头。
在拍摄中、近景的建筑时,选择中、长焦距的大画幅相机镜头也尽量选择同焦距段里像场范围大的,除非你的拍摄位置很理想,可以和被拍建筑高度的中间部分接近,不需要抬升或降低前板就可以完成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