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数学:
我为什么把数学放在第一位呢?因为他是短时间最好冲分的科目,没错,最好,虽然刚解除它的你,你会觉得难,但是等你学了几天后你会发现,数学就是一个转化思想的事,把知识点记好了,面对题目,思考出如何转化的更简便、更贴近公式的一个过程,其实数学就是这个东西,理解了,加上大量题目堆砌出的题型,万变不离其宗,笔者去年把它放在后面学的,这让我很后悔,如果我把它放在前面,多花点时间,我相信我的总分会更高。
因为我的教材基本都弄没了,数学老师又不怎么搭理我(高三的时候,我课上睡觉被他叫醒,给了他一巴掌,之后就不搭理我了- -),所以我去同仁买了套完全解读,从初一到初三的,初一内容花了一天,初二内容花了一天多点,初三上下册各给了一天(TMD后来我发现就用到了初二的不等式部分几个公式和初三的函数,剩下的了解下就行,我浪费了不少时间了,希望你们复习时候能少浪费点。)然后就直接破入高中段了。
有人说你这个基础很差啊,能行么?
不行,所以我第一天碰壁后,我去买了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题解,花了一天加半个通宵的时间去做完了,然后才重新进入高中内容的。
教材方面,高中数学我用的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那个决策在手,学海无忧,前几天买材料时候还看到过,还有卖,这个书总结性非常强,很适合入手。
这之后我大概看了下目录,然后看了下近几年的高考卷(当时学校有发,虽然我没打算做但是课代表发的时候还是扔给我书桌里了。)发现统计出的不是很多,函数占的份额很大,后面的题多是几何。这样我就决定了自己的策略,统计仅了解一下,函数主攻,几何看时间来定,但起码要熟悉的地步。
于是我就这么开始学了,我最初是想先学定义,然后批量练题(之前政治是这么学下来的),然后我发现这在数学不可行,数学就要一步一扎实的学下来,学完定义,立马练后面的题。定义不理解不要怕,这书上都有各种题型以及推理过程,只要你真的按我说的,去练过一元二次方程了,那没问题,你看得懂这本书。
去年这本书是五百多页 2本(抱歉因为太厚重我切成几份了,所以无法给出具体的。)我按照一天2章的速度往前做的 共花掉了二十多天(中间有一天女朋友生日,在这也说一句,高中处对象的趁早分了吧,全扯淡。)这本书下来的时候 一般的题型已经可以应付了 无论大小。
在这之后我把历年的高考数学题全做了,我发现每张卷子,大概有110分上下的题目是这个程度可以拿到分的,而几何题多数很难,这和最初预测的一样,抑或是我对几何的接受能力不如函数,这姑且不论,重点是,函数内容的分很好拿到,就是我这种不扎实的突进货居然都能有个清晰的思路,我便把重点放在这部分了。
到最后 数学的分是96,不高,换算百分制刚刚及格,而且时间也匆忙,我个人认为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每天一部分的看数学,智商不逊于我的话,这个分数还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