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吧 关注:1,053贴子:4,724
  • 7回复贴,共1

【历史】谁在挥动上帝之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气温降低一度,改变人类版图
文 黄章晋 载于《全球通》杂志


1楼2012-03-09 18:37回复
      今年的雪灾令我们看到了社会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不过,现代社会物质和技术力量的强大,对极端天气的承受能力远远大过传统农业社会。与今天的全球变暖不同,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全球天气变冷,平均气温降低一度,不但造成千百万人的死亡,而且严重地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版图,从宏阔角度看,某种程度上,气候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个最重要但又最不引人注目的驱动力。  【冰雪灾害与王朝更迭】  本年这次罕见雪灾受波及最南端,是粤北山区,但历史上,热带的广州亦曾发生过雪灾,时在1245年,史载“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有也。”那正是被称为全球“小冰期”一个极端天气的例子。
      今天气象学家认为,始于中世纪止于19世纪末的“小冰期”,与“正常”气温相比,通常情形下,气温只降低了1摄氏度,但对农业社会却影响巨大,广州大雪时,福州荔枝全部冻死,此前,因气候变冷,江南的双季稻已经消失,唐朝时,陕西本地曾大面积培育柑桔,但到了13世纪,不但陕西柑桔消失,而且出产皇室专门享用柑桔的出产地江西,已经不产柑桔了。同时,中国传统纺织原料桑树的生长北线,向南方退缩了2个纬度,棉花在中国的大面积推广和最终替代了桑麻,最重要的原因是气候变冷。
      与全球变暖相似,全球变冷同样伴随着频繁而剧烈的极端气候,在靠天吃饭的时代,极端气候譬如旱灾涝灾,导致的社会震荡要远远大于今天。唐朝的灭亡,通常的说法是统治者的腐败造成大饥荒,最后黄巢起义摧毁了这个曾强盛一时的王朝。但据当代研究表明,发生农民大起义的9世纪,近百年的降雨量都低于正常年份,应当说,是持续的干旱直接导致了普遍的大饥荒和空前规模的流民,天气造就了黄巢。
    


    2楼2012-03-09 18:37
    回复
        【是兼并土地造成大量游民吗?】  土地是否该私有化,在中国,依然是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也许是中国历史太长,可供吸取的教训太多,否则,何以仿效中国改革的后期之秀越南,没有什么争论早早就实行了土地的私有化。
        反对土地私有化的一派认为,土地私有化,会迅速造成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失地游民,使社会急剧贫富分化。不过,他们横向比较喜欢举例的南美和印度,其实土地集中和大量城市贫民的原因,完全与土地自由交易完全无关,是殖民统治时大规模圈地的历史遗产。
        不过,毕竟中国去过印度和拉美的人少,中国人普遍将土地私有化与土地兼并直接联系起来的观念,其实来自中国历史,更确切地说,是历史教科书将这一观念灌输给了每一个中国人。
        中国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在自由交易的小土地私有制下,最终会出现土地被不断兼并的趋势,到了一定阶段,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就会爆发导致王朝覆灭的农民起义。而每个新王朝建立后,又会重新分配土地,然后循环往复。中国历史王朝更迭治乱循环就是这么一回事。
        不过,历史研究的实证却与上述说法有异。美籍史学家赵冈的《中国土地制度史》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发现,自宋至民国,小土地私有制下的中国,土地分配的基尼系数长期稳定,并不存在周期性的不断增大然后又重新开始的循环。如果一定要说存在什么规律,那么只能说这个基尼系数是在非常缓慢的下降而非不断上升的。
        原因很简单,即便存在土地不断兼并的趋势,由于中国并不存在长子继承制,一代人好不容易兼并的土地到了下一代又会被分散,而且,如果土地宝贵,又有多少人会轻易出售?
        可见土地自由交易导致兼并之说,无论逻辑还是实证都难以自足。不过,历史上周期性出现大规模的流民却是事实,既非兼并所致,原因何在?
      


      4楼2012-03-09 18:39
      回复
          【这次是人类在挥动上帝之鞭】
          亚欧大陆风暴之源的蒙古板块,是推动各民族不断向四周扩散的动力,至十三世纪,造成中国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其实,民族板块移动的并不仅止于直接与游牧民族相邻的定居民族,先秦时期,居住在长江以南和珠江流域的百越和苗人,就以蒙古板块为中心不断外移,今天,中南半岛各国的民族,其祖先几乎都来自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西方社会到十七世纪,因为军事体制变革和热兵器的装备,游牧民族已不再是威胁,当中国人再度遭遇全境被游牧民族征服之苦时,只要一小队俄罗斯军队就可以不断向东一个接一个地征服游牧民族。
          风水轮流转,曾遭蒙古人数百年统治之耻的俄罗斯人,极端寒冷气候成了保护神,因为威胁它的敌人开始来自西方,十七世纪瑞典人的入侵、十九世纪拿破仑的入侵,1941年纳粹德国的入侵,在最紧要关头,突如其来的空前寒冷都凶狠地诅咒了俄罗斯的敌人,否则,世界地图又会与今天大不一样。
          近五百年来,十九世纪是寒冷程度仅次于十七世纪的时期,气候最恶劣的1840—1890年间,中国从南到北遍及内战烽火,从太平天国起事到左宗棠最后平定回疆,中国损失人口在5000万至1亿人,比二战的死亡人数还多。如果没有引入西方世界的新式武器,或许战乱将一直蔓延到王朝的更迭。
          对科技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同期的气候变迁对其社会的震荡几乎已可忽略不计,因为工业文明和现代国家组织,已使人类掌握了拥有抵抗气候变化的有力武器。
          十九世纪末开始,全球气候转暖,但这次人类迎来的也许不是一个气候的黄金时代,因为短短一个世纪,人类掌握的力量对天气的影响,已经明显超越了自然的力量。
          现在,人类社会面临的威胁不再是老天赐予的寒冷,而是人类自身活动带来的全球变暖,相比以往在气候自然变迁面前遭遇的巨大苦难,今年中国南方的冰雪之灾可谓毛毛雨,但是,目前全球转暖的趋势却呈明显的加剧趋势。
          固然,人类社会进入今天,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早已是互利共生关系而非生死竞争关系,但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最大的威胁并非极端气候,而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它或将再次改变一些国家的版图,不是战争,而是海水淹没各国最富庶的沿海都市,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考验。
          这一次,上帝之鞭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人类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么?我是个乐观主义者。


        10楼2012-03-09 18:44
        回复
          转载完毕,


          11楼2012-03-09 18:45
          回复
            5楼被抽了。
              细究历史,其实与流民大量出现相伴的,是大量土地被抛荒,这些土地事实上并未被周围的邻居乘机兼并,因为这往往是一地的集体行为。农民抛荒的直接原因是无法承受沉重的税赋,种田已如此不合算,还不若去抛弃田产离开家园去当流民。
              一般而言,史家将农民不堪税赋沉重的原因归结官府的横征暴敛,但在强调官府不恤民情时,会言及此时自然灾害已导致农民颗粒无收。当然,强调自然灾害有为官方卸责的嫌疑,是政z不正确。不过,历史上出现大规模抛荒,时间上却恰与气候史上持续灾荒年岁重合。
            


            13楼2012-03-09 18:49
            回复

              我真不想截图,这太无聊了,


              22楼2012-03-09 19:04
              回复


                23楼2012-03-09 19: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