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移动吧 关注:131贴子:690

【绥化晚报】为439.3元上网费艰难维quan(与绥化中国移动的诉讼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1年3月12日,绥化市民芮先生的手机突然被扣掉400多元上网费。
芮先生向手机所归属的某通信运营公司(注:中国移动绥化分公司)投诉,答复“一定是用户自己上网所产生的费用”;又向省通信管理局、国家工信部投诉,最终运营公司(注:中国移动绥化分公司)答应返还费用,却拒绝兑现 “计费错误,错一赔二”承诺。
芮先生向法院起诉,最终因拿不出证据撤诉。


IP属地:黑龙江1楼2012-03-10 15:43回复
    1小时39分钟,扣上网费439.30元
    2011年3月12日,在绥化市某保险公司工作的芮先生无意间发现自己的手机突然被扣400多元费用,通过网上营业厅查询:该手机3月11日16时56分57秒开始连续上网6002秒(折合约1小时39分),总计流量87954KB,折合上网费439.3元。
    芮先生认为,自己的手机原来的资费套餐当中有10M的上网流量,每个月都用不完,手机里面QQ都没有,怎么会突然产生这么大的上网流量?于是他要求归属地的通信运营公司(注:中国移动绥化分公司)提供上网记录,查询自己的手机登陆了哪些网站。
    运营公司(注:中国移动绥化分公司)提供的后台记录是,用户这一时段上网流量仅有53.535KB,与收费详单上的记录相去甚远。运营公司(注:中国移动绥化分公司)的解释说,后台记录不作为收费依据,收费是以收费详单为准。
    沟通当中,芮先生提出了计费误差的可能性,这家通信运营公司(注:中国移动绥化分公司)否认了这种可能,而且很确定地说,用户的手机产生上网流量,一定是自己操作的结果。因此,拒绝了用户退还费用的要求。
    芮先生从2011年4月份开始向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国家工信部投诉。8月份,通信运营公司(注:中国移动绥化分公司)联系到用户芮先生,表示考虑到用户的情绪,同意返还这笔费用,并再次强调,不是该公司的计费误差。
    芮先生坚持认为是这家通信运营公司的计费错误,要求兑现“计费错误,错一赔二” 承诺,该公司没有同意。
    


    IP属地:黑龙江2楼2012-03-10 15:45
    回复
      拿不出证据,消费者喊“冤”
      由于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芮先生于2011年9月向绥化市北林区法院提起诉讼。法庭上,法院要求原告拿出证据,证明自己在有争议时段手机没有上网。然而除非用户的手机当时申请了停机,否则任何人也拿不出这个证据。于是,芮先生只能撤诉。
      我国法律规定,民事案件一般是“谁要求,谁举证”,举证倒置仅限于一部分特殊性质案件,如医疗事故、劳动安全等。
      在芮先生与这家通信运营公司(注:中国移动绥化分公司)的话费争议中,按照法庭的说法,既然消费者拿不出证据,证明不了自己当时没有使用手机,那么,不管通信公司的话费单子上标明多少话费,消费者都必须如数缴纳。
      通信运营公司对“后台记录与收费详单不符,以收费详单为准”的解释,又有什么法律依据呢?其实依据的只是企业自己的工作惯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进行解释。


      IP属地:黑龙江3楼2012-03-10 15:45
      回复
        一个案例,引发消费者“三问”
        此话费争议案件,目前以原告消费者撤诉暂时告一段落。但是芮先生提出法律和相关部门管理是否存在问题。
        一问:通信管理局、工信部处理用户投诉,是否应具有权威性?
        芮先生在向黑龙江省通信管理局和国家工信部的投诉过程中,工作人员反复强调,只是协调处理,对于通信企业他们不使用强制手段。芮先生认为,通信管理部门本应是通信行业的管理机关,完全有权利对各个通信公司作出具有强制性的处理决定,而不是指导性的处理意见。
        二问:通信运营公司的上网流量计费系统没有通过国家质检部门强制鉴定,使用这样的设备计量收费合法吗?
        目前国内的通信运营商都无法在手机网上计时计费方面出具详细的清单,消费者对收费一旦有异议无法查证,而这种情况没有第三方监管,消费者更是投诉无门。
        究竟如何计量手机的数据流量,日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李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打了一个比喻:我们把它换成加油站,加一滴油告诉你一升,加两滴油告诉你两升。到底是多少,应该对加油机进行法定的计量检测。手机上网计时计费也是这样的,到底它那个机器告诉你的一个字节、两个字节是不是一个字节、两个字节,不知道。详单里面10M、20M流量没经过检验,老百姓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多。
        按照我国计量法第二章第九条的规定,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用于贸易结算等工作计量器具,要实行强制检定。然而手机上网流量一直是一个“黑洞”,单子上填多少就是多少。
        


        IP属地:黑龙江4楼2012-03-10 15:45
        回复
          三问:消费者处于弱势位置,这样的案件可否申请举证倒置?
          法院在调查审理当中,要求原告举证,以证明自己没有使用手机。而原告用户说:自己以往几个月的使用,一个月两三兆的流量都用不完,自己的手机连QQ都没有安装,不登陆网页,更不看图片、视频。所有这些说法,在法庭上,是那么的软弱无力,不具有法律的证据能力。
          唯一的要求,就是消费者要拿出证据,证明你当时没有使用手机。
          那么,为了真正保护消费者,作为计费和收费的通信运营公司,是不是更应该拿出证据,证明用户当时登陆了什么网站?流量是多少?以证明你自己计费收费的准确无误。法院没有这么做,难道是因为法律上没有这样的“举证倒置”的要求。
          芮先生与这家通信运营公司(注:中国移动绥化分公司)的投诉、诉讼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这个案件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引人深思:消费者的利益如何得到真正的保护?如何使垄断行业的条款更加公平合理?如何从法律上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全面的保障?


          IP属地:黑龙江5楼2012-03-10 15:46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6楼2012-03-10 15:57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7楼2012-03-11 23:51
              回复
                补充:
                据报道,不久前,哈尔滨工商局对于哈尔滨通信行业以分钟计费的方式提出质疑,要求“按秒计费”。
                随后作为通信行业的最高喉舌《人民邮电报》迅速出面,大喊:哈尔滨市工商局的做法属于越权执法。
                这样的管理部门明显是在保护自己的行业利益。


                IP属地:黑龙江8楼2012-03-12 05:56
                回复
                  昨天(2012年3月11日)上午,九点至十点,绥化广播电台的四个频率(交通广播、农村广播、音乐广播、评书广播)同时直播,由本人在直播间讲述了这个艰难的路程——《我的wei权故事》!
                  明后天我将把现场节目录音发上来!


                  IP属地:黑龙江9楼2012-03-12 16:46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10楼2012-03-12 18:21
                    回复
                      可以注意到一个说辞:
                      在投诉当中,移动同意返还话费,但是反复强调,移动公司没有错误、没有责任,之所以返还话费,是考虑到客户的情绪。
                      这一说辞,是移动公司在推脱。有错了但是自己不认账,钱可以给你,但是这个脸我必须要。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12-03-13 06:31
                      回复
                        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抨击司法不公正时说:
                        “现在有多少人能靠法律解决问题呢?
                        如果有个人打官司说要找一个好律师,有这样的想法是挺天真挺了不起的,
                        基本上都是找个好人脉,看哪个律师跟法官关系比较好,
                        最重要是有个好领导,如果有个好领导给你撑腰,
                        这官司基本上就输不了,或者会赢得特别体面。”


                        IP属地:黑龙江12楼2012-03-13 18:51
                        收起回复
                          为什么绥化中国移动公司能够这么明目张胆底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1、现在的消费者普遍还没有把自己的wei权意识提到较高的水平,感觉自己面对的是强大的全国性公司,没有力量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更有的客户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咨询、投诉、诉讼。
                          3、移动公司把自己的所谓的内部流程、内部解释作为法律依据,但是消费者要仔细研究,它的这个东西是否合法?
                          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很多消费者应该得到的消费利益没有得到应用的保障。
                          


                          IP属地:黑龙江14楼2012-03-14 06:15
                          回复
                            疯狂的绥化中国移动公司,是不是癫痫病发作了?我来给你治治……


                            15楼2012-03-14 15:39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17楼2012-03-14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