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吧 关注:10,955贴子:1,370
  • 2回复贴,共1

山西名楼系列:晋南飞云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晋南流传着一句谚语:“万荣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云里头。”解店是万荣县城所在地,插入云霄的解店楼,就是位于东岳庙里面的飞云楼。它以楼体雄伟、凌空欲飞著称于世。
飞云楼
  万荣飞云楼与同属一县的秋风楼、以及永济的鹳雀楼、介休的祆神楼并称为“山西四大名楼”。今天,我们如果进行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这四大名楼各有千秋。永济的鹳雀楼以名满天下的诗章取胜;介休的祆神楼以神秘的祆教文化取胜;秋风楼以神圣悠久的祭祀文化取胜;而飞云楼则以辉煌灿烂的名人文化取胜……
  飞云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万荣东岳庙之内。从空中看,如同一朵重重花瓣的牡丹,盛开在人间;从远处看,如同拔地而起的塔楼,层层飞檐,势欲飞翔;从近处看,这是一座造型精美、结构精巧的楼阁建筑,平面呈方形,纯木结构,明三暗五,雄伟高大,底层木柱林立,斗拱密集排列,极富变化。在飞云楼的顶部饰有黄、绿、蓝几色琉璃瓦,阳光照射之下,更显得五彩斑斓,富丽堂皇。如果碰上晴天丽日,飞云楼就好象一朵美丽的天上飞云落在了人间。
  飞云楼所在的东岳庙,原本是泰山神庙,是祭祀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后来主像不知何时被毁,而庙内的附属建筑却完整地保存下来,如午门、献殿、香亭、正殿、阎王殿,特别是飞云楼,保存得非常完好,甚至成了万荣县城的象征。
  在东岳庙内有一块清代乾隆年间所立的《重修飞云楼碑记》,其中记载:“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解店。镇之东隅,古有东岳神庙,不知创始何年,载入邑志。自唐贞观年间分邑置郡名为汾阴,即有此庙。”从中我们可以推断,东岳庙最早的创建年代,应该是在唐朝贞观之治以前。宋、元、明、清屡有重修。现存的建筑,大部分保存了元明以后的风格,其中的飞云楼是众多建筑中的精品之作。
  万荣县的秋风楼,之所以名满天下,除了它所在的后土祠是千百年来祭祀后土的重要场所之外,历史上那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首《秋风辞》也为它增色不少。同样如此,飞云楼也是与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据有关记载:隋朝末年,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太原公子李世民,看到天下群雄纷争的局面后,从晋阳起兵,一直打到了京都长安,平定了关中薛举、薛仁杲之乱。谁知李氏父子在长安立足未稳,他们赖以生存的后方河东就发生了叛乱。王行本割据蒲州,吕茂雄占据夏县,他们与占领太原的刘武周遥相呼应。而李唐王朝的河东守吏齐王李元吉带着妻妾匆匆逃回京城,怯懦的裴寂为了防范敌人的追兵,竟然采取焚烧政策,河东百姓受到如此惊扰,宁愿为盗而不愿为民。眼看河东贼势日盛,关中大骇,连李渊都动摇了,他立即下令:“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中而已。”身为主帅的李世民坚决不同意,他上表说:“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精兵三万,必能平定武周,克复汾、晋。”于是李世民率师履冰渡河,重返河东。他首先改变了裴寂的那种扰民做法,赢得了民众的拥护,随后又在河东战略要地张瓮、解店、左城屯兵三处,形成犄角之势,以此来对付强敌,不久彻底打败了几个对手,平定了河东之乱。在李世民看来,唐军之所以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除了士兵英勇之外,主要原因是神灵的护佑,因此他当了皇帝以后,就在原来屯兵的张瓮、解店、左城三处分别建造了东岳庙,借以谢恩酬神。
  河东,历来是两京门户,河东如果失守,意味着长安、洛阳门洞大开,无险可守。深谙兵法的太原公子李世民当然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执意要率兵夺回河东。虽然,当时李世民勇冠三军,但真正面对强大敌人的时候,他内心深处自然有过担心和忧虑,临战之前,他除了做好军事部署之外,肯定祈求过神灵的护佑;随着叛乱的对手一个一个被歼灭,春风得意的太原公子,建造了三处楼庙,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后来,随着时光的流逝,其他两处楼庙早已毁坏,惟有解店的东岳庙和飞云楼却意外地保存下来。



1楼2012-03-10 23:18回复
      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飞云楼,并不是旧日的模样。
      如今的山西,是当年唐王朝的发迹之地。从建筑中寻觅唐代文化的踪迹,也只有到山西来。目前,存世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都在山西境内,它们分别是五台境内的佛光寺、南禅寺、芮城的伯母庙和平顺的天台庵。而长安、洛阳由于朝代更迭的缘故,根本找不到唐代木构建筑的踪影。从山西境内硕果仅存的这四处唐代建筑,我们可以领悟出来,那个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木构建筑的营造模式:简洁洗练、构件不多,气势庄严。而万荣境内的飞云楼,虽然始建于唐代,但如今那些繁复的斗拱、精巧的图饰、细腻的文绘,五彩的琉璃,无疑传达给我们一个文化信号,眼前的这座名楼,已经不是盛唐时代的旧物,而是典型的明清建筑。这说明唐代的飞云楼,在后来一次一次的修缮中,渐渐磨去了往日的旧影,慢慢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有的建筑学家认为,明清年间,山西人的造楼技术,天下无人可及。这一点,似乎并不夸张。在外省,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木构建筑,如河南赊店的山陕会馆、武汉的木制牌楼、苏州的木制戏楼,都是当年山西匠人的杰作。在山西境内,我们看到的四大名楼,除了鹳雀楼之外,其它都是明清年间的作品,建造者自然是我们山西人。无论外省的也好,本地的也好,这些存世几百年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整体上求气势,在局部上求精美,力争做到大气磅礴而精工细作。万荣县的飞云楼就是如此。建造者,能够把艺术创作的两个极至统一到一处建筑上,没有非凡的功力是很难做到的。
      以往,我们关注万荣的时候,最多的是想到它风靡全国的笑话。偶尔,熟知历史的人们,也曾经被历史上那些万荣籍的大人物所震撼,如战国时代的张仪、隋末的王通、唐朝的王勃、明朝的薛煊。很少有人从建筑遗产的角度,解读这座古城,甚至根本没有人意识到,山西四大名楼中,万荣就有两座,占了其中的一半。而且,这两座名楼又联系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皇帝,一位是汉武帝,另一位是唐太宗。了解了这些,人们自然感觉出来,这是一个文化底蕴不同寻常的地方。
      三晋,历来是金石重镇。一个万荣县,就有两处保存完好国宝建筑,这不能不叫那些痴迷古代文化的学者醉情徘徊,也让我们这些电视人震撼不已…… -
    


    2楼2012-03-10 23:18
    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4-27 14: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