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古文明绚烂多彩,但和其他大陆文明不一样的,他既接纳吸收其他文明,而又有岛国的特性,独立封闭。男色文化也是在奈良唐传时一起流传过去的。一些风俗在中国渐渐的消去,但是在日本却保留了下来,并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普及。
基于这一层历史原因,同性爱从前在日本并没有受到太多道德伦理观念的束缚。
日本传统文学,抑或说是传统美学的特色就是充满物哀之情与幽玄的禅思,《万叶集》到的《源氏物语》,这种风格渐渐成熟。正如川端先生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讲所言「这些作品构成了日本的美学传统,影响乃至支配后来八百年间的日本文学。尤其是《源氏物语》,从古至今,是日本小说的顶峰,即便到了现代,还没有一部作品及得上它。《源氏物语》问世几百年来,日本小说无不在憧憬,悉心模仿。」
《源氏物语》以当时日本的权力中心,平安王朝的宫廷为背景,却并不描写多少皇家气派,由人心理活动入手,行文之间充满了纤细、清雅而幽怨的情调。这种物哀情调在平安时代即发展为一种更深刻更普遍的感伤性的审美内涵,这种精神成为后来和风文化的主要基调。
而紫式部在小说中也极力渲染浓厚的男性色彩,除了光华公子源氏,其他的男性多是以阴柔之美为基准。夕雾、蒸、旬皇子都是英俊潇洒,身附阵阵清香,一件轻柔白衫,飘带松散,灯影之中,姿态绮丽。小说中源氏求空蝉不得,便让小君侍寝,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他叫小君睡在身旁,满腹怨言,最后硬着心肠道:「你这个人虽然可爱,但你是她的兄弟,只怕我不能永久照顾你呢?」小君一听此话,十分伤心。
读到此处便觉浪漫幽怨,颓废而多姿的宫廷生活现于眼前,如烟雾,朦胧淡色;如无常悲凄的凉风,从书中吹出,怨情的三昧渗入骨中。虽然与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豪气不同,却是杨柳岸晓风残月,令人回味无穷。这正如耽美的释义一般——无法到达终点的残酷之美。
平安时代是少有战乱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是一个黄金时期,社会矛盾并不明显,给这种唯美文学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土壤。在平安王朝的奢华色彩和无常的雾霭之中,男色和物哀浅浅交融,在渺远无依之处,散发冰冷而朦胧的光芒。
由于男色之风是由唐传入,而在当时只有上层的贵族才能学习文化,所以这些都成了公卿们学习的雅俗,并有寺院向外传播。一些未满十九的青春年少,蔓眉休脸,媚骨柔肠,起舞连歌,女工游艺,为高僧侍寝,可谓样样皆通。在这一时段的嵯峨、秋夜长物语就是专描写僧侣和稚儿之间恋情的作品。
富有艺术内涵、象征高雅风俗、加上宗教授之以神圣光环,一切都水到渠成。这样一来,平安时期在上层贵族中的男色之风,在战国至江户时期为一般武士、町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