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实力讨论吧 关注:19,751贴子:3,411,450

大家如何看待“韩寒造假”事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有那些将普通概念重复上千遍的人,群众才会把他记住。
即使撒了谎,也要厚颜无耻地撒下去,人们乐于相信弥天大谎,
而不相信小骗术......人们有时对自己在一些小事上撒谎,但
却不敢在大事上信口雌黄。因此,他们料想不到有人这样无耻
地欺骗他们......”
——阿道夫·希特勒
315打假日有感而发——
方韩的事件,开始我还以为是场闹剧,
因为一个跨世纪骗局,实在匪夷所思,也不太愿意相信,更倾向于相信方在捕风捉影
但时至今日,前后大量的线索证据捋下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韩寒父子左支右绌前言不搭后语的回应),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第一印象
如此之多的“不通”逻辑链,已经不能用“口误”“记忆偏差”来敷衍(比如补考时间点的问题、求医的问题、书店的问题,无论采信韩方哪一种口径,都与逻辑事实严重不符,韩方在涉及作品的太多环节都“说不清楚”,而这对真正作者来说是绝对不合情理的)
更不要说韩寒父子那些视频和电话音频暴露出来的问题了
看过《给韩仁均的一封公开信》,虽然严格说不好判断书信真伪,但隐情是跑不了的
……
现在看我们确实被一个弥天大谎骗了13年。
方舟子的行事模式我乍一看不怎么待见,因为中国人传统上会觉得,这样挖“不厚道”
不过现在真觉得中国缺的就是这类人——世上就怕认真二字。


IP属地:北京1楼2012-03-15 18:01回复
    郭敬明,韩寒…中国现在牛逼的人,有几个不假不违法的…大不幸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3-15 18:03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原来觉得郭敬明抄袭已经很败名了,还觉得韩寒毕竟是真实的
      想不到韩寒父子路金波共同体比郭更猛——代写(“抄袭”相形见绌了)


      IP属地:北京3楼2012-03-15 18:17
      回复
        抄书也要会抄,抄书抄书特点来,也不失为一种成功……


        IP属地:澳大利亚4楼2012-03-15 18:21
        回复
          抄袭的是郭敬明,而韩寒最初几篇成名作,写作背景都指向了韩仁均(韩父),韩似乎是事后在成品上修改出贴合自己的标签,以致出现了在采访场合连《三重门》男主人公与“答春绿”的关系都说错的场景(采访时韩寒说这是男主人公写就、用以捉弄别人的机智,但书中却恰恰是男主人公被这句旁人留下的刻句戏弄出丑),博客作则指向了路金波马日拉等人,这样的代笔炒作更惊人


          IP属地:北京6楼2012-03-15 18:34
          回复
            那么韩寒的一切作品都是其父代笔的吗? 他的博客都不是自己写的吗?


            IP属地:澳大利亚7楼2012-03-15 18:37
            回复
              韩寒无知废物


              来自掌上百度8楼2012-03-15 18:39
              回复
                PS:“笔迹对比截图有人指出有年龄代差、是两个年龄段的笔迹”是一个书法爱好者的分析,可以在天涯上看到


                IP属地:北京10楼2012-03-15 18:5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别告诉我这封信是方舟子写的…………


                  IP属地:澳大利亚11楼2012-03-15 18:53
                  回复
                    当然不是,应该是韩仁均当年华中师大时候的熟人(韩仁均因为肝炎被大学劝退,把梦寄托到孩子身上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信初才表露同情),应该是韩仁均当年写完后投过稿,但可能没能发表,看到儿子不成器,心生一计,以自己的曾经用过的笔名(韩父当年的笔名正是“韩寒”)投稿,让人误以为是其儿子的作品,从而成就了韩寒。以前投的稿可能是被人翻出来了
                    也许韩仁均最怕遇上这样的鬼手——心里发毛,不知道有什么“底牌”在人家手里攥着。屋檐下低头吧,认输也许就算了,现在很多知根知底的不说话,是源于中国人的善——“不落井下石”,韩寒父子如果执迷不悟,想强出头,继续不顾##耻的作下去,最终会有人亮底牌


                    IP属地:北京12楼2012-03-15 18:59
                    回复
                      更耐人寻味的是:韩父在这封公开信出来前后的行为对比太鲜明了……


                      IP属地:北京13楼2012-03-15 19:08
                      回复
                        我想知道,当年新概念大赛时韩寒针对一杯水一个纸团作的文章应该是他自己写的吧?


                        IP属地:澳大利亚14楼2012-03-15 19:09
                        回复
                          我已经分辨不出来中国的事情到底什么为真什么为假了= = 写信的人是否存在,信的真实度又可不可信,韩父的反应,这些事情我们都是通过互联网在了解然后得知,中国的媒介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会歪曲一个事件的本真……


                          IP属地:澳大利亚15楼2012-03-15 19:14
                          回复
                            质疑正是从这个开始的:1行文与署名笔迹 2时间差了两个小时 3当事人版本不一
                            1.作文卷子行文与署名的笔迹出自两个年龄段的人
                            2.时间出入:
                            韩寒去参加补考的经过,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中是这么说的:1999年3月28日(星期天),大约上午9点钟左右,韩寒接到《萌芽》杂志编辑胡玮莳的电话,问韩寒昨天为什么没去参加复赛。韩寒说他并没收到复赛的通知。胡玮莳说,她去给评委汇报一下他没能参加复赛的原因,看看还有没有机会。没多久,胡玮莳又打来电话,说是评委同意他在中午以前赶到上海市区评委驻地进行复赛。韩寒赶紧起床,早饭也不吃了,马上和韩仁均一起赶到金山汽车站,在那里找了辆黑车,一个半小时后,在评委们吃中饭以前赶到,找到了胡玮莳。
                              《儿子韩寒》是2000年出的,事隔才一年,记错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有意说谎),注意两点:一、韩寒是在9点左右没多久接到让他补考的电话通知。二、为他争取补考的是《萌芽》杂志编辑胡玮莳。
                              赵长天自2000年起多次接受媒体采访,说法都相当一致,记错的可能性也不大,却与韩仁均的说法大不相同。按赵长天的说法:一、在10点左右评委评完一等奖后,才电话通知韩寒补考。二、提出给韩寒补考的是两个评委,叶兆言和陈思和。李其纲说是“爱才惜才”的叶兆言。此外,赵长天还明确地说,韩寒是在“大概中午11点”赶到考场的。
                              王帆在2009年出版的《韩寒出道十年(1999-2009)全记录:韩寒H档案》一书中已注意到赵长天与韩仁均说法的不同:“关于打电话的时间,当事人的回忆略有差异,韩仁均说是9点,而赵长天说是10点,笔者根据时间推算暂取9点之说。”9点和10点有什么大不同吗?我起初也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首先注意到这是关键的是网友微易,他指出,如果是在10点通知的韩寒,那么韩寒就不可能在11点左右从金山的家中赶到考场。王帆显然也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把打电话的时间推算为9点。
                              但是根据赵长天的说法,是不可能在9点左右就电话通知韩寒的。赵长天最近接受网易的视频采访时,提供了更多的细节,更确认了这一点。据赵长天说,9点评委们才开始开会(因为这是开会的时间,所以可以准确地确定下来)。评委们要讨论确定一等奖获奖名单,增加获奖名额,然后由公证员公证,这都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直到一等奖名单确定了,公证员也已离开了,才想起要打电话问韩寒,时间在10点左右比较合理。
                              赵长天说:“我们一般是9点钟开会,所以我当时我就说大概是10点,至于确切时间你让我回忆到底一定是几点钟,我说不太清楚,韩寒到底什么时候到的,好像大概11点左右,也只是个大约的时间。至于网上那个很清晰的做这个事需要几分钟那个事要几分钟来推算,我只能说我说不清楚,确实我也没有这么好的记忆,究竟是9点40分呢还是9点50分呢?”
                              赵长天把“10点左右”的时间放宽到“9点40分”,这是下限了,因为再往前推就变成“9点半左右”了。实际上一般会把9点40分也算成9点半左右,而不是10点左右,我们姑且尽量为韩寒着想,就算是在9点40分评委们想起来让胡玮莳去给韩寒打电话。
                              如韩仁均所说,胡玮莳应该打了两次电话,第一次是问韩寒为什么没来,把没来原因转告给评委们,评委们讨论决定允许韩寒补考后,再由胡玮莳通知韩寒赶快来补考,还必须在电话里告知补考的地点。这些都需要时间,就算评委们以最快的速度表决同意韩寒补考,加上两次电话的时间,估计需要约5~10分钟。
                              胡玮莳打第二次电话时韩寒还未起床,接到补考通知后,以最快速度起床、穿衣服、洗漱,不吃早饭,估计需要约5分钟。
                              从韩寒家走到金山汽车站,据记者实地测量,至少需要10分钟。
                              到了汽车站,找到黑车,砍价,也需要几分钟。
                              从金山汽车站到考场青松城大酒店大约63公里。当时金山到上海市区的高速公路还未开通,据韩仁均任副总编的《金山报》在2006年报道,在高速公路开通之前(2001年之前),“市民从金山出发到上海市区,快的要2个多小时,如果遇上堵车什么的,3个多小时也到不了。”(http://shanghai.mofcom.gov.cn/aarticle/sjdixiansw/200612/20061204132512.html )有人说这指的是公共汽车,但从报道看不出来,而且当时开私家车经常往返金山和市区的网友也确认不堵车要2个多小时。我们姑且认为黑车不顾一切地超速、闯红灯,按韩仁均所说的用了90分钟赶到青松城大酒店。
                            


                            IP属地:北京16楼2012-03-15 19: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