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的语境里,我们常常谈到“了悟”和“觉悟”这两个词,它们有什么不同吗?根据我的了解:了悟,是因了解而悟;觉悟,是因觉知而悟。两者在宽泛的含义上极为相同,并可以互换互用。但若仔细了解,它们却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说到修行领域里的故事时。
了悟,是因了解而悟,这是属于头脑层面的故事,因为只有头脑才会透过了解——理解方式的了解去认识事物。透过头脑理解方式的领悟,叫“了悟”。了悟是理上的明白,头脑上的了解。它和觉悟不同。它所知道的和讲出的,仅仅是一些关于觉悟的知识,而不是觉悟本身。什么是觉悟呢?觉悟是透过以觉知为基础而达到的领悟。觉悟和了悟的不同在于,一个是透过思考领悟出来的,一个是透过觉知领悟出来的。觉悟和了悟不同,因此觉悟的老师和了悟的老师也有所不同。
世俗上有很多老师是了悟的而不是觉悟的。了悟的老师和觉悟的老师的不同在于:了悟的老师通常都有一颗非常聪明的头脑——他们的头脑非常聪明,你给它一个觉悟的图像,它能把它描述的像真的一样(但那不是真的)。觉悟的老师通常比较单纯,一般情况他们不思不想。了悟的老师一般没能“活”出他的思想,他讲的和他所活的就是分离的。觉悟的老师则不同,他们一般是先活出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然后才有了他们所讲出的“道”。了悟的老师是一个讲的和他活的没关的老师;觉悟的老师是,他活的正是他讲的。这是他们之间的不同。
了悟的老师强调“境界”、“状态”或“体验”之类的词意。也许他们在某个时刻体验过某种“境界”、“状态”或有过某种“特殊”的体验——但那都是幻相。(注意:幻相不是真相,因为真相没有任何相,凡有相必是幻。)他们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幻相,但他们把那幻相当作修行的“成果”和觉悟的“标准”,很显然这不是真的。如果有个老师向你讲述他有怎样怎样的体验,或经历怎样怎样的状态,不要被他所迷惑,那没什么了不起,那不是值得炫耀或不是什么值得谈资的事,相反,如果这样,你更不能信他,因为他比你走入的幻相还深。一个修出了他认为的“境界”的老师,比一个普通人还差。若说他比一个普通人还差,那他和一个普通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他比一个普通人进入了更多的幻相层次。你在普通的幻相里,他则在幻相的幻象里。不要被有特殊体验或状态的老师所迷惑,那些常常是一些假觉悟者,因为他们在更深、更多的故事里、迷信里,他们迷进了自己的认为里面。在日常修行中,注意避免或远离这样的老师。他们往往都是修行的执着者,修行里的大迷人。因迷才产生某幻,视那幻为特殊的境界或能力——他迷惑的更深。
真正透过“觉”而悟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们没有故事。他们不为你造故事,也不为自己造故事。他的故事不迷惑我们,也不迷惑他自己。因为“觉”本身就是破一切相或故事的,透过“觉”而觉的老师,怎么可能进入他自己认幻为真的故事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个透过觉而觉悟的老师,他简单、直白,他天真、单纯,他不“深”,虽然你有可能看着他的“浅”很深,但是他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他不深,他是一条很浅的河,他流过沙滩,他唱着优美的歌。就这样。但一个透过了解或头脑的理解而“觉悟”的老师呢?他则完全不同。他看起来好像知道很多、懂得很多,他给你的感觉是他好像什么都懂,他似乎有神通(他常常真的这样暗示你呢),他向你显示他知道,他给你制造神秘,他显示似乎有深不可测的深度,他给人神秘感。这就是一个透过头脑的“想象”之能所成的所谓觉悟的老师和一个真正因觉而悟的老师的不同。在生活中,注意认识这样的老师,远离他而避免被他带入他的幻相。你本来幻相不少,别再被他加上一层;你本来迷的就不轻,别再被他领进更深的迷。这是我想提醒你的。
世上的老师,了悟者多,觉悟者少;自迷迷人者多,自觉觉他者少。这就是佛陀说的末法时期的相。末法时期,人们的能量都流向了头脑,没人下沉来到心。能量流向了头脑,头脑就会有更多的欲望,创造更多更不可想象的想象。当这种欲望或想象伸及到“觉悟”的领域时,头脑就会模仿心,孙悟空就会假装佛,于是在这个时代就出现了许多假大师——那些不是真觉,而是头脑上知道一些佛道知识、出来混饭吃、或混自我认同感或自我好感觉的人。他们把佛的事业变成完全的职业化,他们把觉悟搞成培训,把道场变成满足自己隐藏愿望的机构,这种现象在现在几乎变成了普通的真实,佛陀说二千五百年后有个末法时期,也许正是这个时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