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林塔圣友吧 关注:49贴子:3,233

La Rochefoucauld箴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段时期特别喜欢这类剖筋剥骨的箴言。如果没有累世智慧沉淀出的心智,是不可能写出这种深入魂魄的真相。箴言中大多数都是无法否认的人性事实,它们用清醒的态度绝望地剥离出人类美德下藏匿著的丑恶污垢。这种血淋淋的思想解剖,就好像是一把扎在万善之念中的钉勾,彷佛轻轻一撕扯,就会有一股看不见的血腥从灵魂中喷涌而出。
过去读它,有股淋漓尽致的快感。
如今再读,却不知该做何感想,往昔的快意已失,入心的是股压抑和遗憾。
在这惨烈的世界中,人人都携带重重畸变而生而活,各式各样的丑陋深扎於基中,每个人都在挣扎抵抗,却又往往不能自已,疗愈与重生之路何其艰险。仍有种子在这污浊丑恶的沉重泥泞中生根发芽,留存著追求所愿之美好的梦。於是在这世间,美是残缺的,恶亦是残缺的。
在这残缺的美恶中,视觉全被分离。
如,我们既能把身后的嘲讽看成恶劣的伪善,亦能将这隐藏的怨艾视作顾及他人感受而不愿直言的体贴。
在这世间,每个生命活著,都不容易。
於是又有所踌躇,哪怕人们所寻求的美善只是狭小假想中的美好,但是否仍要在这地狱中,生生浇灌上这种冰冷的血腥,扑灭那些残存的天真无知?
也许仍该如此,但不应仅是如此。
我们当认清现实,然后超越现实。


1楼2012-03-19 03:17回复

    我们并非爱好赞扬,没有利益我们决不赞扬任何人。赞扬是一种精明、隐秘和巧妙的奉承,它从不同的方面满足给予赞扬和得到赞扬的人们。得到赞扬的人就仿佛那是对他功绩的一个应有的酬报,给予赞扬的人则要让人注意他的公正和辨别力。
    拒绝赞扬出自一种想被人赞扬再次的欲望。
    有各种不同的求知欲:一种是出于利益--即想学会可能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另一种是出于骄傲--即想知道其他人不知道的东西
    爱情的坚贞不渝实际是一种不断的变化无常,这种变化使我们的心灵相继依附于我们的爱人的各种品质之上,迅即给予其中一个以偏爱,又迅即转到另一个。因此,这种坚贞不渝不过是发生在同一主体中的一种停而复行的变易。
    我们热爱新知识的原因,并不是我们对于旧知识的厌倦或对知识更新的爱好,而是因为厌倦了那些太了解我们的人的不多的钦佩,希望着那些不太了解我们的人的更多的赞扬。
    当恶行离开我们时,我们就自吹自擂、相信是我们摆脱了它们。
    如果虚荣心不拉着德性一块走,德性走不了那么远。
    真正正派的人决不无中生有地吹嘘自己。
    虚荣、耻辱,尤其是气质,常常造就男人的勇敢和女人和贞洁
    感激犹如商人的信誉,这种信誉维持着商业贸易。我们支付欠账并不是因为偿清债务是正当的,而是为了更方便地找到再贷款给我们的人。
    在悲痛中有各种虚伪的东西,其中一种是:在哀悼与我们亲近的一个人的死亡的借口下,我们哀伤的实际是我们自己,我们哀伤他对我们的好的看法,哀伤我们的利益、快乐和对我们的敬意的减少。同时,死者也有了使人流泪的体面,虽然这些眼泪只不过是为生者流的。我说这是一种虚伪,是因为在这些悲痛中人们是在欺骗自己。还有另一种虚伪却不是这样天真无邪,因为它要强加于全社会,这是那样一些人的悲痛,他们渴望着一种十足和不朽的痛苦的光荣。在时光已经载走了所有的悲痛,终结了他们实际上有过的痛苦之后,他们还是不放弃,仍然坚持他们的悲伤、他们的呻吟和他们的叹息,他们表现出一副悲哀者的模样,通过他们所有的行动努力使人们相信:非到生命终结,他们的痛苦不会停止。这种悲悲戚戚、让人厌烦的虚荣心通常可以在有野心的妇女那里发现,就仿佛她们的性别已经关闭了所有能使她们通向光荣的道路一样,她们就拼命通过攀登一种不可消解的痛苦的高峰来获得名声。此外,还有一种眼泪,其根源是微不足道的,它容易流出,也容易干涸,如人们为了有仁慈的名声而哭,为了被哀怜而哭,为了被人哭而哭,最后还有为了避开不哭的羞耻而哭。
    谦虚常常只是一种假装的顺从,我们利用它来使别人屈服。谦虚是骄傲的一种计谋--通过降低自己来抬高自己。骄傲的方式虽然千差万别,但没有一种方式能比它隐藏在谦虚的形象下更带隐蔽性、更能欺骗人的了。
    在所有职业中,每种职业都规定出一副面孔,以表示它想成为人们认为它应当是的那副样子。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世界只不过是由面孔组成的
    我们称之为慷慨的,经常只是作为一个赠予者的虚荣,我们爱这种虚荣要超过爱我们所赠送的东西。
    当我们夸大我们的朋友对我们的柔情厚意时,经常更多地是由于期望人们认识我们的价值而非出于对朋友的感激。
    再去爱一个我们确实已经不爱的人是不可能的。
    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崇拜我们的人,而并不总是喜欢那些我们崇拜的人。
    当人们不再相爱时,要断交又有许多的痛苦。
    我们有时对自己失去的一些人的遗憾超过我们对他们的悲伤;而对另一些已逝者,我们悲伤却很少遗憾。
    猜忌总是与爱一起产生,但并非总是与爱一起消失。
    


    11楼2012-03-19 04:09
    回复
      http://baike.baidu.com/view/1845859.htm


      12楼2012-03-19 04:13
      回复
        我一直都不是完全赞同LaRochefoucauld箴言里的许多思想,里头仍有不少定论是出自自大、偏见、独断和那一时代不能避免的沙文主义。但抛弃这些糟糠之后,其中依旧留存著大量精致深邃、一针见血的洞悉。作者在道出它们时的内心并不是温柔的,它是冷静和理智加上超乎常人的体认才能造就的产物。
        但这些箴言,如今看来,也该被归纳为“过期货”。现在已经不能让自己再用这类LaRochefoucauld式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了。即使里面大多数说法是这个世界的现况,但要是让这种对“现况”的态度一直维持下去是没有意义的。
        必须感谢卡林兄,在不知不觉中教会我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应该对别人更好一些。


        22楼2012-03-19 05:12
        回复
          第一楼写的不错,顶。


          IP属地:浙江24楼2012-03-19 09:45
          回复
            喜欢


            25楼2012-03-19 11:13
            回复
              可以用来作为避免自己陷入V-V游戏的警醒以及对已存在的畸变“以毒攻毒”之用XD


              26楼2012-03-19 11:47
              回复
                可以当成一个阶段认识,不过没必要在阶段过后继续保留着它的视角。
                拉式视角太露骨冰冷,是去挖掘动机里的一点点恶,来盖过行为和结果本身的善,然后放大那动机里的恶,轻蔑地拿出来唾弃,很聪明也很残忍,不会受骗但也没有谅解。
                他的思想比常人走得远的多,但如果我们想要滑行,就要比他走得更远。


                27楼2012-03-19 12:12
                回复
                  恩。没有更好的思想和办法的时候,他所表达的东西的确还是比普通说教而言较为有价值的东西。现在对我们而言确实有点“过时”了。
                  他算是从天平的另一端去解剖事物,很深刻很犀利。但总归还是比不上真理本身的客观和平衡。


                  28楼2012-03-19 12:24
                  回复
                    嘛,姐跟不上节奏了...
                    呃,补充一点,第二楼第三楼第四楼写的都很好~!
                    全楼写的都很好。不然肿么会加精呢...


                    IP属地:浙江29楼2012-03-20 06:27
                    回复
                      如果说我对于La Rochefoucauld箴言录的看法,我认为它偏激的成分多了些,言语之中犀利折射出他所处的时代与即将没落的上层社会的缩影。我感觉他的思想处在一种低色调的悲观主义中徘徊,却又对人生积极的一面有一种内在微妙的肯定。你可以看到,他不否认真正积极的东西,但是,对于恶的一面,正如你所说的,——“去挖掘动机里的一点点恶,来盖过行为和结果本身的善,然后放大那动机里的恶,轻蔑地拿出来唾弃”。
                      在箴言录中,不得不说,在17世纪La Rochefoucauld所处的上流社会的贵族中,他持有难得的清醒。然而这份看透现实的清醒之后,却让他转向了一种对于现实黑暗的嘲讽批判,却又多了些尖酸与刻薄的悲观主义情怀...
                      时代,所处的环境,的确会影响一个人对于人生的视角和看法。然而,难得的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用清醒的头脑,公平,客观,理性的看待世界这个善恶。既不夸大恶的动机,也不盲目宣扬善行的真意。
                      想比La Rochefoucauld走的更远,有一个最实质的问题。你知道,La Rochefoucauld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具有看透社会的虚伪,现实的黑暗的洞察力没错,却以贵族的情调躲在一隅,一味的唾弃,嘲讽,批判。假如他能在这份面对现实的冷静清醒中,加入一点明显激进的味道,那么立刻就可以转化为一种抨击制度改变现实的思潮力量。但我们无法苛求什么,因为他有自身的意识局限,作为一名封建贵族,面对这样的虚伪的俗世和制度,只能呐喊,只能尖酸的批判,他的思想却无法化为一把利剑,直接指向腐朽的上流社会和没落的制度,彻底坚决去震撼和动摇它,从而执行有价值的改变。
                      你们可以说La Rochefoucauld很敏锐,很清醒,很深刻,但我不够欣赏他,因为他是观望者,并非改变者。你们也可以说他批判现实,但悲观主义情调却永远无法改变最根本的现实。真正有价值的思想,是一种真实而彻底的改变力量,而不是一种格调,一种雅兴,一种愤世嫉俗,或是一种感事伤怀。
                      在他所处的时代,很多思想家都敏锐的看到了现实的虚伪和腐朽,也给予了尖锐的抨击和批判,与La Rochefoucauld所不同的是,他们看清现实,批判现实之后,果断去颠覆旧有的体系,去寻求真正积极意义上的改变。17-18世纪同时也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的思潮,这些积极寻求改变的思想,追寻自由,彻底的震撼了欧洲的没落统治制度,从而改变了真实的历史。
                      真正的思想价值,或许并不仅仅停留于它所驻足的深刻和犀利,更重要的是一种震撼与改变的力量。
                      想走的比他远,就要跳出以个人的局限来看待世界,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瞭望迷雾之后的真实,而并非做角落一隅的观望者。
                      以上便是我读完La Rochefoucauld箴言录所想到的。


                      IP属地:浙江34楼2012-03-20 09:56
                      回复
                        完全赞同卡林君的感想。他太绝望了,每一句都在描述人性的丑陋,这样的思想会造成一个黑暗光环,就算在晴空万里的阳光下,他的眼中也是一片阴霾。 读过他的这些箴言之后感觉无比压抑。


                        35楼2012-03-23 20:19
                        回复
                          看了百科里的拉氏箴言,真心觉得拉氏的许多箴言对人性恶心的一面有着非常清晰的察觉。 能够真切理解这些箴言的人,必定与作者一样感受到绝望和压抑。 因为事实就是如此,而我们就身处这样的一个世界之中。也许拉氏本人根本无意去创造什么能够革新的思想,因为对人性拥有此等洞见之人,大概也能明白这样做的意义等于0. 对他本人没有更多的认识,也许他只是一个敏感到可以剖析人性细微之处的思想家。
                          也许他本人并非如此绝望,剖析之后接受了这种人性是卑劣的论断,更也许他把这种劣根性形成的原因在宗教上找到了答案。而我们当然也明白这种人性中存在的劣根性,也不得不接受这种劣根性,因为它存在于你我他每个人身上,我们当然不会从宗教上寻求答案,因为我们已经有了答案。这种“不得不接受”的劣根性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谅解,因为我们无力去改变,不如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任其运作而不要纠结于其中,这样做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身上的劣根性,一次次的观察与解决,最终一定能够助我们真正“置身其外”——至少不会更坏
                          


                          36楼2012-03-23 22:17
                          回复
                            我们既能把身后的嘲讽看成恶劣的伪善,亦能将这隐藏的怨艾视作顾及他人感受而不愿直言的体贴。
                            觉得这句非常爷们~


                            37楼2012-03-23 22:29
                            回复
                              我所提到的站在更高的角度,是指跳出个人的局限,不以个人的偏见和经历来描述社会,描述人性。超越于个人的情怀,超越于单纯的善恶。
                              如果单从人性这个角度来看待箴言录,拉氏最终走向一种绝望而深沉的悲观主义,这是一种必然。因为谈论人性本身就无法避开人性负面的虚伪,自私,贪婪这些黑暗面。作为拉氏来说,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将潜伏在人格面具下的细微黑暗,不断放大并加以批判和揭露,的确会看的比常人看的更深远更透彻。但是人性作为一种人类的共性,就算有更彻底的洞悉,看的比常人更深更远,作为个人无法改变这种共性的事实,因此对黑暗面越清醒的洞察,往往更容易陷入一种深沉的对社会的悲哀与绝望。
                              我们无法改变人性这个环境,我们唯一能够改变是我们自身看待问题的视角,和面对现实的心态。...事实上,一味站在负面的尺度唾弃人性的黑暗,的确犀利深刻,但最终也会将自己深陷于一个悲观的百慕大中无法自拔。我们瞭望人性,洞察人性,但我们不偏执与人性的善与恶任何一方,既不以人性的恶来嘲讽和鞭笞它,也不以人性的善来盲目的褒扬它。把人格面具下的善与恶,都当成一种既定的事实来平静的接待。即人性中的善与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行为意义上呈现出的善恶都是一种必然性。
                              这样就会带着一种更宽容更冷静的心态来看待每个人,看待每件事。既不偏执,也不盲目。不以他人一时的恶行来唾弃他人的恶意,也不以他人一时的善念来褒扬他人的品行。事无绝对,人无完人。这样才会比常人更清醒,才会以更客观,更包容,更成熟的心态看待社会,看待人生。


                              IP属地:浙江38楼2012-03-24 0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