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远远不够。不过听说林修远的五万北关军亦已过了潼关,待他入了长安,与殿下里应外合,胜算便增加了几分。”
司徒景明俊眉一扬:“诸葛兄怎知北关军是我们的人?”
诸葛绍微笑道:“不才来时,曾收到王妃手书,信中将一切便利都交待清楚了,并托不才尽心辅佐殿下,攻破长安。”
司徒景明见过顾楼兰的介绍信,知道这信造不了假,也便打消了疑虑:“如此,便有劳诸葛兄了。他日本王身登大宝,自是不会亏待于你。”
诸葛绍摇头浅笑:“不才过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殿下随便赐些金银给不才做酒钱便好。”
司徒景明哈哈一笑:“诸葛兄也是好酒之人,本王喜欢!好,城破之日,宫中藏酒,本王任君挑选。”
诸葛绍笑道:“不才就先谢过殿下了。”
司徒景明目光转回地图,皱眉道:“不过这长安城内有十万龙牙军,纵使北关军入了城,只怕也不好对付。”
“那么殿下以为,应当如何呢?”
司徒景明沉吟道:“最好能将城中军队引一部分出来,那样北关军的压力便会减轻许多。”
诸葛绍点头道:“殿下所思无差,如今凉州三城亦屯有兵马。若能以凉州之兵牵制住龙牙军,此计便已成功了一半。”
司徒景明眼睛一亮:“若凉州大军向东而来,缓缓行军,司徒承基决计不可能坐视不理。”
“龙牙军纵然装备精良,却久经太平,疏懒懈怠,作战能力恐怕还不及地方府军。凉州若出兵三万,拖住五万龙牙军应当不成问题。”诸葛绍修长的手指在长安以西的地方划了个圈:“长安号称固若金汤,是建立在坚厚城墙与四周关隘基础上的。阳平关、潼关、武关一带屯有重兵,长安城中却只得这十万龙牙军。司徒承基以为长安四周没有威胁,定会放心派出军队西向对付凉州军。到时候我军压境,城中必然大乱,北关军再趁机而起,则长安可得矣。”
司徒景明点了点头,指尖向东,落在一处关隘上:“潼关到长安不过半天路程,万一潼关守将领兵来救,却又如何?”
“殿下可分兵一万,在半路设伏,自能让援军损兵折将。”
“可是洛阳尚有龙武军二十万,万一张既带兵过来,那该如何是好?”
“殿下不必担心,张既一向中立,会不会出兵,还说不准。何况殿下若是迅速拿下长安,斩了新皇,那张既还能举兵谋反不成?”
司徒景明苦笑:“长安又岂是这样好拿的?”
“殿下若是当真放心不下,不才还有一计,可遣人在潼关一带散播谣言,道是张既谋反,已归附了殿下。再传假信与张既,让他增援长安。张既若是不出兵自是最好。要是出兵,兵到关下,必然为潼关守将秦浩所拦。那秦浩最是多疑,有了那些谣言,再加上长安无事,又岂会放张既过去。两军僵持,相互拖延,便正给了殿下袭击长安之机。”诸葛绍摊了摊手:“这样一来,便连那一万伏军,也可以省了。”
司徒景明听得瞠目结舌,好半晌,才道:“好一个连环之计……诸葛兄不愧为武侯之后,此计大妙!”
“接下来便是速破长安之策,”诸葛绍趁热打铁:“这长安城高池深,难以速破。不才这里倒是有些器具,可为攻城之用……”
“不必如此麻烦!”帐外突然传来一声大喝,一人掀帘而入,大咧咧地道:“只须从里边开了城门,长安便不堪一击。”
司徒景明呆楞了半天,大喜过望,直向来人扑了过去。
“五弟!”
作者有话要说:战争谋略神马的……难写程度仅次于比武……
120
120、不如人意 ...
然而世事的发展往往出人意表,司徒承基对北关军接下来的调动,似乎宣告着司徒景明的速破长安计划的破产。
“调北关军西向破凉州叛军?这……”长安守备武元庆的神色有些犹疑。
“怎么?武爱卿觉得不妥?”司徒承基侧目看他。
“恕末将直言,陛下先是不准北关军入城,如今又要调他们平叛……末将只怕他们心中会有怨忿。”
龙牙军副统领秦重道:“末将同意武将军的说法,北关军方到长安外,尚未来得及休息整备,便又要西赴战场,如此用兵……末将恐怕北关军心中有怨,横生枝节。”
“苏爱卿以为呢?”司徒承基的调动命令遭到质疑,他不动声色,反而看向苏黎。
“末将以为两位将军所思无差,但陛下此举,亦有道理。”苏黎先向司徒承基拱了拱手,才道:“蜀王一反,天下云集响应,说明其谋逆之举是早有预谋。北关林将军虽是世代中立,从不掺和到王权争夺中去,但谁也不能保证他有没有暗中投了蜀王。贸然放他入城,万一他与蜀王里应外合,只怕长安危矣。”
司徒承基面带赞许,点了点头:“说下去。”
“陛下不能放北关军入城,亦不能将之长久地晾在城外。那么调他们西向对付叛军,却是再合适不过。北关军号称天下最精锐之师,调他们对付凉州叛军,自是势如破竹,轻而易举;而北关军若是已反,西向更是放他们狗咬狗,何乐而不为?”
见众将都露出深思之色,司徒承基眯眼笑道:“令尊唐国公曾言苏爱卿有勇无谋,如今看来,却是唐国公看错了。”
苏黎面上一红:“陛下谬赞了……是陛下深谋远虑,末将只是附议而已。”
“陛下,末将有一计,可平凉州之乱。”
司徒承基看向秦重,微抬起下巴:“爱卿有何妙策?”
“凉州三城共有叛军七万,如今出兵三万犯境,安定城定然空虚。若陛下出轻骑一万,奔袭安定,定能将安定城拿下。到时候以得胜之军,与北关军前后夹击,那三万叛军简直不堪一击。”
苏黎道:“若是北关军反了,与凉州叛军合为一道,齐力迎击轻骑,又该如何?”
秦重拱手道:“那便请陛下再派大军,吊于北关军之后。若是北关军乖乖对付叛军自是最好,如若不然,可与轻骑共同夹击北关军与叛军,将之一网打尽。”
“陛下,此计可助北关军之势,亦可防其生变,末将以为可行。”武元庆第一个表示赞同,接着是一片附和之声。
“那么诸卿以为,该派何人去为好?”
秦重大声道:“末将不才,愿请圣令,领一万轻骑奔袭安定。”
司徒承基点了点头:“既是爱卿献的策,自是由爱卿出马为好。更何况秦爱卿是骑兵出身,想来带起骑兵来,亦是得心应手。”
秦重大喜:“末将定不辜负陛下期望!”
“朕欲遣三万龙牙军暗随北关军断后,诸卿以为,谁人可以为帅?”
众将互望一眼,正欲说话,苏黎忽道:“陛下,末将有一个人选,不知陛下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