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富集区"是指陨石保存量多,且容易寻获到陨石的特定区域.陨石在地球表面的坠落通常来说是相当均匀的,不存在某一地区是陨石坠落的"偏好区".然而,我们如果将我国有记载的陨石坠落地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就会发现我国的陨石坠落呈现出"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其主要原因并不是陨石偏好我国东部地区,而是由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多的地方目击火流星和发现陨石的概率大的缘故
"陨石富集区"的形成条件应具备以下三点要素:
一. 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宜陨石的保存. 1.干旱.通常情况下陨石中都会含有铁,镍等金属成分,而铁在潮湿的环境当中易于生锈,这样不利于陨石的保存. 2.风沙小.风沙大的地方陨石会很快风化,或者迅速被风沙掩埋,同样不利于陨石的保存.
二.当地人烟稀少. 人烟稀少的地方,人为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就少,通常几百年中地形地貌变化不大,陨石以及陨石坑保存在相对原始的形态下,易于发现和寻找.再结合以上提到的"陨石均匀坠落"理论,人烟稀少的地方陨石在此前被发现的机会就小,人口众多的地方陨石在此前被发现的机会就大.因此,人烟稀少的地方相对来说陨石蕴藏量就大.
三.当地的地形地貌适宜寻找陨石. 1.地表颜色均匀且较浅.大面积的地表颜色均匀,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不均匀的地方,加之颜色较浅与陨石通常的黑颜色形成很大的对比反差,易于寻找陨石. 2.地形相对平坦.地势平坦,人的视野就很广,易于识别地表的坑洼以及黑色突起物.
以上三个要点就是形成"陨石富集区"的必备要件.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陨石富集区"几乎都存在于干旱/半干旱的沙漠或戈壁地区.其中以澳大利亚西北部的沙漠地区最为著名,以阿曼西北部的SAU地区最为典型.
在此特别声明一下:目前社会上,互连网上骗子很多,他们通常会编造一些发现"陨石雨","陨石田"等荒谬的故事来欺骗广大陨石爱好者.其最终目的就是想把"赤铁矿,火山弹,玄武岩"一类的假货卖给广大陨石爱好者.殊不知"陨石雨"是目击而来的,并不是"发现"出来的;"陨石田"则更加荒唐以极,因为纵览古今内外,根本就不曾有"陨石田"一词!近日还听说有无耻小人愿用其手中的假陨石换取爱好者的手机/随身听等财务,真是耸人听闻之极!
这个“平均分布”的理论源于上世纪90年代科研人员对西澳大利亚的石灰岩沙漠展开的一次“拉网式”陨石收集行动。该地区符合形成陨石富集区的所有基本条件,科研人员将“拉网”收集到的所有陨石统一记录、编号,而后进行基础分类研究、居地年龄测定等一系列工作。将工作结果进行总结后,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1万年内该石灰岩沙漠地区所降落陨石的分布是较为平均的。符合所有陨石富集区的条件意味着1万年内该地区降落的陨石基本都被保存下来了;“拉网”意味着被保存下来的陨石基本都被找到了。由此,研究人员推论,陨石降落在世界范围内也应该是较为平均的 觉得新疆清河县比较合适,我重GOOGLE EARTH发现疑似陨石坑的结构,还发现有冲击锥,觉得当地戈壁地形也比较适合保存陨石,而且40年代那块30多吨的陨铁是不是第一落点,相信第一落点附近一定还有碎片
南极的富集机制与热沙漠不同,南极的富集区成因基本都与运移有关,不能简单相比.单就保存环境来讲,南极内陆的环境更有利于陨石的保存
我单独写过一篇<南极陨石富集区的成因>,那把那篇也看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寻找陨石篇-南极陨石富集区的成因我国在最近的两次南极考察中都收获了大量的陨石标本,加之我国当前的收藏热和新闻媒体的大肆渲染,令许多初涉此道的爱好者一提到"寻找陨石"就会想到"南极".其实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不是寻找陨石的理想区域.再者,南极地域广大,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寻找陨石
下文将对世界著名的"南极格罗夫滋陨石富集区"的形成原因作简单的解释,以便更正某些新闻媒体对广大陨石爱好者在南极与陨石富集区之间造成的一些误导.^
"陨石富集区"的形成条件应具备以下三点要素:
一. 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宜陨石的保存. 1.干旱.通常情况下陨石中都会含有铁,镍等金属成分,而铁在潮湿的环境当中易于生锈,这样不利于陨石的保存. 2.风沙小.风沙大的地方陨石会很快风化,或者迅速被风沙掩埋,同样不利于陨石的保存.
二.当地人烟稀少. 人烟稀少的地方,人为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就少,通常几百年中地形地貌变化不大,陨石以及陨石坑保存在相对原始的形态下,易于发现和寻找.再结合以上提到的"陨石均匀坠落"理论,人烟稀少的地方陨石在此前被发现的机会就小,人口众多的地方陨石在此前被发现的机会就大.因此,人烟稀少的地方相对来说陨石蕴藏量就大.
三.当地的地形地貌适宜寻找陨石. 1.地表颜色均匀且较浅.大面积的地表颜色均匀,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不均匀的地方,加之颜色较浅与陨石通常的黑颜色形成很大的对比反差,易于寻找陨石. 2.地形相对平坦.地势平坦,人的视野就很广,易于识别地表的坑洼以及黑色突起物.
以上三个要点就是形成"陨石富集区"的必备要件.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陨石富集区"几乎都存在于干旱/半干旱的沙漠或戈壁地区.其中以澳大利亚西北部的沙漠地区最为著名,以阿曼西北部的SAU地区最为典型.
在此特别声明一下:目前社会上,互连网上骗子很多,他们通常会编造一些发现"陨石雨","陨石田"等荒谬的故事来欺骗广大陨石爱好者.其最终目的就是想把"赤铁矿,火山弹,玄武岩"一类的假货卖给广大陨石爱好者.殊不知"陨石雨"是目击而来的,并不是"发现"出来的;"陨石田"则更加荒唐以极,因为纵览古今内外,根本就不曾有"陨石田"一词!近日还听说有无耻小人愿用其手中的假陨石换取爱好者的手机/随身听等财务,真是耸人听闻之极!
这个“平均分布”的理论源于上世纪90年代科研人员对西澳大利亚的石灰岩沙漠展开的一次“拉网式”陨石收集行动。该地区符合形成陨石富集区的所有基本条件,科研人员将“拉网”收集到的所有陨石统一记录、编号,而后进行基础分类研究、居地年龄测定等一系列工作。将工作结果进行总结后,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的1万年内该石灰岩沙漠地区所降落陨石的分布是较为平均的。符合所有陨石富集区的条件意味着1万年内该地区降落的陨石基本都被保存下来了;“拉网”意味着被保存下来的陨石基本都被找到了。由此,研究人员推论,陨石降落在世界范围内也应该是较为平均的 觉得新疆清河县比较合适,我重GOOGLE EARTH发现疑似陨石坑的结构,还发现有冲击锥,觉得当地戈壁地形也比较适合保存陨石,而且40年代那块30多吨的陨铁是不是第一落点,相信第一落点附近一定还有碎片
南极的富集机制与热沙漠不同,南极的富集区成因基本都与运移有关,不能简单相比.单就保存环境来讲,南极内陆的环境更有利于陨石的保存
我单独写过一篇<南极陨石富集区的成因>,那把那篇也看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寻找陨石篇-南极陨石富集区的成因我国在最近的两次南极考察中都收获了大量的陨石标本,加之我国当前的收藏热和新闻媒体的大肆渲染,令许多初涉此道的爱好者一提到"寻找陨石"就会想到"南极".其实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不是寻找陨石的理想区域.再者,南极地域广大,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寻找陨石
下文将对世界著名的"南极格罗夫滋陨石富集区"的形成原因作简单的解释,以便更正某些新闻媒体对广大陨石爱好者在南极与陨石富集区之间造成的一些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