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肥乡:淘汰落后产能遭“注水” 节能减排“好经”疑念歪
企业党建参考报 2012-03-16
■ 本报记者 杨红艳
近年来,河北省政府严格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每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大举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了卓有成效的“双三十”节能减排工程,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并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新格局,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然而在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领导仍坚守着只追求地方经济利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漠视国家发展的宏观大局。致使国家淘汰的落后产能、工艺得不到彻底取缔,企业排污得不到有效监管。
近日,记者接到河北省肥乡县群众反映称:该县小造纸、小拔丝、小铸造、小炼苯等诸多国家明令淘汰、高耗能企业正火热开工、肆意污染,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本报记者日前对这个县域内数家中小企业的畸形发展的怪状进行了实地调查。
企业随意排污 群众怨声载道
在该县曲魏路(234省道)北东侧,一家名为“河北国晨化工有限公司”的企业生产现场,记者发现:厂区内不时传出机器的阵阵轰鸣,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几位在企业内工作的工人悄悄告诉记者:老板是曲周县人,企业主要是生产医药和农药中间体,其中有好多产品还是剧毒、易燃物品。目前企业还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开始企业在厂区院落内挖了个大坑,把污水都排到坑里去了,后来环保局知道了,就叫停了。过了年刚开始生产没几天,现在企业在整个厂区内盘起了数条排污管道,生产后的废水就直接“存”在这些管道内,往地下直排。后记者通过互联网查询到这家企业网站对外公布的信息:现有产品年生产能力:头孢替安100吨,特戊酸3000吨,特戊酰氯3000吨,头孢他啶侧链酸活性酯400吨,对叔丁基苯甲酸2000吨。而附近的村民称,该企业没有任何环保手续,一直时断时续偷着生产。
在该县平庄村东,一家铸造厂的生产现场记者看到:低矮的铸造炉上空烟尘滚滚,烟尘时而发黄,时而变成青黑色,径直在厂区周围随风四散。站在该企业不远处就能闻到阵阵刺鼻的气味,厂区的院落内堆放着数堆面包铁和部分已生产好的铸件。据该厂工人和附近学校老师介绍:该厂距离平庄学校和幼儿园仅几十米,因为污染,去年村民和学校上邯郸市政府集体**,要求企业搬离。虽然该企业环保手续齐全,但环保设备只是应付政府部门检查时才开的。更令人奇怪的是每次在相关部门检查之前,企业总能事先得到通知,环保设施随即打开,所以每次检测都是达标。当检查人员走后,企业环保设备就关闭。该厂上午做模具,下午才开两三个小时,生产时还有大量粉尘。在该村西头,还有一家利用焦炭炉做设备的小铸造,正忙着整理模具准备开工,据肥乡县环保局称,这是村东铸造厂的分公司。
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只是虚晃一枪
治污被指作秀
在该县西吾吉村西南角,两家小造纸企业正在热火朝天地生产着。没有任何的厂名标识、生产原料麦秸秆堆在院内、最原始的生产工艺、黑烟滚滚的一根粗矮烟囱,这一切让人看到了中国最原始的造纸生产线。在附近浇麦地的村民告诉记者,受这两家造纸企业多年随意排污的影响,村里的地下水已经遭到严重污染。这两家小造纸开了好几年,没有任何治污设施,上边来检查就停一停,检查的人走后厂子就继续开工,两个工厂把生产后的污水全部排到厂南部的杨树林里去了,村民多次举报两家小纸厂污染问题,可就是取缔不了。记者在这两家企业的附近看到了一个硕大的充斥着黑色污水的大坑。
在该县西南庄村西南,309国道路旁,一家名为宏鑫新型建材厂的企业院内,厂区内正干活的工人告诉记者:因为开两会,厂子刚刚停产,过几天还开。该企业主要是利用废旧钢筋通过高温热拔、冷却后生产铁丝的。该厂产品主要是销往永年县标准件厂。记者走进厂区看到:院内堆放着大量的废旧钢筋。陈旧的生产设备满是油污,整个生产现场没有任何的防护设施和治污设备。成堆的铁丝半成品四处散落着,几辆农用三轮车正拉着生产后的铁丝产品往外送。
简陋的生产设备、缺少质量监管的建材产品,同样是肆无忌惮的污染生产作坊,这样的企业又在为社会创造着怎样的效益呢?
环保局监管无力 问责成空谈
记者将所了解的上述相关情况反映至肥乡县环保局,在没有到现场检查的情况下,环保局吴副局长及工作人员肯定地告诉记者;没接到过记者提到的企业非法排污情况的报告;小造纸属于落后产能,县里不让干,没让他们生产;宏鑫新型建材厂属于高耗能企业,“十五小”企业,没有任何环保手续;铸造厂环保手续齐全,因为当地村民到邯郸市政府集体**反映污染问题,现在也没干,以上记者提到的这几家企业都没有生产。
面对国晨化工这样一个重污企业,作为政府部门是如何监管的呢?在肥乡县委宣传部,一位领导在通过电话联系了环保局主管局长后告诉记者:早就让国晨化工停工了,没有生产。当记者提出刚从现场回来且该企业正在开工,并要求查看该企业的环保手续时,这位宣传部领导又通了几分钟的电话沟通后回应记者:这家企业的环保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希望记者以后多关注。
对于该县西吾吉村的两个小造纸,记者了解到,2005年、2006年、2007年该县环保局就承诺彻底取缔西吾吉村两个小造纸。2011年5月,西吾吉村民再次反映两个小造纸污染问题,按照肥乡县环保局的说法,这次彻底取缔。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的依然是该企业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该县环保局称,局里执法队已经让企业停产,但不能破坏企业生产设备,虽然反弹很多次,但彻底取缔很难。
2011年12月19日,肥乡县环保局给燕赵环保网发出的2011年230号复函中称,宏鑫新型建材厂于2011年3月已停止生产,并拆除了主要设备。回复中还称,环保局明确表示如发现偷开、偷排等行为,环保局将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予以问责,那么肥乡县环保局到底是在问谁的责呢?
就在记者发稿前,再次接到肥乡县屯庄营乡柴庄村村民反映,位于该村村南的一家小炼苯企业又红火地开张了,每天在向外排放大量的毒气,村民苦不堪言。
而面对如此之多的重污、高耗、落后产能企业,作为肥乡县政府主要监管部门到底在做什么?无力的监管,除了让排污者受到变相的鼓励和怂恿外,怎么对河北“双三十”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成效作解释?
企业党建参考报 2012-03-16
■ 本报记者 杨红艳
近年来,河北省政府严格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每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大举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了卓有成效的“双三十”节能减排工程,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并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新格局,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然而在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领导仍坚守着只追求地方经济利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漠视国家发展的宏观大局。致使国家淘汰的落后产能、工艺得不到彻底取缔,企业排污得不到有效监管。
近日,记者接到河北省肥乡县群众反映称:该县小造纸、小拔丝、小铸造、小炼苯等诸多国家明令淘汰、高耗能企业正火热开工、肆意污染,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本报记者日前对这个县域内数家中小企业的畸形发展的怪状进行了实地调查。
企业随意排污 群众怨声载道
在该县曲魏路(234省道)北东侧,一家名为“河北国晨化工有限公司”的企业生产现场,记者发现:厂区内不时传出机器的阵阵轰鸣,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几位在企业内工作的工人悄悄告诉记者:老板是曲周县人,企业主要是生产医药和农药中间体,其中有好多产品还是剧毒、易燃物品。目前企业还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开始企业在厂区院落内挖了个大坑,把污水都排到坑里去了,后来环保局知道了,就叫停了。过了年刚开始生产没几天,现在企业在整个厂区内盘起了数条排污管道,生产后的废水就直接“存”在这些管道内,往地下直排。后记者通过互联网查询到这家企业网站对外公布的信息:现有产品年生产能力:头孢替安100吨,特戊酸3000吨,特戊酰氯3000吨,头孢他啶侧链酸活性酯400吨,对叔丁基苯甲酸2000吨。而附近的村民称,该企业没有任何环保手续,一直时断时续偷着生产。
在该县平庄村东,一家铸造厂的生产现场记者看到:低矮的铸造炉上空烟尘滚滚,烟尘时而发黄,时而变成青黑色,径直在厂区周围随风四散。站在该企业不远处就能闻到阵阵刺鼻的气味,厂区的院落内堆放着数堆面包铁和部分已生产好的铸件。据该厂工人和附近学校老师介绍:该厂距离平庄学校和幼儿园仅几十米,因为污染,去年村民和学校上邯郸市政府集体**,要求企业搬离。虽然该企业环保手续齐全,但环保设备只是应付政府部门检查时才开的。更令人奇怪的是每次在相关部门检查之前,企业总能事先得到通知,环保设施随即打开,所以每次检测都是达标。当检查人员走后,企业环保设备就关闭。该厂上午做模具,下午才开两三个小时,生产时还有大量粉尘。在该村西头,还有一家利用焦炭炉做设备的小铸造,正忙着整理模具准备开工,据肥乡县环保局称,这是村东铸造厂的分公司。
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只是虚晃一枪
治污被指作秀
在该县西吾吉村西南角,两家小造纸企业正在热火朝天地生产着。没有任何的厂名标识、生产原料麦秸秆堆在院内、最原始的生产工艺、黑烟滚滚的一根粗矮烟囱,这一切让人看到了中国最原始的造纸生产线。在附近浇麦地的村民告诉记者,受这两家造纸企业多年随意排污的影响,村里的地下水已经遭到严重污染。这两家小造纸开了好几年,没有任何治污设施,上边来检查就停一停,检查的人走后厂子就继续开工,两个工厂把生产后的污水全部排到厂南部的杨树林里去了,村民多次举报两家小纸厂污染问题,可就是取缔不了。记者在这两家企业的附近看到了一个硕大的充斥着黑色污水的大坑。
在该县西南庄村西南,309国道路旁,一家名为宏鑫新型建材厂的企业院内,厂区内正干活的工人告诉记者:因为开两会,厂子刚刚停产,过几天还开。该企业主要是利用废旧钢筋通过高温热拔、冷却后生产铁丝的。该厂产品主要是销往永年县标准件厂。记者走进厂区看到:院内堆放着大量的废旧钢筋。陈旧的生产设备满是油污,整个生产现场没有任何的防护设施和治污设备。成堆的铁丝半成品四处散落着,几辆农用三轮车正拉着生产后的铁丝产品往外送。
简陋的生产设备、缺少质量监管的建材产品,同样是肆无忌惮的污染生产作坊,这样的企业又在为社会创造着怎样的效益呢?
环保局监管无力 问责成空谈
记者将所了解的上述相关情况反映至肥乡县环保局,在没有到现场检查的情况下,环保局吴副局长及工作人员肯定地告诉记者;没接到过记者提到的企业非法排污情况的报告;小造纸属于落后产能,县里不让干,没让他们生产;宏鑫新型建材厂属于高耗能企业,“十五小”企业,没有任何环保手续;铸造厂环保手续齐全,因为当地村民到邯郸市政府集体**反映污染问题,现在也没干,以上记者提到的这几家企业都没有生产。
面对国晨化工这样一个重污企业,作为政府部门是如何监管的呢?在肥乡县委宣传部,一位领导在通过电话联系了环保局主管局长后告诉记者:早就让国晨化工停工了,没有生产。当记者提出刚从现场回来且该企业正在开工,并要求查看该企业的环保手续时,这位宣传部领导又通了几分钟的电话沟通后回应记者:这家企业的环保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希望记者以后多关注。
对于该县西吾吉村的两个小造纸,记者了解到,2005年、2006年、2007年该县环保局就承诺彻底取缔西吾吉村两个小造纸。2011年5月,西吾吉村民再次反映两个小造纸污染问题,按照肥乡县环保局的说法,这次彻底取缔。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的依然是该企业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该县环保局称,局里执法队已经让企业停产,但不能破坏企业生产设备,虽然反弹很多次,但彻底取缔很难。
2011年12月19日,肥乡县环保局给燕赵环保网发出的2011年230号复函中称,宏鑫新型建材厂于2011年3月已停止生产,并拆除了主要设备。回复中还称,环保局明确表示如发现偷开、偷排等行为,环保局将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予以问责,那么肥乡县环保局到底是在问谁的责呢?
就在记者发稿前,再次接到肥乡县屯庄营乡柴庄村村民反映,位于该村村南的一家小炼苯企业又红火地开张了,每天在向外排放大量的毒气,村民苦不堪言。
而面对如此之多的重污、高耗、落后产能企业,作为肥乡县政府主要监管部门到底在做什么?无力的监管,除了让排污者受到变相的鼓励和怂恿外,怎么对河北“双三十”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成效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