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原作者:明朝的天空、江东子湛-------------------------------------------------------------------------------------------------------------- 夏历1659年,明永历十三年六月,一支由三千多艘大小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载着十几万海陆军士兵自东海开入长江口。
舰队的主力是福建造的三桅炮船,其主桅高四丈,船长二十丈,吃水深二丈,自甲板以下有五层船舱,船尾还设有三重舵楼。船上配有红衣大炮八门,千斤佛郎机四十 门。伴随主力的有运载补给的沙船,侦察、驱逐用的排桨快船(蜈蚣船),还有身形低小却在两头架分别架设一门大口径火炮的“龙熕船”等。旗舰的主桅上飘扬着 一面大纛,上书“恢复天下兵马镇国大将军郑”。借助东南季风,舰队扬帆溯江而上,沿途炮击两岸清军的江防阵地,声如霹雳。面对这骇人的架势,平日在长江上 耀武扬威的满清江防水师,尚未被打沉江底的船只悉数逃到了瓜洲的“滚江龙”防线后面,不敢再打阻击的主意。
六月十三日,舰队在焦山附近的江面上停泊。白盔白甲的士兵走出船舱,在甲板上整齐列队,望之满江如荼。一声令下,全军向西南方向拜倒,行大礼遥祭南京城中的 明孝陵。礼毕全军高呼三遍“高皇帝”,声闻数十里,喊罢全军泣下。镇国大将军、延平郡王、时年35岁的郑成功披挂整齐,按剑立在旗舰的船头,慨然吟道: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舰队的主力是福建造的三桅炮船,其主桅高四丈,船长二十丈,吃水深二丈,自甲板以下有五层船舱,船尾还设有三重舵楼。船上配有红衣大炮八门,千斤佛郎机四十 门。伴随主力的有运载补给的沙船,侦察、驱逐用的排桨快船(蜈蚣船),还有身形低小却在两头架分别架设一门大口径火炮的“龙熕船”等。旗舰的主桅上飘扬着 一面大纛,上书“恢复天下兵马镇国大将军郑”。借助东南季风,舰队扬帆溯江而上,沿途炮击两岸清军的江防阵地,声如霹雳。面对这骇人的架势,平日在长江上 耀武扬威的满清江防水师,尚未被打沉江底的船只悉数逃到了瓜洲的“滚江龙”防线后面,不敢再打阻击的主意。
六月十三日,舰队在焦山附近的江面上停泊。白盔白甲的士兵走出船舱,在甲板上整齐列队,望之满江如荼。一声令下,全军向西南方向拜倒,行大礼遥祭南京城中的 明孝陵。礼毕全军高呼三遍“高皇帝”,声闻数十里,喊罢全军泣下。镇国大将军、延平郡王、时年35岁的郑成功披挂整齐,按剑立在旗舰的船头,慨然吟道: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