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
针对这道“穿越”题,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释说,这道题目一方面可以体现出考生对社会、历史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也反映考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的是考生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据考生回忆,考题还包括:让考生以班长的身份,发表一段两分钟的“学雷锋”活动动员演说;“如何理解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如果你所在的中学要进行80周年校庆,你作为组织者,打算怎么组织庆典工作?
一位考生说,看到上周末北大公布了自己的自主招生考题后,她完全按照北大的思路来准备,大多是对时事热点事件发表看法。清华的考题也结合了热点,但她没有想到考题问得这么具体。
据于涵介绍,此次面试题目多采用“常见题”,少涉及“热点题”,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由浅入深的表达,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引起“不公”。
基于对综合面试科学性等方面的信心,于涵说,今年首次将自主招生面试成绩向考生公布,“以前心里还不太有底。”
1600人申报“拔尖计划”
据于涵介绍,共有1600多人申报“拔尖计划”,其中也有些夸大的材料,在初审时已筛选掉,“但不会予以公布”。最终有30余名考生参加最后的复试。
清华今年全国首次推出“拔尖计划”,学生在申请时主要根据个人兴趣与特长,选择一至两个意向专业,撰写一篇介绍个人专业认识、成果和志向的申请材料,经2名副高职称(含)以上相关领域专家联名推荐。于涵用“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来形容这些考生,他们将有可能争取到清华大学23个院系的“特别通行证”。
据于涵介绍,一位来自北京的沈同学关于“鱼的运动行为控制研究”项目,被中国科协选拔参加了丹麦青年科学家竞赛,取得一等奖,由丹麦王子和教育部长现场授奖,为国家争得荣誉。这个项目也得到了中科院院士张钹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教授的高度评价,因此小沈同学也得到了两名院士的共同推荐。
针对这道“穿越”题,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释说,这道题目一方面可以体现出考生对社会、历史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也反映考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察的是考生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据考生回忆,考题还包括:让考生以班长的身份,发表一段两分钟的“学雷锋”活动动员演说;“如何理解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如果你所在的中学要进行80周年校庆,你作为组织者,打算怎么组织庆典工作?
一位考生说,看到上周末北大公布了自己的自主招生考题后,她完全按照北大的思路来准备,大多是对时事热点事件发表看法。清华的考题也结合了热点,但她没有想到考题问得这么具体。
据于涵介绍,此次面试题目多采用“常见题”,少涉及“热点题”,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由浅入深的表达,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引起“不公”。
基于对综合面试科学性等方面的信心,于涵说,今年首次将自主招生面试成绩向考生公布,“以前心里还不太有底。”
1600人申报“拔尖计划”
据于涵介绍,共有1600多人申报“拔尖计划”,其中也有些夸大的材料,在初审时已筛选掉,“但不会予以公布”。最终有30余名考生参加最后的复试。
清华今年全国首次推出“拔尖计划”,学生在申请时主要根据个人兴趣与特长,选择一至两个意向专业,撰写一篇介绍个人专业认识、成果和志向的申请材料,经2名副高职称(含)以上相关领域专家联名推荐。于涵用“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来形容这些考生,他们将有可能争取到清华大学23个院系的“特别通行证”。
据于涵介绍,一位来自北京的沈同学关于“鱼的运动行为控制研究”项目,被中国科协选拔参加了丹麦青年科学家竞赛,取得一等奖,由丹麦王子和教育部长现场授奖,为国家争得荣誉。这个项目也得到了中科院院士张钹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教授的高度评价,因此小沈同学也得到了两名院士的共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