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勒里·奎因吧 关注:5,103贴子:19,418
  • 21回复贴,共1

【奎因★书评】埃勒里·奎因“莱特镇系列”全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灾难之城

  虽然很喜欢奎因,但是之前只是看过所有的国名系列和三本悲剧系列,也就是俗称的第一时期的作品,后来虽然看了第三时期的《从前有个老女人》,但是这本书的风格个人感觉很接近第一时期,奎因的洒脱、奎因的推理以及奎因那有点骄傲的自信。
但是从《灾难之城》和现在正在看的《凶手是狐》开始,我觉得奎因真的变了,虽然他的推理依然丝丝入扣、依然逻辑之上,但是他就是变了。
首先,奎因谈恋爱了,由于这本书早于《从前有个老女人》,所以这可能是奎因第一次恋爱吧。然而奎因却不像一个年轻人那样对爱盲目,以至于最后他说出“帕特西亚,其实你一直都不爱我,你爱的是卡特”的时候,是那么从容,然且对于只看过国名系列的我来说,真的没法想象奎因会去极力地撮合别人。这对比起那个案件第一,逻辑之上的高傲的年轻人来说,成熟了很多,也可爱了很多。
其次,奎因的自信明显已经不如从前了,也可以说是奎因比以前谨慎多了。《灾难之城》中的奎因明显的对发生的事件没有解决的把握,不想之前的他,不管多么难,都会拽上几句推理学问,然后嘲笑老查理警长和维利警官几句,显得那么胸有成竹。而这里,奎因会感到无助,会感到迷茫,这让奎因走下了神坛,变回了一个真正的人。
第三,奎因有了沧桑感。初到莱特镇的奎因,风尘仆仆的样子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感觉从那开始,他就已经和之前那个为了一本绝版古书与老爸闹别扭的小子了。而且在《凶手是狐》中他居然说“我老了,真的老了”这样的话。这让我感到一股苍凉。想想看一个意气风发的小说家,一个破起案来势如破竹的名侦探,一个帅气的美国青年,忽然间说我老了是什么滋味?
我感觉莱特镇系列的奎因更有人情味,虽然在推理部分可能没有国名系列那么精彩绝伦,但是故事性更强了,奎因不再只是一部破案教材,而是真正的小说了。我个人来看莱特镇系列绝对不次于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



IP属地:广东1楼2012-03-22 08:22回复

    凶手是狐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看了阿婆的《啤酒谋杀案》,却发现两本书惊人的相似。都是侦探被委托调查几十年前的毒杀事件。就连其中的某个误导也十分像。当然推理和真相相差很远。但是感觉这本书比《啤酒谋杀案》差了好多。
    本书继承了自《灾难之城》传下来的写作风格。在故事上加强了悬念,但是推理上却消弱了很多。虽然有奎因强大的逻辑支撑,但是如此少的可怜的推理,真的让人感觉不到是奎因的作品。书中总有一股苍凉感。埃勒里·奎因居然说自己老了。这让从《希腊棺材之谜》开始就迷上这个锋芒毕露的小伙子的我不由地感到一阵心酸。
    诡计方面,本书的意外性比较大,但是诡计方面却是巧合占了一大部分。所以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很精彩。
    总之,本书可算是一本平淡的作品。奎因迷们可以看一下,非奎因迷就不用收藏了。
    


    黄金星玩家
    百度星玩家累积成长值为500,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广东2楼2012-03-22 08:22
    回复

      十日惊奇

      一直很期待这篇作品,可是看完之后却稍显失望。
      这本书的亮点是十诫与谋杀的关系,是奎因阔别已久的大段的推理,是莱特镇系列独有的悲凉意境以及奎因的无能为力。最大的亮点是主人公埃勒里·奎因!因为在这本书中,奎因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如果说莱特镇系列的前两部奎因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把真相公诸于世的话,那么本书里他则是根本被玩弄于股掌之上。如果说《希腊棺材》里的失败让奎因变得成熟和更加谨慎的话,那么本书则彻底的把奎因从神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名侦探也会犯错的...这次奎因的失败毫不“逊色”于欧文·伯恩斯在《犯罪七大奇迹》里的失败。
      说对本书失望是因为虽然这本书中虽然重现“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中大段的推理,然而只有第一次推理让我心中一喜。那种严密的逻辑性思维在决定性的第二次推理中显得苍白无力。就像凶手说的那样,奎因根本无法证明凶手犯了杀人罪。他没有决定性的证据。另外一点就是本案的凶手很好猜,因为奎因给出的线索太明显了。作者可能对于自己的诡计太过托大,导致了书里书外的奎因都犯了过于自信的毛病。所以在本书中我没有那种震撼感。实际上自从看完《X》的悲剧之后,我看奎因的书都始终没有之前那么震撼了。
      总体来说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黄金星玩家
      百度星玩家累积成长值为500,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广东3楼2012-03-22 08:23
      回复

        生命中最后的女人

          大多了解奎因的读者都知道。通常我们评论奎因的作品时都会把他分成四个时期,而奎因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都集中在第一时期中。例如“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在这个时期里,奎因用他那强大的逻辑推理征服了每一位读者。而从第二时期开始奎因的作品则进入一个“改变”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奎因在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好莱坞元素,故事的叙述也不像之前那么冷冰冰的了。这些新鲜的元素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可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却普遍不被推理爱好者看好。直到第三时期《凶镇》的发表,奎因才完成了他的转型。这一时期的名侦探埃勒里·奎因已经不再是《希腊棺材之谜》中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了,他稳重了,也谨慎了许多。甚至有时候他会感到绝望,会哭,会爱!虽然这一时期没有出现《希腊棺材之谜》以及《X的悲剧》那样华丽的大段逻辑推理。但是作为小说的整体质量都要高于第一时期,这一时期有时候也被一些人称为奎因的巅峰时期。可是奎因的第四时期却是相对暗淡的。没有第一时期的锋芒毕露,没有第二时期的五花八门,也没有第三时期的深刻感人。这一时期中奎因的作品似乎很少被人提起。即使偶尔被提及的,评价也不会高。而这本《生命中最后的女人》,正是出自这一时期。
        发表于1969年的《生命中最后的女人》是“莱特镇系列”的最后一部,也可以说是整个“埃勒·里奎因系列”长篇的末期(本书发表后一直到曼弗雷德·本宁顿·李去世,只发表了一篇奎因系列的作品。从此,奎因再也没有发表过以埃勒里·奎因为主角的长篇作品。)。然而,这本作品却让我读到了久违的第一时期感觉!
        本书描述了富翁约翰尼·B将他的三位前妻聚在一起,并告知她们,他即将第四次结婚。并且声言第四任妻子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女人”。然而,就在当天晚上,他被谋杀了。凶手留下的线索很少。但是每一件都很要命。那分别是第一任前妻的晚礼服,第二任前妻的假发以及第三任前妻的手套。而在约翰尼死亡前,他拼命给他的好朋友埃勒里·奎因打电话求救,但是奇怪的是,无论埃勒里问他什么,他只是反覆地说“home”这个词。于是,奎因不得不面临着他在莱特镇遇到的第五桩奇案!
        不知是否刻意,本书中奎因使用的各种手法似乎都在回顾前期的作品。埃勒里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的年轻气盛。例如他在预感到约翰尼家将要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那种像猫见到鱼的心痒难耐被刻画的惟妙惟肖。而且他又开始对自己的推理三缄其口,不管老奎因侦探如何的反对;又例如,这次的破案关键与当年的“国名系列”一样,奎因多次告诉了大家线索,而且只通过一个明显的证物便做出了精彩的推理,找出了幕后的凶手;而本书强大的逻辑推理。使我在读完全书后,久久不能平静!
        本书的亮点我认为是其中对于“死亡留言”的推理。为什么死者在能够打电话求救的时候没有直接说出凶手的名字,而是反复的再说“home”这个词?这个悬念从案件发生开始就被搁浅到哪里,后来的调查中,似乎奎因把这个问题忘了。即使在揪出凶手的时候也没有提到这个问题。然而奎因毕竟是奎因,怎么可能犯下这样的错误呢?所以,当大家以为故事已近尾声的时候,奎因忽然笔锋一转,将这个几乎被遗忘的问题变成了本书中最为震撼的推理!“死亡留言”在奎因的作品里可谓是“老熟人”了。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奎因居然用这种方法去推理死亡留言(不能泄底……)。而这部分写在凶手伏法之后,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小小的逆转。
        由于本书篇幅很短,所以奎因并不能像在“国名系列”中那样布太大的局。整篇小说就像一个推理小品一般。轻松活泼,又不失震撼。尤其是对于约翰尼·B不同风格的三任妻子的描写更是“各具风韵”。而老奎因探长和埃勒里之间互相信任又互相埋怨的父子戏也是很值得读者会心一笑的。
        最后,说一下遗憾。本书作为莱特镇的终结是不合格的,因为他更像是其中的插曲。而奎因与莱特镇的姻缘明显还没有结束。我想如果不是李去世的早,一定还会有更多的莱特镇系列出现。可惜我们无法看到了。作为铁杆奎因迷,这让我感到深深的遗憾!
        


        黄金星玩家
        百度星玩家累积成长值为500,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广东5楼2012-03-22 08:26
        回复
          双面和最后的女人还没看,看一本少一本呐,等段时间再说


          IP属地:辽宁6楼2012-03-27 18:36
          收起回复
            《灾难之城》赠送的那本黑色笔记本被我弄丢啦


            IP属地:江苏7楼2012-03-27 18:42
            收起回复
              楼主威武,我稀罕


              8楼2012-04-05 19:48
              回复
                "莱特镇系列"还有两个短篇,收录在《奎因犯罪调查局》这部短篇集里
                分别是“莱特镇的强盗”、“GI的故事”


                IP属地:福建9楼2012-04-27 14:58
                回复
                  @popodian


                  IP属地:福建10楼2012-04-27 14:59
                  收起回复
                    生命中最后的老女人,一直没抽出时间看的,书还在家里尘封着呢


                    11楼2012-05-03 10:11
                    回复
                      "莱特镇系列"还有两个短篇,收录在《奎因犯罪调查局》这部短篇集里
                      分别是“莱特镇的强盗”、“GI的故事”


                      12楼2012-06-07 07:24
                      回复
                        挺喜欢《双面》,应该是因为看得比较早吧!
                        就是不太像奎因的风格
                        这本书是好不容易才磨来的


                        IP属地:天津13楼2012-06-13 23:45
                        回复


                          IP属地:上海14楼2013-08-18 00:58
                          回复
                            楼主说道的有道理,顶一个。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8-29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