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怡晓吧 关注:61贴子:6,164
  • 2回复贴,共1

养生功介绍-静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远堂张海生
1、基本身法
闭目养生法的锻炼不分时间、地点、方向,它的基本身法是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凳上,以坐下来大腿面保持水平为度,小腿与大腿成90度角,两脚平行着地,两腿间距离稍宽于肩,两手心向上,自然地放在大腿上面,面带微笑、在乐观状态中默想把身体内的不良因子和疾病全部排除,然后没有意守、只需顺其自然、放松入静,在静坐30分钟以后如想收功时睁开眼慢慢活动一下即可。这里所说的静是指身体、脏腑、肌肉和骨骼的松静,不是指思维的静,不是指什么也不想、完全没有意识;因此闭目养生的静坐可以获得三大收益即:治病强身、思考人生和修持开悟,可以在静坐过程中思考和反思自己工作、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积累高能静电,强身祛病、增长高智慧。工作繁忙的人可以把手机、电话放在手边,静坐中也可以在功态下闭着眼睛接电话,通话结束后再继续静坐。
静坐过程中腰要尽量坐直,又不能挺胸,脚要内含,只要能做到肩放松,肩肘微微下垂,就自然形成含胸拔背,腰一伸直,腰椎就放松了,这是松的关键,有利于通小周天;另外,颈椎要直,要放松;头要微微内勾,下巴内收,百会穴就朝上顶了;眼睛微闭,脸含微笑,舒展脸部;同时,上下牙齿和嘴唇要轻轻闭上,舌头放在口腔中间,要稍悬空,这样就容易产生唾液,静坐过程中产生的唾液,含有很多物质要吞咽下去。
当然对于中老年和病患者,可以不必拘泥于姿势,可以在闭目养生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坐姿,以最为舒服的姿势为宜。此外闭目养生跟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不矛盾的,任何人都可以习练,不带有任何的宗教色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科学的静坐习练,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而获得一个好的身体,再更好的去工作、生活、去追求和实践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此外闭目养生跟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不矛盾的,任何人都可以习练,不带有任何的宗教色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科学的静坐习练,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而获得一个好的身体,再更好的去工作、生活、去追求和实践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1楼2012-03-22 12:15回复
    2、什么是静?如何才是静?
    闭目养生中的静是指身体在松静的状态下,忘掉烦恼、忘掉病痛和所有的不愉快,以平静、快乐、开心、自然的心情去看待和思考人情世故、看待家庭和事业,在静坐的同时获得治病强身、思考人生和修持开悟的三大收益。有人认为静就是没意识、什么都空、什么都听不到,其实只要是正常人即使有病也不影响我们的听力和思维,在静坐过程中全部空、或者什么都不想是不可能的,只要“听而不思、听而不想”就为静。也就是说,在我们听到马路上汽车的响声时不要去思考它,是谁?是什么样的汽车?是高级还是低级的?什么颜色的等等?随着习练和时间的积累,逐渐改善这个静字,逐渐缩小静与思维的差别。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有工作、生活和学习,要想作到什么都不想是不可能的,开始的时候完全可以在静坐过程中集中思考自己的事业、生活和学习上的某一个问题,只要闭目静坐在那里就可以了,就能够获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3、静坐要领、不意守和收功
    静坐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做到松、静、自然,这个“松”是从内到外(神经、血管、内脏、肌肉),从上到下(头、胸、腹、四肢)的全面放松;第二个静,主要强调情绪,思想静、心要入静(开始的时候可以集中于对工作、生活中的某个问题的思考,一样可以获得入静的效果);第三要自然,主要是强调姿势自然、呼吸自然、心情自然,最后达到于宇宙浑然一体的这个“自然”,达到调节人体微循环系统和微神经系统的目的。
    放松、入静是闭目养生的基本要求,它既不等于一般的休息,又不能理解为疲惫和松驰,静坐过程实际上为机体组织细胞及各种体液进行生理活动提供的自然状态,因而松、静又是闭目养生锻炼的基础,因为放松可产生多重效应及综合作用,例如:宁静效应、聚能效应、疏通效应、特异效应等。由松而静,松与静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松,见诸于身,静见诸于心,松是静的基础,静是松的效果;肌体一旦放松,内心便立即产生宁静之感,谓之“体松心方静”;静是练精化气,进而还神、还虚的先决条件,是印合、沟通宇宙及万事万物的钥匙,也是人体小宇宙同自然大宇宙“人天合一”的根本形式。
    现代医学科学创造了许多先进疗法,但对于机体中极其细微的微循环系统和微神经系统,及其伸向组织、脏腑最深层的疾病,往往是收效甚微,或极难根治。而这个难题的解决,恰恰是闭目养生法的优势所在。松静的层次越深则功态的境界越高,仅此而论,松、静可谓指导闭目养生习炼的基本规律。
    静坐过程中的“不意守”是符合医学道理的,因为如果精神高度集中意守某个部位或经络的循行,而突然外边有什么响动,就会产生惊功,就容易出现瘀血形成出偏,出偏现象是一种病态,也往往是经络的堵塞,所以静坐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要意守,这样就不会出偏了。工作繁忙的人可以把手机、电话放在手边,静坐中也可以在功态下闭着眼睛接电话,通话结束后再继续静坐。
    收功:静坐越长越好,如果没有多的时间,至少要静坐30分钟。在静坐3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后,如不想练习了,睁眼放松即可收功,收功后不要马上干洗手、干洗脸,这时的收功代表全面的得道,代表身心和思想的受益。虽然静坐时间越长越好,但我们更强调要持之以恒的天天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如某天高兴连续静坐了8个小时,然后就断断续续,也不如天天连续坚持30分钟的效果好,日积月累才有功德,才会有好的效果。
    收功以后不要干洗手、干洗脸,因为人在高度放松中,打开了人体的网状体电容,也就是我们的毛孔处于张开的状态,血液和气都还在运转状态,身体各个部位所吸收的高能伽马静电还残遗在你皮表外,需要通过你未闭的毛孔慢慢吸收进人体内,需要慢慢的自然闭合,收功以后还有10分钟的吸收时间,起来以后可以散散步、动动胳膊、踢踢腿就好了,有利于我们人体延年益寿、改善身体素质。如果干洗脸、干洗手就会触动皮表神经和经络,人为的把网状体瞬间封闭,影响静坐效果。


    2楼2012-03-22 12:15
    回复
       4、静坐过程中凉、热、麻、胀、痛等正常的功态和脏腑反应
        放松入静进入功态后,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产生麻、热、冷、跳、胀、痛、舒服等感觉,由于习练者中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悟”性的程度不同,产生的感觉也不尽相同,产生上述的任何一种感觉都是属正常的反映与现象,是在改善过程,不必紧张。比如有些人可能天一凉,静坐过程中小腿以下到脚底冒凉气,或者从腰部以下冒凉风,这都说明你的肾寒程度、血寒是比较高的,这是在排病的过程,是非常良好的功态反应。如果有这种现象的,必须更加刻苦、持之以恒,这个凉气实际上是在排病,是在排你的肾虚寒,把你的寒气通过你的这个体表的网状体排出来。
      还有些人静坐过程中脚底发烫、冒热气,那也无非是因为肾热、肝热,而致使这些病气从百会穴、涌泉穴等排出去,同样是排病的过程;麻的感觉说明由于气血不足而引起的局部麻木,通过加速体内的血液加速循环,供血不足的地方,就会产生麻的现象,都是正常的功态反应;胀是因为肝气不舒引起的局部病变,静坐过程中会加速气血的运行,到达肝气不舒的位置而产生胀痛等的感觉,同样是在改善的过程。
      此外静坐过程中也会有排空(放屁等)现象,中医讲叫走虚空,无非是因为肝气和脾气的问题,静坐中只需顺其自然、不要憋着它,这样便于排病,通过一段时间排净以后,你才会感到舒服;有些人静坐中会唰唰流眼泪、流鼻涕,也是把肺经病态通过鼻子流出清鼻涕而排除,只要擦一擦就可以了;至于流眼泪是因为眼通肾、通肝,通常是因为肝肾不调、不平衡,流眼泪时可以顺其自然、不要擦它。
      张海生老师博客:http://yangshengfofa.blog.sohu.com/


      3楼2012-03-22 1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