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成本和固定成本先要区分好,没生意不开船,固定成本还是要开销,周汉良的一块钱成本应该是每船几乎满客,至少也得70%以上的上座率的运营成本。一旦开始打价格战,而且是面对面掐架,肯定要比对方低,低到哪个点?一个是对方运营盈亏分界点,也就是一块五,周汉良一开始定这个价就是奔着血拼去的,定对方一降价就开始亏损的价格,明摆着就是要干架,这点上,感觉周是冲动了点,高估了自己的实力。第二个点是自己的盈亏分界点,就是一块,这个无需多说了,不过要说一点,就是假设不开船的固定成本是五六毛,那么定价一块钱这时候,四大洋行的亏损是五六毛,周汉良不亏,周汉良这时候自己再降价是有点失误的,也就是说感情用事了,置气了,比较合理的办法是跟着降到一块,打民族牌感情牌,逼对手再度主动降价,因为对手马上就要到第三个分界点了,也就是无论运不运营,亏损额相同的这个点,这个点一到,对四大洋行的伤害最大。不过对于周汉良来说,比较可惜的是,他的董事局不追加股本了,也就是说,周汉良必须降价抢生意,因为就算降到九毛的时候,他运营起来的亏损还是比不运营的亏损小得多。而最后一个点,即范小恩所说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周汉良的那个无论运营不运营,亏损额几乎相同的那个点。这样一来,直接把周汉良逼到了死路,四大洋行资本雄厚,亏得起,大不了把周汉良干掉后定高价赚回来,周汉良不行,扛不住多久就要破产。所以这场商战,在技术层面,周汉良是输的,赢就赢在民族牌上。这时候观众们看了可能会觉得假,可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宁波商人和洋人的轮船大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最后也是靠在上海的宁波人齐心协力争取到了客运的话语权。周汉良的原型就是著名爱国商人,虞洽卿。当然,电视剧里对周汉良的艺术处理更明显,还融合了其他人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