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理
主要研究方向
1、非常规超导电性机理,混合态特性和磁通动力学。
(1)高温超导体输运性质,超导对称性和基态特性研究。
(2)超导体单电子隧道谱和Andreev反射研究。
(3)新型Mott绝缘体金属-绝缘基态相变和可能超导电性探索。
(4)超导体磁通动力学和涡旋态相图研究。
(5)新型超导体的合成方法、晶体结构和超导电性研究。
2、高温超导体电子态和异质结物理性质研究
(1)高温超导体和相关氧化物功能材料薄膜和异质结的生长的研究。
(2)铁电体极化场对高温超导体输运性质和超导电性的影响的研究。
(3)高温超导体和超大磁电阻材料异质结界面自旋极化电子隧道效应的研究。
(4)强关联电子体系远红外物性的研究。
3、新型超导材料和机制探索
(1)铜氧化合物超导机理的实验研究
(2)探索电子—激子相互作用超导体的可能性
(3)高温超导单晶的红外浮区法制备与物理性质研究
4、氧化物超导和新型功能薄膜的物理及应用研究
(1)超导/介电异质薄膜的制备及物性应用研究
(2)超导及氧化物薄膜生长和实时RHEED观察
(3)超导量子器件的研究和应用
(4)用于超导微波器件的大面积超导薄膜的研制
5、超导体微波电动力学性质,超导微波器件及应用。
6、原子尺度上表面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其输运性质
(1)表面生长的动力学理论;
(2)表面吸附小系统(生物分子,水和金属团簇)原子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3)低维体系的电子结构和量子输运特性 (如自旋调控、新型量子尺寸效应等)。.
7、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其低维量子结构制备和新型器件探索
(1)宽禁带化合物(In/Ga/AlN,ZnMgO)半导体及其低维量子结构生长、物性、微结构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新型微电子、光电子器件探索;
(2)砷化镓基、磷化铟基新型低维异质结材料的设计、生长、物性研究及其新型微电子/光电子器件探索;
(3)SiGe/Si应变层异质结材料的制备及物性研究。
8、新颖能源和电子材料薄膜生长、物性和器件物理
(1)纳米太阳能转换材料制备和器件研制;
(2)纳米金刚石薄膜、碳氮纳米管/硼碳氮纳米管的CVD、PVD制备和场发射及发光性质研究;
(3)负电亲和势材料的探索与应用研究;
(4)纳米硅基发光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5)有序氧化物薄膜制备和催化性质。
9、低维纳米结构的控制生长与量子效应
(1)极低温强磁场双探针扫描隧道显微学和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学;
(2)半导体/金属量子点/线的外延生长和原子尺度控制;
(3)低维纳米结构的输运和量子效应;
(4)半导体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
(5)生物、有机分子自组装现象、单分子化学反应和纳米催化。
10、生物分子界面、激发态及动力学过程的理论研究
(1)生物分子体系内部以及生物分子-固体界面(主要包括氧化物表面、模拟的细胞表面和离子通道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第一原理计算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
(2)界面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输运性质及对生物特性的影响;
(3)纳米结构的低能激发态、光吸收谱、电子的激发、驰豫和输运过程的研究,电子-原子间的能量转换和耗散以及飞秒到皮秒时段的含时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11、表面和界面物理
(1)表面原子结构、电子结构和表面振动;
(2)表面原子过程和界面形成过程;
(3)表面重构和相变;
(4)表面吸附和脱附;
(5)表面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技术探索。
12、自旋电子学;
13、磁性纳米结构研究;
14、新型稀土磁性功能材料的结构与物性研究;
15、磁性氧化物的结构与物性研究;
16、磁性物质中的超精细相互作用;
17、凝聚态物质中结构与动态的中子散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