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夭酒肆吧 关注:1,086贴子:107,312

胡适父亲胡铁花传奇:拒绝奉旨将台湾交接日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阎延文  

  文化大师胡适的父亲,大号胡铁花。这当然不是古龙笔下的武侠名人、楚留香的好友胡铁花,而是中过秀才、当过知州的胡铁花。胡适的父亲本名胡传,铁花是他的字。他最后的官职是台东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在清朝的台湾,这个官职不算小,但他更闻名于世的是诗才。胡适曾谦逊自己不会写诗,《尝试集》那类白话诗也确不以文采见长。但胡适的父亲胡铁花,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诗人。我读过他的一些诗,奔驰、狂放而富有生气——“仰视飞云天外起,酒酣愁听大风歌”,在万马齐喑的晚清,应该是踔厉飞扬的。然而,在胡适绚烂的文学冠冕上,我们找不到他父亲的名字。胡传不甘心做个文人,他前往京师寻找报国机会,又怀揣一封介绍书,走了四十二天,到达冰天雪地的吉林,面见钦差大臣吴大徵,要求随大清使节去解决中俄边界纠纷。吴大徵好奇地接纳了这个少年。据说,吴大徵曾称赞胡传有治省之才,这也许是胡适的一家之言,但胡传却的确是个称职的地方官。当时台湾刚刚建省,在朝廷大臣心目中是个瘴疠蛮荒的苦地方。胡铁花却主动请缨,离开怀孕待产的妻子,来不及看一眼新生爱子,就踏上了茫茫海路。  

  胡传到达台湾的时候,首任巡抚刘铭传的改革,已经人去政亡。东海危机乌云般翻卷在上空,到处是不安谧的波涛。胡传穷尽心血写下了第一部《全台兵备志》。他一定又像勘察中俄边境那样,走进了台湾岛的森林、山峡、海口,踏遍了郑成功时代的城垛和荷兰人留下的赤莰城。“华严世界,任凭我,踏遍云山千叠……”然而在王朝末日,这只是一个文人的梦想。三年后,中日甲午战争打响,胡传征募兵勇、守卫台东,但他的剑还未出鞘,就被光绪皇帝割让台湾的诏书冻住了。皇帝下旨:所有在台官员一律内渡,将台湾交接日本。胡传拒绝奉旨,做了封建文人最大的反抗。他四处奔走,募兵保台,又徒步行走到台南,衣衫蓝缕,面见黑旗军老将刘永福,以书生之身要求参战。我想,胡适身上那打破千年文字八股的躁动血液,就流动在他父亲喷薄的脉管中。  

  胡传病倒了,被刘永福护送回到厦门,几天后死于时疫。那是日军攻占八卦山的第二天。作为《全台兵备志》的作者,他应该是最知道八卦山对台南战略意义的人。与其说他死于时疫,不如说他死于台湾陷落的可怕命运。据说,胡传的家乡流传着他战死沙场的传奇,也许战死是胡传最美丽的神话。他壮硕的身躯,停歇在南国的红色土地上,仿佛关于历史和未来的无字之书。我注意到,胡适出生在1891年12月,他的父亲忧愤死于厦门时,应该只有三岁零几个月。而他的母亲,则是二十三岁的妙龄少妇。遥想娇妻幼子倚门而望,胡传眼中一定涌满坚硬如冰的泪水。那是失意诗人的泪水,是丧失国土的官员的泪水,更是一个丈夫和父亲的泪水。  

  胡传内渡的船只,是台湾海峡封锁前的最后船队。海面上惊慌的海鸥,哀鸣的白鹭,还有哭泣流离的人群,曾带给诗人怎样的哀愁?暴风雨的四周是万籁俱静的深夜,黑黢黢的潮湿的夜空中,传来海浪亘古不屈的呼啸。然而,诗人胡传已经不能动笔了,黑暗的午夜里,他躺倒在厦门的风浪声中。  

  胡适动笔写下《文学改良刍议》的时候,一定想起了他的父亲。当书生报国成为南柯一梦,文学就不得不站起来,拯救一个民族的生命力。这是一种倔强的坚韧,坚韧中也有淡淡的悲哀。胡传去世六十多年,他的儿子胡适终于第一次踏上了台湾。父亲的精魂守护在这里,激动的胡适无法克制血脉贲张,几年后骤然辞世。  

  父子两人的生命,都在台湾画上了奇特的圆。这也许只是巧合。


1楼2006-11-16 19:18回复


    IP属地:福建2楼2006-11-16 19:26
    回复
      我原先在最吧贴过胡传的〈十三道嘎牙河纪略〉,你还记得麽?


      3楼2006-11-16 19:38
      回复
        此文太简略了 关于胡传有很多更详的文章 

        其实与胡适相比 我更喜欢胡传 前者太张扬 不朴


        4楼2006-11-16 19:40
        回复
          十三道嘎牙河纪略?

          大概我没看吧

          贴名就没兴趣

          简略才加的

          太繁琐反倒要吓跑一堆人

          试想一下

          如果国学都困于自我感觉高深连普通人理都不理了

          这点我很清楚
          因为本人在其它类贴吧里基本不谈史地,最基础都难有人谈
          社会也是如此,当务之急是普及化

          单让你专家搞迟早得垮


          IP属地:福建5楼2006-11-16 19:42
          回复
            《十三道嘎牙河纪略》就是他在“冰天雪地的吉林”协助吴大徵与沙俄勘界时写的,也是东北地方史文献了,可惜在最吧没搜着


            6楼2006-11-16 19:48
            回复
              你以为我看的全懂古文么

              我语文就是文言最差了
              小时候基本没读文言
              到现在也只读过必读里的两三本


              IP属地:福建7楼2006-11-16 19:51
              回复
                那你是咋了解古代史的啊,只看今人的书


                8楼2006-11-16 19:53
                回复
                  是的

                  毕竟这只是我爱好不是我专业

                  自己要高兴才好

                  当然
                  文言读过一些
                  但是不喜欢

                  我很多情况下都是看教学资料库的补充材料的


                  IP属地:福建9楼2006-11-16 19:58
                  回复
                    你过去在历史吧很有名吗?那边总是有人提到你呢,呵


                    10楼2006-11-16 20:06
                    回复
                      没有

                      以前历史吧只有三四万贴的时候是和阿哲,ZS,温兵,蛇骨,天山一起发贴的

                      不过后来乱后我随他们出走了
                      尽管那次没有影响到我


                      IP属地:福建11楼2006-11-16 20:09
                      回复
                        12楼2006-11-16 20:14
                        回复
                          我在历史吧的贴在后来一次百度故障中八成都没


                          IP属地:福建13楼2006-11-16 20:17
                          回复
                            但现在能查到的也非常多呀


                            14楼2006-11-16 20:25
                            回复
                              那是遗迹


                              IP属地:福建15楼2006-11-16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