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撤思州
、思南宣慰司,于今境地设铜仁、思南
、石阡、乌罗4府,均隶属于由此而设
置的贵州布政使司。明正统三年(公元
1438年)废乌罗府,其大部并入铜仁府
。铜仁由此得名。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撤铜仁县(治
所今江口县)并入铜仁府(治所今铜仁
市);民国2年(1913年)改铜仁府为
铜仁县(治所今铜仁市);同时,改思
南府为思南县,改石阡府为石阡县,改
松桃直隶厅为松桃县。另外,恢复原铜
仁县(治所今江口县)改名江口县,安
化县改名德江县,以原思南府沿河佑溪
吏目驻地设沿河县,以原铜仁府省溪吏
目设省溪县(今万山特区)。玉屏县、
印江县建置不变。民国3年(1914年)
以原铜仁县正大营县丞驻地设正大营分
县,隶属松桃县兼管;以原四十八溪主
薄驻地设四十八溪(今甘龙口)分县,
隶属松挑县兼管。民国24年(公元1935
年)6月,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长行营核准,在贵州省建立11个行政督
察区。其中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
思南,辖思南、德江、印江、沿河、石
阡等县,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
仁辖铜仁、江口、松挑、玉屏、省溪等
县。
民国25年(1936年)1月,正大营分县
并入铜仁县,甘龙口分县并入松桃县。
同年3月,全省缩编为8个督察区,第六
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辖铜仁、江口
、松桃、玉屏、石歼、省溪、思南、德
江、印江、沿河、后坪(治所今沿河县
后坪乡)13县。民国26年(1937年)11
月,督察区重新设置,德江、后坪2县
划属第五督察区(治所今遵义市),其
余9县隶属第一督察区(治所今镇远县
)。民国30年(1941年)撤省溪县,辖
地分别并入铜仁、玉屏2县;撒后坪县
,辖地分别并入沿河、务川2县。民国3
2年(1943年)2月,全省改设6个行政
督察区。第六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
辖铜仁、江口、玉屏、松桃、印江、石
阡、思南、德江、沿河9县。至此,铜
仁地区建置基本固定。
1950年1月12日,铜仁地区全境解放,
当年设铜仁专区,专员公署驻铜仁县,
辖铜仁、玉屏、松挑、江口、印江、石
阡、思南、德江、沿河9县。1956年9月
撤销松桃县,设立松桃苗族自治县。19
58年12月撤销玉屏、江口二县,并入铜
仁县。1961年8月恢复玉屏、江口两县
。1966年12月设立万山特区,1968年9
月撤销,1970年8月恢复万山特区。197
9年1月撤销铜仁地区**委员会正式设
立铜仁地区行政公署(筒称行署),作
为贵州省人民政府行政派出机关的现行
建制。至此开始,行署驻铜仁县,下辖
铜仁县、江口县、印江县、石阡县、思
南县、德江县、沿河县、玉屏县、松桃
苗族自治县、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