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慕风吧 关注:40贴子:9,299
  • 13回复贴,共1

╆月慕风╅(555)11.19上虞人民大桥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帮助啊


1楼2006-11-19 09:59回复
    二. 品 桥 

    ⑴孟尝与孟宅桥 


    孟宅桥是丰惠镇最古的桥。自秦始皇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了上虞县,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迁县治于丰惠,直到公元1954年迁出,两千余年中存下不少古迹。孟宅桥貌不惊人,却历史悠久。它坐落于东门外东小街的尽头,代河注入街河的入口处,是城外东南面百姓入县城的咽喉要道。这是一座水利节制,闸、桥、路、亭,结合的完美的小石梁桥。春夏季节,孟宅桥蓄水灌口。溢出的河水,自闸上如一白练悬挂于桥下,上流平湖如镜,下流闸下飞珠滚玉。据说那哗哗的水声,距桥数百米就可以听见,可惜现在已无法领略当时的壮丽了。桥头有凉亭,白墙青瓦,气息素雅,早先用于歇脚纳凉。 

    《滕王阁序》中曾有“孟尝高洁”一句,此言不差。据史载,孟尝,是东汉时期一名宦官,上虞朱村人(离孟宅桥约2里),曾在县里当小吏,后因他为寡妇陈冤,被保举出任合浦太守,他十年如一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发展珍珠业,化穷乡僻壤为锦秀家园,深受百姓爱戴。后来他因病还乡,发现代河在夏秋常常干涸,严重影响农作收成。他便发动乡绅出钱出力,自己带头献出珍珠(合浦百姓所赠),众志成城,建成这座闸桥,初名还珠桥。宋代诗人华镇有诗云: 

    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砂。 

    清风不共门墙改,长与寒朱起浪花。 

    为了纪念孟尝公,朱村曾建过还珠庙,内设孟尝塑像。其后,在闸桥整修中把桥名改成了孟宅桥,以表百姓对孟尝的拥戴与感激。也不知何年,百姓又集资在桥东修了凉亭,使闸、桥、路、亭完美结合。悠悠岁月,历史绵延,这桥与闸终究成了历史的陈迹,化为印象中的古色经典。


    4楼2006-11-19 10:4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望 桥 

      丰惠好,街河集古桥,古城相传秦王朝,抗日烽火曾中烧,遗事知多少。 

      ——陶 陈 《江南好》 

      丰惠是上虞的古县城,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公里多长的街河,自东向西,从岳庙桥下缓缓而出,在西门外的西蒲桥优雅的身姿中淡淡吟笑。历史滚滚向前,街河日益衰败,但是历史,也拾起她的生花妙笔,为街河镀上了一层浓郁的古色古香。 

      现代交通飞速发展,钢筋混凝土代替了昔日的石料,先进的机器代替了大部分人力劳动。街河古桥中,现代桥梁乍现丰姿。古有孟宅桥,八字桥,九狮桥……今有岳庙桥,黄蒲桥,东门公路桥,北门弄口“Ⅱ”型桥……古今桥梁相衬相辉,近二十座中小桥梁横跨悠悠街河。河上古桥,样式各异,结构奇特,功能不一。这桥下,人来人往,该是几多热闹!而如今,逝去了农船、快船(商船)的桨迹,宁静之中,唯独巍峨的桥跨,横列在街河。两岸偶有戏水的稚子,偶有洗衣的老人,偶有那些临河古屋里温和的面庞。行走在桥上或河边小道(纤道),像是融入了悠远的印象中,一步,一步,打开了丰惠古城发展,变化的历史之门。这是幅江南水乡特有的美丽画图,这是人与文化相交相溶的结晶。这些桥是历代政绩卓著的名人的丰碑,是造桥匠师的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硕果,是桥梁文化和丰惠百姓创建文明的实物明证


      5楼2006-11-19 10:44
      回复
        等慈桥位于浙江省虞市丰惠镇,跨街河。该桥原名九狮桥,系横放并列砌筑的半圆拱桥。此种砌筑方法在古桥中少见。在绍兴仅此一座。嘉泰《会稽志》有载,已称等慈桥。说明此桥始建于宋朝嘉泰以前。元朝至正年间等慈寺僧永贻等人募捐重修。今为单孔石拱桥,全长26米,宽6.7米,拱高5米,桥拱跨径9.9米,桥北、桥南桥坡各长10.8米和12.25米,各设26级和28级石阶。桥侧有“宋嘉定七年岁次甲戌二月初六日辛丑重修”刻石,宋嘉定七年即公元1215年。说明嘉定七年此桥曾作重修。现桥为元至正(1341)重修。该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楼2006-11-19 10:45
        回复
          ⑷八字桥 

           

           

           

           

           

           

           

           

           

           

           

           

          八字桥是与济富桥、等慈桥齐名的古镇名桥,其年代尚待考证。 

          八字桥实际上不是一座桥,而是两座桥。其平面布局如一个开口的“八”字。这两座链锁石拱桥各有桥名,一捺一撇,别称大八字,小八字。“大捺”为通济桥(如图),“小撇”为永新桥。这里,河、路、桥相结合,形成了古城里完整的商埠与交通的节点,曾经是丰惠的商业中心。久而久之,两桥的正名逐渐被百姓淡忘,而八字桥就无人不知了。 

          如今的八字桥,依然演绎着它的八字奇观。但通济桥已经失修多年,永新桥经过70年代的改造后,失去了高耸巍峨之势,不禁让人叹惋, 

          ⑸因地制宜的永丰桥 

           

           

           

           

           

           

           

           

           

           

           

           

          永丰桥俗称“木桥头”,笔直对着庙弄尽头的城隍庙,是一座三孔石梁桥。其设计科学,具三大特点:桥的南北踏步设置在两边跨上;三孔石梁分别列在三个不同等的水平面;克服南北桥台高度差。它是当年匠师精心设计施工的产物,是后人借鉴的实践典范。 

          据说永丰桥有两三百年的历史。70年代,镇政府拆去了它的踏步,降低了中孔,使机动车辆便于通行。目前,桥两端已砌了石墩以阻止车辆行驶,表达了政府对古桥的爱护与关怀。


          9楼2006-11-19 10:46
          回复
            作业


            10楼2006-11-19 10:52
            回复
              作业吗

              真的很无


              11楼2006-11-19 10:52
              回复
                月,你找的资料怎么和偶一样,偶还打算全抄的说!
                8过百度也就这么些资料!郁闷死了~那个忧郁的penguin没事布置这么垃圾
                的作业干吗!!真是的!!!


                12楼2006-11-19 12:0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呵呵....我正打算查呢.....................////8错8错.....


                  13楼2006-11-19 12:40
                  回复
                    星星吧里搬来的呀~~


                    14楼2006-11-19 14:24
                    回复
                      我打算抄了..


                      15楼2006-11-19 15:44
                      回复
                        我抄!~会不会有很多人的文章一模一样啊...哈哈


                        16楼2006-11-19 15:47
                        回复
                          应该会有!至少偶算一


                          17楼2006-11-19 15:55
                          回复
                            太有用了


                            18楼2011-11-13 08: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