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容绯吧 关注:232贴子:1,342
  • 9回复贴,共1

几首流行歌曲的配器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几首流行歌曲的配器赏析
谈《我们的爱》的配器
其实,我一直不喜欢对一首成品音乐的某一方面加以分析和评论。因为音乐是没有“好”与“不好”之分的,你喜欢这首歌,那它就是为你而写的,你不喜欢这首歌,那它就不是为你而写的。仅此而已。
呵呵,这种说法也许有些偏激,但确有着它的一种道理。一首音乐作品,其实从词曲创作到编曲、演唱、录音和混音一直到欣赏者的欣赏,都是一种创作,都是由不同的人来赋予它不同层面上的不同内涵。而这些因素分开来看,都不是一种完美,但正是这些因素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最终构成了整首作品的美丽。
听飞儿乐团的《我们的爱》,让我在这首歌中看到了丰富多彩的配器手法在音乐制作中起到的作用。如果说歌曲的旋律是一个美丽的女孩,那么编曲的配器就是她美丽的衣裳。
《我们的爱》这首歌给我感觉是美丽而犹豫伤感的,甚至有些伤痛。
整首歌曲的旋律可以说是非常的简单而自然,正象歌词中所唱到的一切那样简单而自然,没有做作,是倾诉,是激情,是呼唤。而配器正是充分表现了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变化。
一首歌曲的前奏往往是在一开始就表现出整首歌曲的感情氛围。《我们的爱》的开始,使用了一种虚幻而稍有模糊色彩的Pad音色铺底,用纯四度的音程,在歌曲的一开头便为听者构造了一种空灵而缥缈的感觉,也构造了音乐所表现的时代。接着,钢琴和弦乐以次进入并以模仿式的复调交织在一起,使得声场随即拉宽,使音乐种那种感情起伏在第一时间内表现得非常彻底。在这首歌曲中,弦乐和钢琴这两种非常传统的乐器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的一次次交织听上去似乎象是表现一对恋人的对话。在前奏中,还出现了一种富有电声味道的的弱的吹管做点缀,在传统的钢琴、弦乐和贝司所营造出一种有古典气质的美感的同时,它和Pad表现出了歌曲的现代感。
全曲大致为ABAB式重复的两段体结构。在第一段人声演唱的时候,伴奏使用的音色非常少,仅有钢琴和轻巧的打击乐,以及电声的吹管点缀。这是很常见配器方法,也是做为歌曲在第一时间内突出人声的一种搭配。其实,也这是由歌曲本身的情绪所决定的,这种清澈而晶莹透明感的音乐和歌声,表现着一种遥远的回忆,又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重复A段时,贝司和吉他加入,音乐开始变厚,随即弦乐进入,使音乐变得更加丰满。同时这也表现着感情的逐渐堆积。
在A段结尾处,使用了一个非常短促的吉他擦弦噪音以及失真吉他的嘶哑声音,这一短小的音效起到画龙点睛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仿佛是感情上突然出现的一种伤痛,将音乐迅速带入B段的高潮。
丰满的B段可以说在风格上和A段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情绪过渡上非常自然。打击乐由一个鼓花接入了富有激情的打击乐,吉他的织体节奏也随即加密,而弦乐的复调更加突出,同时低音也相当厚实,可以说,在这个乐段中,使用上了乐曲中弦乐、钢琴、吉他、贝司、打击以及Pad等所有的元素来构筑了音乐的激情。尤其是弦乐,以复调方式非常抒情地飘在音乐的上方,使音乐显得非常开阔而富有动感。这种高潮时弦乐走复调的配器方法,是编曲中经常会用到的配器手法之一。
另外歌曲在高潮部分配上了男声的伴唱,使得人声更加丰满。男声大致位于女声的上方3度(低八度)来伴唱和声,一般说来,男声为女声伴唱,经常是这样来写的。
高潮之后,乐曲并没有立刻去重复A 段,有意思的是,作者在这里加入了一个小小的连接段。这一段的音乐色彩异常清新,只有人声和钢琴进行一种“对话”,颇有巴洛克式的复调味道,另外使用了一个晶莹透明类似风铃的音色飘在上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为音乐加入了新的元素,并与前面的高潮形成明显的对比。
再现的A段,伴奏和刚开始时是不相同的,打击乐采用的是有点电声味道的低音鼓和清脆的小踩镲,而钢琴换了一种织体来负责伴奏的大部分任务。在歌曲刚开始的A段里的那种电子吹管在这里换成了小提琴的和声,在上方很轻巧地点缀着乐曲。表现了音乐情绪上的不同。随即,弦乐群再次出现,为后面的高潮做了铺垫。再现的高潮由一个失真电吉他的推弦接入。



IP属地:广东1楼2012-04-02 06:46回复
    与贝司同时加入的,除了左声相位置出现的电吉他扫弦补充,还有高音的Bell音**ell在编曲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常用的一种音色,不仅流行音乐离不开它,管弦乐等风格的音乐也离不开它。一般它都是类似风铃或轻敲三角铁的声音。又分纯音的和带效果的两种,比如声相左右摇晃的或者带有长的余音的那种。在这里,使用的是纯音的三角铁Bell音色。虽然打击乐根本没有变化,但这个小小的点缀却明显地提升了音乐的气氛。
    此段结尾改变了原来的打击乐Loop进行,以强力度的鼓花做结尾,而随后突然所有乐器停了下来。这种突然静一秒钟的手法在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也是很常见的。这是一种形成对比的手法,可以更好地突出高潮的气氛。
    之后的高潮乐段,其鼓点、吉他扫弦、失真电吉他的铺底都是最常见的摇滚乐风格配器方法。同时这里加入了合成弦乐的PAD高音音色,使整个音乐的纵向宽度拉宽。再加上人声的伴唱,使这个高潮部分非常的丰满。
    乐曲进入反复之前,留下了原来的合成主音织体和弦乐,直至弦乐也撤掉,恢复为原来的鼓Loop和电声主奏织体。
    反复的乐段和开始时并不完全相同。这一点《燕尾蝶》这首歌做得就非常好。往往很多歌曲反复第二段时其伴奏直接“克隆”了原来的乐段。而实际上,反复乐段的配器由于歌曲的情绪不同,不应该与原来的完全相同,而是适当地加入变化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往往还是来自高潮中所用到的东西。比如在这首歌曲里,此段除了加入了合成弦乐,还加进了失真电吉他的一些噪声。
    之后的乐段中,在中央的声相位置加入了一个类似电吉他的合成音色做为副旋,这一段的主要气氛是富有跳跃性,而这个副旋便正好增加了音乐的律动。使整个乐曲富有跳跃感和层次感,吉他扫弦在这里也比较突出。
    反复的高潮乐段,在配器手法上没有什么变化,接入间奏之前,贝司声部在这里有出色的表现,对于气氛的烘托非常好。间奏是由电吉他Solo为主奏的,这里的配器可以说是完全的摇滚风格,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的流行音乐已经充分吸收了各种风格和元素。
    间奏中,演唱和电吉他交织在一起,而节奏吉他的扫弦也非常明显。这里的打击乐也比较灵活,但基本上还是以Loop为主。这里最能强调气氛的是弦乐强有力的短促断奏,它对音乐起到了强烈的推动作用。这是传统的摇滚乐队所不具备的元素。所以这里的配器可以说是综合了多种元素的结果。
    而后,伴奏撤去了吉他等声部,留下了弦乐和最原始的伴奏织体以及打击Loop,这种突然“缓”一下的手法也是目前的流行音乐最常用的手法,往往都是为接入下一次高潮而做的准备。这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承转合”。
    再现的高潮除了重复出现了原来的高潮所使用的所有声部,还加入了乐曲中几乎所有的元素,如Bell、电吉他Solo等,可以说这里是全曲的最高潮。
    乐曲的结束很有意思,它是逐渐减弱的,首先留下的是弦乐和原来的打击、主奏织体。这里的弦乐表现得非常细腻,然后,声部逐渐撤掉,最后留下的,仍然是和乐曲开始时一样的打击乐Loop和合成主奏,可谓首尾呼应。
    总地看来,《燕尾蝶》这首歌曲的配器色彩非常丰富,其使用的手法和元素也都是现在流行音乐中最常用的。在这首歌曲的配器中,最具特点的几个要点分别是合成主奏织体、Loop打击乐和弦乐,可以说是现在流行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谈《江南》的配器
    现在的流行音乐,在一首作品中所运用的风格和手法上已经很少有完全单一的了,其实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很多音乐制作人都在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手法和吸取更多元素来使音乐的风格更新颖。其实,音乐的本身没有任何墨守成规的规定,音乐中所使用的任何元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表现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使用任何一种手法都是位了更好地将音乐要表现给人的情感更好地传达给欣赏者,而不是为了配器而配器。
    


    IP属地:广东3楼2012-04-02 06:46
    回复
      《江南》这首歌曲的编曲手法其实是很传统和普通的,但它也吸取了很多其他元素来充实了很常见的编曲手法,比如民乐和音效的运用便是这首歌最大的特点。
      歌曲的前奏开始,便是以风声的音效开始。以音效开始和结束,其实也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法了,已经有很多的歌曲运用了这种手法。它的特点就是“具象”,比如歌词多次提到“风”、“雨”、“江南烟雨”,那么风声雨声的音效则是最直观的一种表现手法。
      当然,也有很多歌曲使用的音效和歌词中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和歌曲的意境应该是一致的。如笔者在歌曲《无聊的我》的前奏中使用了火车站候车厅内的嘈杂声来表现心情的杂乱。总之,音效的运用往往是很小心谨慎的,因为实际上音效本身并不属于音乐,它必须是和歌曲所表达的意义相吻合并能够帮助音乐表现出音乐所表现不出的效果来。
      记得几年前有个乐队在出版专辑的时候,其唱片公司引进了一套3D音效处理设备,为了宣传便将其每首歌的开头结尾和中间均加入了大量与歌曲内容毫不相干的3D音效,使好端端的歌曲变得乱七八糟。
      《江南》这首歌曲所运用的音效便恰如其分,协助音乐充分表现出了江南烟雨的那种细腻的情感。
      歌曲以声场很宽的中音区PAD音色进入,随即,隐约滴水声的音效和两下打击乐的若隐若现,接入了高音区电子合成音色,这个音色选择得非常好,它的音色和随即出现的曲笛相互搭配得非常完美,而其本身又具有电子合成音色的特性,两者很好地连接在一起。
      一个滚镲接入了节奏,这也就是俗称的“进板”了。滚镲接入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进板方法,常用的还有失真电吉他、贝司的滑音、音效等等,都是由宽厚舒缓的音乐一下进入节奏感较强的乐段的一些方法。
      这里的打击乐基本上是Loop的合成鼓,其音色非常有质感而稍稍发干。贝司和电钢琴在这里都是比较传统的编曲方法,贝司相对于常用的手法来讲比较灵活一些,给人感觉比较“滑”。钢琴则主要担任主要织体,靠左的声相位置有加花出现。此外,在高音区使用了Bell类的“风铃”音色。它和贝司便“拉”住了整个音乐的纵向宽度。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法,也是比较常用的。一般这种Bell类音色一般都是很像风铃或轻敲三角铁的声音,在很多音乐中都是离不了的,甚至是管弦乐风格的音乐也很常用这种音色。这里所使用的Bell音色带有一定的Autopan效果(声相左右摇晃)。直到进唱为止。
      在唱段之前的笛子绝对是一个亮点,也是音乐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配器很讲究搭配,这一段音乐主要是“颗粒”状的音色所组成,如打击乐、钢琴、贝司等,而笛子那圆润透彻的声音恰恰弥补了“颗粒”感的不足,而其本身又正是江南丝竹的风格,与音乐所表现的“江南”这一主题相吻合,从而强调了音乐表现的主题。
      第一唱段反复了两遍,其配器基本没有任何变化,反复时只使用了一声Bell音色,在我看来这也恰到好处。我们知道歌曲的配器很讲究变化,而很忌讳反复地拷贝,但这也要看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江南》第一段中的这个反复在情绪和表现的情感上均是相同的,如果变化太大,反而又太乱。所以这里处理为相同,还是非常合适的。
      后面的“圈圈圆圆圈圈”这一段,在配器上基本上没有很大变化,而是稍改变了钢琴声部的力度,并且加密了打击乐中的“小打”,在人声上加入了伴唱,使得此处的情绪比前段要“紧”一些。这正好很符合一首歌曲的韵辙起伏。
      高潮乐段,加入了近似合成弦乐而富有电子合成味道的PAD音色,其声场较宽,使得音乐马上“加厚”了,整体的情绪立刻提升。此处打击乐也稍有变化,使用了吊镲,但音色没有改变。
      之后进入的舒缓乐段是由贝司和电钢音色的下滑音来进入,这也是很常用的手法之一。
      这一间奏乐段由古筝音色开始,再次体现了江南丝竹的特色,和笛子正好是相互搭配的。这里的雨声音效很像是雨落在木质屋顶上的那种音效,很有情调。继而出现的人声故意经过了音调修正的处理效果,所产生的特殊效果很有特点。其实在其他唱段中的人声也有使用这种修正,只是非常少而已。曾经有人在评说中国流行音乐时说过现在Autotune泛滥,其实此类效果器在国外也是经常用到,关键是使音乐听起来是否更自然更舒服,如果过分使用,便适得其反了。在这一段中,此类声音作为一种特殊效果出现还是很合适的,它和古老传统的古筝正好形成很好的对比。
      


      IP属地:广东4楼2012-04-02 06:46
      回复
        反复段的配器和前面是相同的,之后的C乐段使用了厚重的Lead以及合成音色做“前16后8”的节奏进行,这种节奏风格以及鼓点也是很典型的传统摇滚乐配器手法。使歌曲更加具有动感。这一段可以说是高潮的继续。
        而后,歌曲继续反复A段,而这里的配器则做了更换,只用了一个电吉他音色和分开在左右声道上的少量DJ音效,整体情绪一下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复时,“小打”和合成贝斯进入,提升了情绪,为再次高潮做准备。
        再次的高潮进入是非常传统的长音、留空加鼓花的方法,而后的配器与前面的高潮相同,但合唱方面加入了加花的手法。
        总的来看,《SuperStar》这首歌曲中的打击、吉他等因素都属于传统摇滚乐的风格,而其使用的民乐音色又使其带有东方韵味。其实,这种旋律四平八稳而伴奏富有节奏感的配器手法,就是传统戏曲配器中的所谓“紧拉慢唱”效果,可以说这完全是相同的道理,不过这里是巧妙使用现代编曲技术来借鉴。而歌曲中的合成音色、电子音色都是属于DJ音乐中常用的手法,在这里运用得非常合适。
        《SuperStar》这首作品的配器手法是比较传统的。然而它巧妙结合了传统摇滚乐、民乐、DJ电子舞曲三种元素,再加上SHE出色的演绎,融多种风格元素为一身,从而形成了它独特的新风格,从而广受人们的喜爱。
        谈《寓言》的配器
        《寓言》这首歌应该说是偏向于舞曲风格的范畴,但演唱和歌词在情绪上似乎给人一种懒散而有点俏皮的感觉。其实我更喜欢旋律线条比较优美一些的音乐而并不喜欢这样的风格。然而音乐的配器就是这样,是情感决定风格,风格决定配器。如何搭配整首歌曲的各部分,要看音乐需要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色彩。听《寓言》这首歌,我们便可以看到在这种带有舞曲风格、节奏感鲜明、富有青春气息而又稍有些懒洋洋感觉的音乐中,配器是如何表现音乐需要表现的东西。
        乐曲中为了表现节奏感而大量使用了音乐元素的Loop,也就是循环。歌曲开始时,便使用非常富有现代感的电子合成音色反复循环,继而提高八度。而铺底的Pad也是同样使用了非常现代的电子音色,且同主音色非常融合。此处实际上使用了至少3个电子音色逐步加入将音乐推起。一般情况下,合成器都已经将这些搭配好的音色组成一个音色,也可以分开使用。所以在这个前奏中,音色是逐步地加入的,一直到打击乐和贝斯的进入。
        有一点要说的是,前奏以及乐曲进行中所使用的很多电子音色,其声像都是不停左右变幻的,这种带有摇摆的声像效果的音色很多,也可以手工调节出这种效果。前奏中所使用的音色都非常相近,而不同音色层变幻的声像给音色带来了层次感,使其不会模糊不清。
        乐曲中的打击乐也是Loop性质的,实际上,Loop在音乐制作中现在已经使用得相当广泛。尤其是打击乐更是离不开循环。现在很多插件音源如Stylus等,硬件合成器如KORG TRITON等,都带有这类打击乐Loop。但Loop也有致命的缺点,就是死板无变化。所以Loop和所有的音色元素一样,是根据音乐的需要而使用的。在《寓言》这首歌曲中,便非常适用。
        其实,每一种音色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所以音乐制作中,配器很讲究各种音色的“互补”。比如在《寓言》中,打击乐进入之后,电子音色Pad以及节奏声部的声像均在有规律地左右晃动。而这恰好和一成不变的打击Loop互补,使音乐富有动感,如果没有种声像的变化,一成不变的打击乐就会显得呆板了。
        现在音乐的风格已经是多元化的了,往往一首歌曲并不是按照固有的风格模式来编曲的,而是多种风格的结合。实际上便有了很多新风格。《寓言》这首现代感较强的作品不仅仅采用了一些类似布鲁斯风格的西方音乐元素,也吸取了很多现在国内流行的音乐中常用的元素。可以说,这一类音乐是最近才出现的一种新风格体系,在几年前便并没有这类音乐风格。记得第一次使用类似风格的歌曲有《日出》等,继而说唱音乐也开始与此类风格相互借鉴和融合,逐步产生了很多不同种类的风格。《寓言》便是这样的一首歌曲。
        


        IP属地:广东6楼2012-04-02 06:46
        回复
          歌曲第一段,使用的乐器声部并布多,但搭配合理而层次清晰。贝斯的音区很低,使得声场感觉较宽,之上便是打击的Loop,贝斯的旋律节奏感很强且非常西方化,并不是国内流行乐常用的那种写法,而贝斯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一种风格的很大一部分。在这里,贝斯便非常的“洋气”,富有动感,与无变化的打击乐Loop搭配,便不会呆板。
          在这里做为填充声部的还有吉他分解和弦,它的作用就是填充而使音乐饱满,另外吉他分解和从前奏延续来的电子音色共同成为各声部的“黏合剂”,这样,各声部既能层次分明,而又不至于分散。所以在这里吉他的混响也比较大。
          转调的乐段在配器的基本构成上变化并不大,但在上方声部加入了类似弦乐的电子音色。使整个音乐的纵深上拉宽了。这种俗称“镶牙”的配器手法也是很常见的。在这里所使用的电子音色并不止一个,而是不时变幻的。
          整体上,这首歌曲的配器基本构成是单一的,以贝斯、打击和吉他分解为主要支撑声部,而那些不停变幻音色和声像的电子音色,包括Pad和长音等,它们的巧妙运用,恰恰弥补了Loop的死板节奏,使乐曲焕然生辉,并体现出了音乐要表现的时代感。
          谈《遇见》的配器
          我们可以多方面去理解一首歌的配器写作。可以这么说,作曲家在构思一首音乐作品的最初旋律时,脑海中就已经存在有“配器”的构思了。也就是说,创作一句旋律的时候,作曲家其实便已经构思出了它的伴奏、它的最终成品感觉应该大体是什么样子。但事实上,也有很多音乐作品并不是由作曲家本人来进行编曲,另外,由于不同歌手的演唱风格是不同的,而流行音乐的编曲往往要依照歌手的演唱风格来量身打造,所以音乐制作人就又会依照自己对旋律的感觉以及歌手的演唱风格来进行编曲。所以,编曲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有要求的创作,是为了充分表现何衬托歌曲本身以及歌手的演唱所要表现出的情感。但是反过来讲,编曲又是一种有着音乐风格决定权的创作,同样的一首歌,使用不同风格的编曲,所表现出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旋律和演唱风格约束着编曲风格,而编曲的风格也直接影响着旋律和演唱的风格。总而言之,编曲和旋律的最终结合,决定着整首音乐作品带给听者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听孙燕姿《遇见》这首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清新。其实,好的配器往往并不是最复杂的,而是最能表现歌曲情感需求的。在《遇见》这首歌中,所用到的音色并不多,却恰恰是这类清淡的配器感觉,让这首歌曲在现今流行的歌曲编配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使我们好像在嘈杂而压抑的都市中,感受到一种清新淡雅而具有脱俗气质的美。
          整首歌曲中使用到的主要伴奏音色是钢琴和吉他。这种搭配是一种很常见的流行音乐配器方法。一般来讲,目前在比较流行的编曲中,经常会用到这种搭配来制作歌曲的第一段,而高潮部分则不以它们担任主要伴奏乐器。但在《遇见》这首歌中,为了体现那种清新淡雅、层次清晰而富有“透明”感觉的音乐风格,这种配器搭配是贯穿全曲始终的。不过,这并没有造成情绪的平淡,相反的,整首歌的情绪一直在起伏变化,然而这并没有依靠传统编曲中的弦乐群、副旋律以及打击乐的强烈节奏等等因素来完成。相比之下,我觉得这种风格的编曲更能体现出配器的重要性。这一点,喜欢听弦乐四重奏的朋友应该有所体会,在使用乐器很少的的情况下来表现情绪起伏,是配器水平和功底的一种体现。
          《遇见》全曲大致为“AABABB”结构,也就是在整首歌反复第二遍的时候,省去第一段的反复部分,并增加一遍高潮部分。这是现在流行音乐很常用的一种结构。
          歌曲的第一段由钢琴的高音区开始。歌曲前奏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是决定着第一乐段的整体情绪。这个钢琴的音色清澈透明,在第一时间内便刻画出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钢琴的声像位置是靠右边的,在第一乐句后,由一个轻轻的滚镲声和随即出现的Pad音色,引入了偏左方的吉他分解。
          


          IP属地:广东7楼2012-04-02 06:46
          回复
            果然专业啊。。。我完全看不懂,我突然发现我真心的土,不懂感悟!看来要和你修养修养了。。。呵呵


            9楼2012-10-13 11:36
            收起回复
              嗯!楼主赏析的很好~很想听楼主赏析下七里香这首歌!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05-23 21:50
              回复
                谢谢楼主。写的好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8-14 20:16
                回复
                  马克


                  IP属地:重庆12楼2017-05-05 15: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