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自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任蓟镇总兵官以后,不但勤于军务,而且还尽心民事。
他到蓟镇上任不久,三屯营就发生了地震。秋7月,他首先安抚三屯营灾民,然后又到遵化等地巡察。冬11月,三屯营又出现了地震。当时粮食紧张,戚继光通过漕运,千方百计筹集粮食,开仓赈灾。戚继光每到一地,黎民百姓都跪在路旁高呼救星。戚继光心情十分沉重。因此,他整顿军屯,豁免屯田军士欠下的公粮,并规定:凡开种抛荒者,发籽种、农具并给耕牛,3年免缴公粮。为防灾荒,他还大搞义仓。三屯营的义仓最大,建在精忠庙内。接着,建昌营、太平营、喜峰营也纷纷行动起来,储备了足以抗御灾荒的粮食。据民国二十年《迁安县志》载,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正月、9月,三屯营连续发生地震,百姓受灾更为严重。但由于义仓的设立,蓟镇之民很少流离失所。
戚继光还发现三屯营鳏寡孤独者无人照料,死后无人埋葬;常有乞丐因露宿街头冻饿而死。对此,戚继光百感交急,随即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在三屯营城内建立“养济院”,向社会劝募粮银,作为抚养之资,让鳏寡孤独者老有所养;二是在小西门外建立“留养所”,男3间,女3间,所有乞丐均可留住。在封建社会,此种义举实不多见。正因如此,戚继光的名字深深印在了蓟镇百姓的心中。
他到蓟镇上任不久,三屯营就发生了地震。秋7月,他首先安抚三屯营灾民,然后又到遵化等地巡察。冬11月,三屯营又出现了地震。当时粮食紧张,戚继光通过漕运,千方百计筹集粮食,开仓赈灾。戚继光每到一地,黎民百姓都跪在路旁高呼救星。戚继光心情十分沉重。因此,他整顿军屯,豁免屯田军士欠下的公粮,并规定:凡开种抛荒者,发籽种、农具并给耕牛,3年免缴公粮。为防灾荒,他还大搞义仓。三屯营的义仓最大,建在精忠庙内。接着,建昌营、太平营、喜峰营也纷纷行动起来,储备了足以抗御灾荒的粮食。据民国二十年《迁安县志》载,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正月、9月,三屯营连续发生地震,百姓受灾更为严重。但由于义仓的设立,蓟镇之民很少流离失所。
戚继光还发现三屯营鳏寡孤独者无人照料,死后无人埋葬;常有乞丐因露宿街头冻饿而死。对此,戚继光百感交急,随即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在三屯营城内建立“养济院”,向社会劝募粮银,作为抚养之资,让鳏寡孤独者老有所养;二是在小西门外建立“留养所”,男3间,女3间,所有乞丐均可留住。在封建社会,此种义举实不多见。正因如此,戚继光的名字深深印在了蓟镇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