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的人并不愿意跟邻居说话。
搬进新居已经一段时间了,一层两户,决定了我有一个邻居,因为出行的时
间不一样(因为接送孩子,我早出晚归),几乎没有时间见到我的邻居。一
个星期天上午,出门的时候看到邻居在收拾房间,门虚掩着,心里一阵窃喜
,以为终于盼到了与居住说话的机会。但等了一会,不见人家出来人,觉得
站久了又不妥,于是遗憾地错过了一个机会。
有时候也天真地想想,如果敲门进去,然后自我介绍一个:“我是您的邻居
,想认识一下您,我们可以谈谈吗?”其实,这也只是想想,即使做了,可
能也会引起人们的误会。
中国有句话叫“远亲不如亲邻”。这话,小时候体会很深。小时候,我家住
“十二线”后面。至今我也不知道这“十二线”的来历,“十二线”是个货
场,有一条专用线直通货线,可能“十二线”是指这条专用线。十二线后面
是个居民区,都是极简陋的平房,一排一排,排与排之间勉强能并行两辆自
行车。这样的大杂院住着,户与户之间想不联系都不可能。夏天,做饭时,
是大杂院里最诱人的时候,谁家做什么,菜还没等上桌,菜香已经顺风飘来
,当然,那年月也没什么好吃的,如果谁家炖只鸡那就是天大的事了。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除了出远门,如果去小卖铺买个酱油醋什么的,没有
人锁门,只需喊一声:“张婶,我去小卖铺了,给我看门。” 便可扬长而
去。赶到雨天,如果凉晒在院里的衣服忘收了,根本不用担心,回到家时,
准有热心的大娘大婶将衣服收好。
那时候居里之间是互助性的。对于住平房的人来说,打煤坯是个体力活,几
有这样的活,关系相近的邻居家会自觉地一家出一个力工,跟着一起忙火,
等到自己家打煤坯时,不用喊人家就会自动来,已经是约定俗成了。翻盖房
子、挖下水井之类的活都是如此。
那时候并不是没有矛盾,谁家窗户根下堆过多杂物了,孩子之间争争吵吵了
,都会引起矛盾,甚至也会大打出手(当然都是孩子),每每这时,家长都
会收拾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们过两天就又会疯到一起。
那时候的邻居之间一住就是一二十年,没有感情也是不可能的。后来,动迁
住进楼房,邻里关系一直变得拘谨了、冷漠了,久而久之,变得好死不相往
来。
问问身边的人,你会跟邻居说话吗?答案是:“不会”。问到原因,答案是
:“觉各过各的日子,得没必要。”
经常能看到有关“邻居节”、“百家宴”的消息,觉得挺羡慕。大家将自家的拿手菜都奉献出来,摆在一条街上,互相聊聊天,叙叙情,这是多好的事呀。邻里之间何以冷?对面相望有多远?我敢说,没有愿意这样冷下去,但以中国人的性格又没有人愿意主动打破这样的尴尬。所以,对于大的园区来说,物业应该发挥作用,将人与人骤在一起,搭建一个说话的平台,这种情况可能会好些。
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与邻居再相见的时候,主动投个微笑问个好。
搬进新居已经一段时间了,一层两户,决定了我有一个邻居,因为出行的时
间不一样(因为接送孩子,我早出晚归),几乎没有时间见到我的邻居。一
个星期天上午,出门的时候看到邻居在收拾房间,门虚掩着,心里一阵窃喜
,以为终于盼到了与居住说话的机会。但等了一会,不见人家出来人,觉得
站久了又不妥,于是遗憾地错过了一个机会。
有时候也天真地想想,如果敲门进去,然后自我介绍一个:“我是您的邻居
,想认识一下您,我们可以谈谈吗?”其实,这也只是想想,即使做了,可
能也会引起人们的误会。
中国有句话叫“远亲不如亲邻”。这话,小时候体会很深。小时候,我家住
“十二线”后面。至今我也不知道这“十二线”的来历,“十二线”是个货
场,有一条专用线直通货线,可能“十二线”是指这条专用线。十二线后面
是个居民区,都是极简陋的平房,一排一排,排与排之间勉强能并行两辆自
行车。这样的大杂院住着,户与户之间想不联系都不可能。夏天,做饭时,
是大杂院里最诱人的时候,谁家做什么,菜还没等上桌,菜香已经顺风飘来
,当然,那年月也没什么好吃的,如果谁家炖只鸡那就是天大的事了。
在我的记忆中,那时候除了出远门,如果去小卖铺买个酱油醋什么的,没有
人锁门,只需喊一声:“张婶,我去小卖铺了,给我看门。” 便可扬长而
去。赶到雨天,如果凉晒在院里的衣服忘收了,根本不用担心,回到家时,
准有热心的大娘大婶将衣服收好。
那时候居里之间是互助性的。对于住平房的人来说,打煤坯是个体力活,几
有这样的活,关系相近的邻居家会自觉地一家出一个力工,跟着一起忙火,
等到自己家打煤坯时,不用喊人家就会自动来,已经是约定俗成了。翻盖房
子、挖下水井之类的活都是如此。
那时候并不是没有矛盾,谁家窗户根下堆过多杂物了,孩子之间争争吵吵了
,都会引起矛盾,甚至也会大打出手(当然都是孩子),每每这时,家长都
会收拾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们过两天就又会疯到一起。
那时候的邻居之间一住就是一二十年,没有感情也是不可能的。后来,动迁
住进楼房,邻里关系一直变得拘谨了、冷漠了,久而久之,变得好死不相往
来。
问问身边的人,你会跟邻居说话吗?答案是:“不会”。问到原因,答案是
:“觉各过各的日子,得没必要。”
经常能看到有关“邻居节”、“百家宴”的消息,觉得挺羡慕。大家将自家的拿手菜都奉献出来,摆在一条街上,互相聊聊天,叙叙情,这是多好的事呀。邻里之间何以冷?对面相望有多远?我敢说,没有愿意这样冷下去,但以中国人的性格又没有人愿意主动打破这样的尴尬。所以,对于大的园区来说,物业应该发挥作用,将人与人骤在一起,搭建一个说话的平台,这种情况可能会好些。
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与邻居再相见的时候,主动投个微笑问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