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记者在旅行时,听到同行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前辈说起他的MP3播放器里都是周杰伦的歌,记者一时非常惊讶。问及原因,这位前辈说,他本来很反感周杰伦,可旅行前拜托儿子为他下载音乐到MP3播放器里,谁料那小子下载的竟然全都是周杰伦的歌。旅途无聊,听来听去,仔细琢磨,这位前辈竟在周杰伦的世界里找到了归属感:其实,周杰伦还是蛮有才华的!
语出惊四座。记者想想周遭的人,上至四十岁的中年人,下到五六岁的小朋友,周杰伦的歌似乎变得老少咸宜。分析周杰伦的大红大紫,记者在采访中试图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80后”听周杰伦:是我行我素,还是“草莓一族”?
周杰伦,无疑在年轻人中拥有超乎寻常的号召力。听听“M-ZONE”人“我的地盘听我的”的宣言;再看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热炒;听听新歌《千里之外》的好评。周杰伦耍酷的表情、含糊不清的吐词,成了时下最酷的风尚标志。
“80后”,到底是真正做到了我行我素,还是成了模仿力超强、外表鲜艳内心绵软的“草莓族”?
20多岁的小张提到周杰伦便有些夸张地叹道:“周杰伦和他的音乐,早已融入了我的生活。他酷酷的表情很有个性。”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刘也非常喜欢周杰伦,因为周杰伦歌曲的音乐旋律和歌词内容常能打动她。快歌《霍元甲》、《本草纲目》,慢歌《东风破》、《菊花台》等,不仅充满现代电子音乐的动感,也穿插了古典文化在里面。古今糅杂的做法,更能引领年轻人去关注传统文化。
他们究竟是为了追赶潮流而模仿周杰伦,还是因为歌曲动听而听周杰伦?内心的需要和外在的刻意模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当模仿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个性也就成了概念化的符号,那么外表冷漠、衣着光鲜的周杰伦迷们,也就成了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群体。这样做,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绵软或荒芜吗?“草莓族”便是他们的称号。但是,相信很多人是从周杰伦的歌曲里领悟到了一些深层次的含义,比如,中国古典文化的含蓄之美;比如,西方神话传说的神秘魅影;比如,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
“爸爸”听周杰伦:寻找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
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爸爸”们,想要拒绝周杰伦,似乎是件很难的事,除非你关掉电视、关掉电脑,顺便不要和你家儿子、女儿交谈。但是,这些假设都是无法成立的。所以,周杰伦走进了“爸爸”的世界。
王先生的儿子已经14岁了,进入青春叛逆期的他开始沉默寡言,动不动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知道在干些什么。王先生找儿子谈了几次心,可每次都问不出个所以然,再问下去,儿子只好说:“老爸,你让我跟你聊什么?我们有代沟!”王先生一时无语。后来,他在儿子的抽屉里,看到很多周杰伦的CD。王先生顺手拿了几张,初听时,不知所云。后来他找来歌词,边听边理解,竟觉得那些歌挺朗朗上口的。后来,王先生在吃饭时,就和儿子大谈周杰伦,还把歌词里的神话、典故讲给儿子听,儿子喜出望外。那顿饭全家人都吃得很开心。
看来,周杰伦也能成为两代人消除代沟的使者。
小朋友听周杰伦:电视影响潜移默化
问及周围的小朋友,好像没有几个不知道周杰伦的。记者的小表弟年方6岁,唱起周杰伦的《双节棍》手舞足蹈、哼哼哈嘿的,还有模有样。再让他继续唱下去,他竟还会唱《东风破》、《七里香》。“你知道你唱的歌是什么意思吗?”大人笑着问小表弟。他眼睛乌溜溜一转:“不知道,反正我会唱!”人小鬼大,他还很得意!
原来,没有谁去教小表弟唱周杰伦的歌。因为周杰伦的歌在电视点歌台中播放率非常高,难怪小朋友无师自通。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也无论是以什么心态去听周杰伦,周杰伦能大红大紫这些年,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存在即是合理,个性永远无极限。
语出惊四座。记者想想周遭的人,上至四十岁的中年人,下到五六岁的小朋友,周杰伦的歌似乎变得老少咸宜。分析周杰伦的大红大紫,记者在采访中试图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80后”听周杰伦:是我行我素,还是“草莓一族”?
周杰伦,无疑在年轻人中拥有超乎寻常的号召力。听听“M-ZONE”人“我的地盘听我的”的宣言;再看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热炒;听听新歌《千里之外》的好评。周杰伦耍酷的表情、含糊不清的吐词,成了时下最酷的风尚标志。
“80后”,到底是真正做到了我行我素,还是成了模仿力超强、外表鲜艳内心绵软的“草莓族”?
20多岁的小张提到周杰伦便有些夸张地叹道:“周杰伦和他的音乐,早已融入了我的生活。他酷酷的表情很有个性。”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刘也非常喜欢周杰伦,因为周杰伦歌曲的音乐旋律和歌词内容常能打动她。快歌《霍元甲》、《本草纲目》,慢歌《东风破》、《菊花台》等,不仅充满现代电子音乐的动感,也穿插了古典文化在里面。古今糅杂的做法,更能引领年轻人去关注传统文化。
他们究竟是为了追赶潮流而模仿周杰伦,还是因为歌曲动听而听周杰伦?内心的需要和外在的刻意模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当模仿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个性也就成了概念化的符号,那么外表冷漠、衣着光鲜的周杰伦迷们,也就成了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群体。这样做,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绵软或荒芜吗?“草莓族”便是他们的称号。但是,相信很多人是从周杰伦的歌曲里领悟到了一些深层次的含义,比如,中国古典文化的含蓄之美;比如,西方神话传说的神秘魅影;比如,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
“爸爸”听周杰伦:寻找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
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爸爸”们,想要拒绝周杰伦,似乎是件很难的事,除非你关掉电视、关掉电脑,顺便不要和你家儿子、女儿交谈。但是,这些假设都是无法成立的。所以,周杰伦走进了“爸爸”的世界。
王先生的儿子已经14岁了,进入青春叛逆期的他开始沉默寡言,动不动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知道在干些什么。王先生找儿子谈了几次心,可每次都问不出个所以然,再问下去,儿子只好说:“老爸,你让我跟你聊什么?我们有代沟!”王先生一时无语。后来,他在儿子的抽屉里,看到很多周杰伦的CD。王先生顺手拿了几张,初听时,不知所云。后来他找来歌词,边听边理解,竟觉得那些歌挺朗朗上口的。后来,王先生在吃饭时,就和儿子大谈周杰伦,还把歌词里的神话、典故讲给儿子听,儿子喜出望外。那顿饭全家人都吃得很开心。
看来,周杰伦也能成为两代人消除代沟的使者。
小朋友听周杰伦:电视影响潜移默化
问及周围的小朋友,好像没有几个不知道周杰伦的。记者的小表弟年方6岁,唱起周杰伦的《双节棍》手舞足蹈、哼哼哈嘿的,还有模有样。再让他继续唱下去,他竟还会唱《东风破》、《七里香》。“你知道你唱的歌是什么意思吗?”大人笑着问小表弟。他眼睛乌溜溜一转:“不知道,反正我会唱!”人小鬼大,他还很得意!
原来,没有谁去教小表弟唱周杰伦的歌。因为周杰伦的歌在电视点歌台中播放率非常高,难怪小朋友无师自通。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也无论是以什么心态去听周杰伦,周杰伦能大红大紫这些年,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存在即是合理,个性永远无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