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年人口统计,中华邵氏总人口约380万人,占汉族总人口的0.24%,列大陆百强大姓的第八十四位,台湾百强大姓的第一百位。现将已收集到的各地邵氏简况汇编如下,其他各地待续。
河南洛阳安乐窝邵氏
始祖邵雍(康节),始迁祖邵仁。北宋时,康节公居洛三十余年,生二子:伯温、仲良。伯温又生三子:溥、博、傅。宣和末伯温遵父嘱携眷再度入川,免于金人入侵之难;溥、博等扈宋高宗南迁浙江杭州。明代邵溥二十代孙邵仁来洛阳做官,遂居洛阳。现安乐窝邵氏均是邵仁后代。从康熙时起,历代世袭“翰林五经博士”直至清末。堂号“安乐堂”。该族历代名人有:邵雍、邵伯温、邵仲良、邵溥、邵博、邵仁、邵养醇、邵国璋、邵文学、邵景龄、邵居安、邵炳、邵焕、邵启运、邵程、邵毓嵩、邵世纪等。
河南辉县古共百泉邵氏
始祖邵古(邵雍之父),始迁祖邵述祖。邵雍在十二岁时随父邵古由范阳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安阳西南),再迁共城(今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泉湖,深研易理;三十九岁时离开百泉定居洛阳。明崇祯十五年邵雍二十二世孙邵述祖,字振宗,号桃园主人,由洛阳迁回百泉定居。该族邵氏历代名人有:邵古、邵述祖等。1924年重修《古共百泉余姚邵氏宗谱》6卷。
河南新安邵氏
始祖邵雍,始迁祖邵让,字伯谦,号万石,明初由山西洪洞县移居河南新安县西克昌村。1937年重修宗谱。
河南巩义回郭邵氏
始祖邵雍。元时其后裔邵淑齐自洛阳迁山西洪洞县,到明初邵雍二十一世孙邵整、邵端又自洪洞县迁河南巩县回郭镇,遂为回郭邵氏始迁祖。邵整居回郭苏村(后为邵苏村),其后族大人繁,又有族人东迁五里一地,创立“安乐寨”(现为东庙村)邵端居支界。现回郭邵氏约有五千之众。有家谱,东庙村建有“邵氏先贤祠”。名人有邵青山、邵炳南、邵雷鸣等。
河南民权邵氏
始祖邵雍。29世孙邵应祥由洛阳迁睢州邵庙,31世孙邵思道、再迁州北七里子南邵庄,33世邵福增、邵福勤再迁考城北关东八里邵庄,邵福均由邵庄迁阎集西南邵小庙。有族谱。
河南夏邑邵氏
始祖邵雍。始迁祖邵来祖,居洛阳安乐窝,明末李闯起义,其母携二幼子东逃夏邑,择北关为家。原有家谱咸丰间遭捻军焚毁,光绪初世袭五经博士邵毓嵩因公来夏邑,取安乐窝谱,接续成新谱。族分路北(长)、路南(次)两门,后路北又分为三,路南又分为二,成为五大门。字辈:启化先经世,天垣道范长;三贤传大德,敬守重纲常。
河南南召邵氏
始祖邵雍。宋末洛阳邵氏八兄弟逃往四方,邵雅迁山西洪洞县,明初其后裔回河南巩县等地。后23世祖邵俊迁钧邑,乾隆初又迁居南召马市坪东上坡。道光间俊曾孙邵富又迁李青店东八里下湾。民国八年(1919年)洪水暴发,部分族裔外迁湖北社旗、方城等地,多数留下。有族谱。
河南柘城邵氏
始祖邵雍。11世孙邵兴由余姚迁江苏桃源县,再迁安徽怀远龙亢镇。明中叶15世祖邵槐、邵剑兄弟又迁柘城邵园、睢县邵楼,至今400多年,分布33个村庄,计一万多人。
山东枣庄兰陵邵氏
始祖邵雍。其裔孙邵通,元大定间以忠勇校尉官于峄县(现枣庄),后支分派别,历元、明,族裔散居周家营阴平陈庄、湖坊头、籉庄、李家店、孙家庄等处。家无谱,墓无碑。康熙五十一年后以邵会墓碑立祖,以下甚详。有家谱,近年与枣庄统编。
山东济宁邵氏
始祖邵雍,始迁祖邵赐及其侄邵敬。明朝洪武年间,邵雍二十世孙邵赐,兵荒由河南南阳府唐县迁济宁府汶上县苑村乡。景泰六年(1455年),邵福(邵赐之兄)之子邵敬官兖州府通判,并携季弟邵英之子邵洪来任,至天顺五年(1461年)功著兹土,遂家济宁满家庄。其子孙又散居嘉祥、梁山一带。该族邵氏历代名人有:邵敬、邵士标、邵士梅、邵勷等。
山东肥城阴平邵氏
始迁祖邵旺,明代人。1928年续修《阴平邵氏三甲族谱》三卷。
山东荣成邵氏
始祖未详,始迁祖未详,存卷《荣成邵氏宗谱》不分卷,(民国)邵连胜、邵作荣等重修,1939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日本。
河南洛阳安乐窝邵氏
始祖邵雍(康节),始迁祖邵仁。北宋时,康节公居洛三十余年,生二子:伯温、仲良。伯温又生三子:溥、博、傅。宣和末伯温遵父嘱携眷再度入川,免于金人入侵之难;溥、博等扈宋高宗南迁浙江杭州。明代邵溥二十代孙邵仁来洛阳做官,遂居洛阳。现安乐窝邵氏均是邵仁后代。从康熙时起,历代世袭“翰林五经博士”直至清末。堂号“安乐堂”。该族历代名人有:邵雍、邵伯温、邵仲良、邵溥、邵博、邵仁、邵养醇、邵国璋、邵文学、邵景龄、邵居安、邵炳、邵焕、邵启运、邵程、邵毓嵩、邵世纪等。
河南辉县古共百泉邵氏
始祖邵古(邵雍之父),始迁祖邵述祖。邵雍在十二岁时随父邵古由范阳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安阳西南),再迁共城(今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泉湖,深研易理;三十九岁时离开百泉定居洛阳。明崇祯十五年邵雍二十二世孙邵述祖,字振宗,号桃园主人,由洛阳迁回百泉定居。该族邵氏历代名人有:邵古、邵述祖等。1924年重修《古共百泉余姚邵氏宗谱》6卷。
河南新安邵氏
始祖邵雍,始迁祖邵让,字伯谦,号万石,明初由山西洪洞县移居河南新安县西克昌村。1937年重修宗谱。
河南巩义回郭邵氏
始祖邵雍。元时其后裔邵淑齐自洛阳迁山西洪洞县,到明初邵雍二十一世孙邵整、邵端又自洪洞县迁河南巩县回郭镇,遂为回郭邵氏始迁祖。邵整居回郭苏村(后为邵苏村),其后族大人繁,又有族人东迁五里一地,创立“安乐寨”(现为东庙村)邵端居支界。现回郭邵氏约有五千之众。有家谱,东庙村建有“邵氏先贤祠”。名人有邵青山、邵炳南、邵雷鸣等。
河南民权邵氏
始祖邵雍。29世孙邵应祥由洛阳迁睢州邵庙,31世孙邵思道、再迁州北七里子南邵庄,33世邵福增、邵福勤再迁考城北关东八里邵庄,邵福均由邵庄迁阎集西南邵小庙。有族谱。
河南夏邑邵氏
始祖邵雍。始迁祖邵来祖,居洛阳安乐窝,明末李闯起义,其母携二幼子东逃夏邑,择北关为家。原有家谱咸丰间遭捻军焚毁,光绪初世袭五经博士邵毓嵩因公来夏邑,取安乐窝谱,接续成新谱。族分路北(长)、路南(次)两门,后路北又分为三,路南又分为二,成为五大门。字辈:启化先经世,天垣道范长;三贤传大德,敬守重纲常。
河南南召邵氏
始祖邵雍。宋末洛阳邵氏八兄弟逃往四方,邵雅迁山西洪洞县,明初其后裔回河南巩县等地。后23世祖邵俊迁钧邑,乾隆初又迁居南召马市坪东上坡。道光间俊曾孙邵富又迁李青店东八里下湾。民国八年(1919年)洪水暴发,部分族裔外迁湖北社旗、方城等地,多数留下。有族谱。
河南柘城邵氏
始祖邵雍。11世孙邵兴由余姚迁江苏桃源县,再迁安徽怀远龙亢镇。明中叶15世祖邵槐、邵剑兄弟又迁柘城邵园、睢县邵楼,至今400多年,分布33个村庄,计一万多人。
山东枣庄兰陵邵氏
始祖邵雍。其裔孙邵通,元大定间以忠勇校尉官于峄县(现枣庄),后支分派别,历元、明,族裔散居周家营阴平陈庄、湖坊头、籉庄、李家店、孙家庄等处。家无谱,墓无碑。康熙五十一年后以邵会墓碑立祖,以下甚详。有家谱,近年与枣庄统编。
山东济宁邵氏
始祖邵雍,始迁祖邵赐及其侄邵敬。明朝洪武年间,邵雍二十世孙邵赐,兵荒由河南南阳府唐县迁济宁府汶上县苑村乡。景泰六年(1455年),邵福(邵赐之兄)之子邵敬官兖州府通判,并携季弟邵英之子邵洪来任,至天顺五年(1461年)功著兹土,遂家济宁满家庄。其子孙又散居嘉祥、梁山一带。该族邵氏历代名人有:邵敬、邵士标、邵士梅、邵勷等。
山东肥城阴平邵氏
始迁祖邵旺,明代人。1928年续修《阴平邵氏三甲族谱》三卷。
山东荣成邵氏
始祖未详,始迁祖未详,存卷《荣成邵氏宗谱》不分卷,(民国)邵连胜、邵作荣等重修,1939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