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以做这么高的的分辨率(960*540))纯粹是为了配合他的P排TFT屏幕,而不是为了用户的视觉效果。
Pentile排列是现在一些采用OLED材质的手机RGB子像素的排列方式。
1.采用Pentitle 排列和传统RGB排列的外观对比
传统排列的三基色发光面积相等,而Pentile的RGB发光面积不等,总是红和蓝的面积是绿的二倍。
2.Pentile像素的形成
传统的像素点是由红绿蓝三个子像素组成的,而Pentile的单个像素点是不一样的,一种是红绿,一种是蓝绿。我们知道只有三基色才能构成所有的颜色,而两种颜色是不可以构成所有颜色的,所以在实际显示图像时,Pentile的一个像素点会“借”用与其相邻的像素点的另一种颜色来构成三基色。水平方向,每个像素和相邻的像素共享自己所不具备的那种颜色的子像素,共同达到白色显示。
3.采用pentile的原因
Pentile 排列是伴随着OLED显示材质诞生而出现的。传统RGB排列一直用在液晶显示器上,液晶是利用背光源的被动发光,而且其RGB在显示器上的具体实现形式是滤光片,这种滤光片的制作较简单,而且制作高密度的RGB色带也不会带来成本上大的增加。但对于主动发光的OLED来说就不一样了,OLED的RGB对应的是红绿蓝发光有机材料。我们现在使用的显示器的分辨率较高,这就要求每种发光材料制作的很小且高密度的集成,这样工艺上就较难,成本也会很高。采用Pentile 排列,每个显示单元上只有两种材料,而且材料面积较大,这样就降低了工艺难度,成本也会降低。
4.Pentile的显示效果
对于45度倾斜的黑白分界线的显示,在最左边一条,出现了红蓝红蓝像素的垂直交替排列。这在视觉上会导致明显的“彩边”现象。Pentile技术会对这些情况作出一定的修正,那就是把一些本该熄灭的子像素点亮(在这张图中就是点亮边缘的蓝色像素),人为的制造一些相邻像素,来实现颜色的正常显示。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来平整的边缘变得不再平整,成为了锯齿状。这也是Pentile之所以会出现边缘毛刺的原因。
上述的讨论都是在显示黑色和白色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际显示彩色画面的时候Pentile还会遇到一些更奇怪的问题。举例来说,当我们需要显示纯黄色的时候,就需要把屏幕上所有蓝色的像素都关闭。但由于红色像素是间隔排列,而不是紧密排列的,所以导致肉眼可以轻易看出其间夹杂的黑色斑点,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两倍于像素距离的,导致出现“网纹”。而当显示淡橙色的时候,红色和绿色像素会100%发光,而蓝色像素则以50%亮度发光,此时这些不发光的蓝色像素会构成暗点,导致本来应该是纯净的颜色表面出现两倍于像素距离程斜向分布的“颗粒感”。 追其根本,Pentile是一种通过相邻像素公用子像素的方式,减少子像素个数,从而达到以低分辨率去模拟高分辨率的效果。优点是同样亮度下视觉亮度更高,以及成本更低,但缺点也不言而喻,一旦需要显示精细内容的时候,Pentile的本质就会显露无遗,清晰度会大幅下降,导致小号字体无法清晰显示;而为了弥补色彩问题,所以在Pentile技术下显示色彩分割区的时候,分割线会产生两倍于实际像素点距的锯齿状纹路,也就是会产生锯齿状边缘。最后一点就是只要显示的内容不是白色,就会出现两倍于点距的网格状斑点。
所以说,Pentile技术的显示屏必须需要拥有足够高的分辨率,才可以弥补由于会产生两倍点距纹理带来的视觉效果下降。
Pentile排列是现在一些采用OLED材质的手机RGB子像素的排列方式。
1.采用Pentitle 排列和传统RGB排列的外观对比
传统排列的三基色发光面积相等,而Pentile的RGB发光面积不等,总是红和蓝的面积是绿的二倍。
2.Pentile像素的形成
传统的像素点是由红绿蓝三个子像素组成的,而Pentile的单个像素点是不一样的,一种是红绿,一种是蓝绿。我们知道只有三基色才能构成所有的颜色,而两种颜色是不可以构成所有颜色的,所以在实际显示图像时,Pentile的一个像素点会“借”用与其相邻的像素点的另一种颜色来构成三基色。水平方向,每个像素和相邻的像素共享自己所不具备的那种颜色的子像素,共同达到白色显示。
3.采用pentile的原因
Pentile 排列是伴随着OLED显示材质诞生而出现的。传统RGB排列一直用在液晶显示器上,液晶是利用背光源的被动发光,而且其RGB在显示器上的具体实现形式是滤光片,这种滤光片的制作较简单,而且制作高密度的RGB色带也不会带来成本上大的增加。但对于主动发光的OLED来说就不一样了,OLED的RGB对应的是红绿蓝发光有机材料。我们现在使用的显示器的分辨率较高,这就要求每种发光材料制作的很小且高密度的集成,这样工艺上就较难,成本也会很高。采用Pentile 排列,每个显示单元上只有两种材料,而且材料面积较大,这样就降低了工艺难度,成本也会降低。
4.Pentile的显示效果
对于45度倾斜的黑白分界线的显示,在最左边一条,出现了红蓝红蓝像素的垂直交替排列。这在视觉上会导致明显的“彩边”现象。Pentile技术会对这些情况作出一定的修正,那就是把一些本该熄灭的子像素点亮(在这张图中就是点亮边缘的蓝色像素),人为的制造一些相邻像素,来实现颜色的正常显示。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来平整的边缘变得不再平整,成为了锯齿状。这也是Pentile之所以会出现边缘毛刺的原因。
上述的讨论都是在显示黑色和白色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际显示彩色画面的时候Pentile还会遇到一些更奇怪的问题。举例来说,当我们需要显示纯黄色的时候,就需要把屏幕上所有蓝色的像素都关闭。但由于红色像素是间隔排列,而不是紧密排列的,所以导致肉眼可以轻易看出其间夹杂的黑色斑点,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两倍于像素距离的,导致出现“网纹”。而当显示淡橙色的时候,红色和绿色像素会100%发光,而蓝色像素则以50%亮度发光,此时这些不发光的蓝色像素会构成暗点,导致本来应该是纯净的颜色表面出现两倍于像素距离程斜向分布的“颗粒感”。 追其根本,Pentile是一种通过相邻像素公用子像素的方式,减少子像素个数,从而达到以低分辨率去模拟高分辨率的效果。优点是同样亮度下视觉亮度更高,以及成本更低,但缺点也不言而喻,一旦需要显示精细内容的时候,Pentile的本质就会显露无遗,清晰度会大幅下降,导致小号字体无法清晰显示;而为了弥补色彩问题,所以在Pentile技术下显示色彩分割区的时候,分割线会产生两倍于实际像素点距的锯齿状纹路,也就是会产生锯齿状边缘。最后一点就是只要显示的内容不是白色,就会出现两倍于点距的网格状斑点。
所以说,Pentile技术的显示屏必须需要拥有足够高的分辨率,才可以弥补由于会产生两倍点距纹理带来的视觉效果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