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遗嘱并不是一天而就。他知道,自已故后,尼古拉肯定会借助斯大林兴风作浪,他对种种可能的坏结果都作了猜想。他忍受着巨大的病痛,不停地补充、完善着自已的遗嘱,力争把尼古拉二世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从这点讲,无产阶级**家列宁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以断定,列宁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一直是焦虑的、不安的,这不仅是因为难忍的病痛。他为防范附身斯大林的尼古拉作出了种种对策,但每种对策似乎都有缺陷。这种矛盾的心情充分表现在他对斯大林与托洛斯基的评价上。他知道,有能力与斯大林对抗的只有托洛斯基.但从心中,他不希望对抗的发生-----托洛斯基远不是神通广大的尼古拉阴魂的对手。就算托洛斯基获胜,他也有可能成为尼古拉新的寄主。因而,列宁在《遗嘱》中高调呼吁团结,并初步设想了保障集体领导的制度。但他又担心,离开他的指导,集体领导的方式有可能行不通。在这种情况下,支持托洛斯基似乎是个最坏情况下的最好选择。因而,在遗嘱中,列宁抛却对托洛斯基的成见,采取了一种委婉的语气。对斯、托的评价,看起来是一种毁誉参半、避免分裂、保持平衡的评论,实则使天平一下子倾向了托洛茨基。这再次显示了列宁那高超的文字表达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