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道吧 关注:208贴子:586
  • 1回复贴,共1

修道即改造自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教社会形象低下  

前一辈道门中人,对自己的修持,相当重视,为我们立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为道教的传承,作出了相当的贡献,今日道教的多处圣迹、庙祠、道观,都留下了他们辛劳的汗水。我们怀念这些前辈,感谢他们为道教的发展,创下了基础,奠下了磐石。  

然而时代发展至今,道教徒的质素却参差不齐,致使身穿道袍滥竽充数的现象大有人在。有学一点道术,便教人用爱情符结识女伴,赌马赢钱斩桃花,或者宣扬如何得名得利的秘术;有学几句经文,便在殡仪馆、坟场当喃呒打叮叮赚钱,而非真心为人超脱荐拔……这类外道,对道家形象破坏最为严重。  

至於正道中,亦是良莠不齐,有些人虽说入道,但道经道书从不阅读,仙真佛圣的训诲竟不知晓,对於内修外炼的功夫,对於道教徒应有的戒律,并不重视,甚至生活行为也不大检点。有些根本连修道的意义也不了解,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要求,有些个别道堂坛观的聚会活动,竟是打麻雀、玩乐、吃喝;而对研经、论道、修真,却不愿花费精神时间,个别的人还有出入卡拉OK、按摩浴室、风月场所,言谈夹杂粗言秽语,讲女人讲跑马的,……他们七情六欲迷心,酒色财气夺志,贪嗔痴三毒作祟,却自称「道教徒、道长」,无怪乎现在道教的社会形象如此低下。  



修道:改造自己  

我们入道之士,得蒙师尊、祖师多年的教诲,洞悉阴阳,知道凡尘苦海,并非乐土,只有勤修苦炼,超脱轮回,方为光明大道,才是我们的根本。於是下定决心,努力修道。然而什麼是修道?必要弄一个清楚。修道之人,要知道『修道』二字的意义,实际上就是要改造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由一个普通的凡夫俗子,成为一个合格的道门中人。这不是在服装和外表上转变的事情,也不是凭几句法咒、划几度灵符所能达致,也不是念几篇经文所能解决,而是要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遣七情,驱六欲,以道教徒应有的标准去约束自己,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1楼2006-12-06 11:56回复
    三皈:道、经、师 

    作为道教徒,有甚麼应有的标准呢?那这是『三皈五戒』。所谓三皈,就是「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道』者「理」也,天地一理,皆由无极而生,先天落后天,化而为万殊,渐堕入沉沦。但万殊本一理,我们向道求道入道,追寻先天大道,就是希望脱离历劫轮回的苦海,由后天复回先天,超出三界,不受五行的拘束,所以必以『道』为核心,为修炼的目标,这「皈依道」的道理相当明白。 

    但道本无言,要明白真道,必然要在经文当中去寻求。『经』者「径」也,亦即路径,也就是必由之路,是我们需要依循的指南。经文里面都是仙真佛圣劝世的良言,是我们修行的法则,修道者当然应该好好学习,并且遵循奉行,这是「皈依经」的意义。然而现在有些自称道门中人,竟说道家经典只纯粹是一种哲理,他们妄谈无神论、否认仙佛的存在,将道家仙书歪曲,这就背离对「经」的皈依,道门中人应该小心分辨。 

    至於在修道、研经的过程中,或者在日常的行持中,我们往往有很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不容易解决,这就需要从师尊和祖师的教诲,及真正通晓大道的老师的指导中,去找寻答案,所谓「自古丹诀真师授,不立文字心传心」。大道传承,适当时候,自有真师暗传,依循『师』训,我们才有可能走上金光大道。听从师命,遵循师训,此即「皈依师」也。仙佛都是修炼的「过来人」,他们的成功经验,实足值我们好好借鉴,以减少走冤枉路,「皈依师」实有无比益处呢。 



    五戒:杀、盗、淫、妄、酒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除了三皈之外,我们应该遵守一定的戒律,约束自己。道教的戒律,是为五戒,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酗酒』。 

    首先是『不杀生』。不杀生,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恻隐之心。世上生灵,都是天地所赋予的,不论天上飞的雀鸟、水里游的鱼虾、六上走的动物以至蚂蚁昆虫,即使是植物花草树木,不论大小,都是一个生命,修道人都应有爱护怜悯的态度,都应该珍惜,不应有所杀伤。这除了勿存恶念,杀人害物,伤损生灵的行动外,还涉及我们的饮食习惯。 

    我们道教徒表面上没有像佛教一样严格要求茹素,但实际确有不少同道修道日久,逐渐也有供斋持素的,不过我们供斋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为了饮食的健康,而是希望不要杀生。因为上天有好生恶杀之德,天育万物,喜其生而恶其死,道门之士体察天地之心,故以杀生为戒。要不杀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持斋素食,暂时不能供斋者,也应体天地之心为心,常存善念,更勿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为了满足自己饮食的欲望,为吃得奇珍、什麼难得的野味、海鲜而滥杀,牛、犬更应绝对戒吃。至於从轮回的角度看,其他的生命亦有可能是我们前世的父母、兄弟姊妹和亲人,谁人忍心啖食自己先世的亲人呢,所以持斋亦是一种大孝的行为。 

    五戒之二是『不偷盗』。这不但在表面上的偷窃和盗取别人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做,就算暗地里贪取人家一点点的便宜,拿取一些著数,也是一种属於偷盗的行为;而刻薄别人,利益自己,也是一种贪心,实际上也属於偷盗的范围,应该戒除。现在的人,往往喜欢占人家的便宜,让别人吃亏,而沾沾自喜,谁不知正犯下严重的恶行,道门中人对此应该绝对戒除。 

    至於第三项『不邪淫』,意思是相当明白的,邪淫是除了自己的配偶之外,对其他异性有色情淫欲的行为,放纵自己,这样的态度便属於邪淫,应该加以克服;平时观看黄色书报杂志、电影电视,或者流连色情场所,贪花贪酒,都是对自己很大的危害。所谓「万恶淫为首」,淫邪之毒害人最深,最令人放纵情欲,最终丧失理智,令多年道行一朝丧尽,可说是五戒之中最特别要警惕的一条了。 

    第四是『不妄语』,不妄语,首先要不说谎、不讲不老实的说话,欺骗别人或者迷惑人的说话,此谓之「诳语」;不说无聊低级、粗鄙、色情的说话与及花言巧语,此谓之「绮语」及「杂秽语」;不搬弄别人的是非,令人不和、争执,此谓之「两舌」或「离间语」;不口出恶言、毒口骂人、口出狂言,此之谓「恶口」。另外,不怨天、恨地、尤人,不呵风骂雨,不毁谤神佛圣贤,胡言乱语,都是属於不妄语的范围。紧记「非礼勿言」,尊重他人,亦尊重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过语言进行,但是语言不小心、不检点,又往往令沟通变成了误会,甚至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所谓祸从口出,有时随便的一句说话,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就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如果是有心胡言乱语,怨怼上天,妒恨他人,则言出於心,当然更大问题,所以说话应要慎重;至於修道之士,多言则伤气,走漏三宝,更是非常不利,修真法门有所谓「收视、返听、塞兑」,其中的「塞兑」,取兑卦为口,将其闭塞,亦所以要『不妄语』之义。 

    五戒的最后一项,是『不酗酒』或者说『不醉酒』,我以为还可以把吸烟加进去,变成不吸烟醉酒。有人以为饮酒这麼普通的事情,为什麼归於五戒之中呢?其实吸烟饮酒,伤心伤肺伤肝伤肾,为医家所共识,有一些严重疾病,往往因纵情烟酒而致,已不用赘言。 

    其实人因为放心(放任)於「五贼」,随顺金木水火土之性,任其放纵,此所以走向死路一条。要知道在我们眼中越是视为普通的事情,便越是特别容易放纵,是故道教 祖师设订五戒的规条,警醒我们要注意平常的所谓微小的事情,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五行的运化在不断地蚕食我们,有所警惕,反而可以超生了死,这亦所以《阴符经》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的道理也。


    2楼2006-12-06 1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