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刷前制版人员的美术修养问题?——所有拼图都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衡量一款拼图的品质好坏,首先取决于印刷。拼图嘛,拼好后能够挂在墙上能欣赏才是一副好拼图!不敢想象,如果一副拼图颜色不够准确,细节不够高清,不能还原原作面貌,那么这幅拼图即使是材料再好,做工再好又有什么意义?说到印刷,还要从印刷前的制版环节说起(即我们俗称的“印前系统”),印前的制版环节,其重要性甚至还在印刷环节之上!
印刷前的制版人员是否有美术修养?如果是答案“否”的话,那完了——他们只会把画面弄得乱七八糟。该深沉的古典油画会弄得像装饰画;该淡雅的国画、浮世绘会弄成大花脸;该鲜亮的水彩画会弄得笔触厚重;该绚丽多彩的动漫会弄得暗淡无光;一副雾气蒙蒙的摄影照片会在PS里面拼命的给你锐化、锐化、再锐化!……
要具体说明这个问题,干脆就以我们最喜欢的几幅拼图《星月夜》、《巴旦杏花》、《向日葵》……做个简短的分析好了。
我们知道,以上提到的这几幅拼图都是梵高的作品,而梵高在约十年的创作期间,很少有欢乐和欣喜,伴随着梵高的时常是焦躁、悲哀和绝望。而梵高的伟大在于,他把这些情绪化作了激情!
所以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虽然是艳丽的金黄、透亮的钴蓝、发紫的群青等颜色,但是,你仔细看,在这些颜色的笔触间,会有着一些“莫名其妙”的不和谐颜色,比如在《星月夜》的蓝紫色天空中,会有几笔黯淡的咖啡色,在深绿色的丝柏树中会有一些沉重的熟褐色……这些看似不和谐的颜色,有些是梵高当时阴郁性格的写照,有些是梵高激情创作时顾不了那么多所致,还有一些,是因为梵高当时穷困潦倒,用了很多非油画颜料的东西在涂抹(比如咖啡渣)。
所有的这些“不和谐”因素,构成了梵高作品特殊的肌理、色彩。而一个艺术修养不够的制版人员,会认为这些颜色都是“杂色”,在印刷的前期制版时,干脆就把这些颜色给PS掉了。
这些被PS过的作品做成拼图,大家在买的时候是不是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但又说不出为什么?——没错,这就是损失了原作的精髓所造成的。当一幅拼图只追求的“和谐、甜美…”的时候,那么这幅画的激情也就丧失了。
这种情况,不管是进口拼图还是国产拼图都会存在。进口拼图印刷前也是要制版的,而制版也是要人去做的。国外的制版人员不见得就比国内的制版人员水平更高。这些,与机器设备硬件无关,与个人的美术修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