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ichow吧 关注:65贴子:2,536
  • 5回复贴,共1

荣格的性格类型学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根据他的里比多学说,把人的性格类型分为两类:外倾型与内倾型。在荣格看来,里比多是一种来自本能的力量,它是一种生命力,决定着个人的一切活动的方向。外倾型和内倾型取决于里比多的方向,是决定着个人对特定环境反应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形式。内倾型的特征是他的里比多在一定程度上倾注于他自己的人格上,感觉到自身有绝对的价值。外倾型的里比多在一定程度上倾注于外,感觉到身外有绝对的价值。内倾型的人看待一切事物都以自己的观点为准则,外倾型的人则依据外在的估价。
    荣格观察过许多人,发现外倾型的人和内倾型的人具有不同的特点:
    外倾型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和他人的相互交往中,总是十分活跃和开朗,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易受情感支配,不拘泥于小事,反应快,比较轻率。
    内倾型的人喜欢探究和分析他的内心世界,优柔寡断,深思熟虑,孤僻,常有某种提防戒备,不愿抛头露面。
    每一种性格类型都有发展为某种神经症或精神病的可能。外倾型的人容易患癔病,内倾型的人容易患神经衰弱。这些病症来源于严重的压抑,通常由外界的巨大压力所诱发。
    纯粹的内倾或外倾的人是没有的。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内倾--外倾这对对立的态度,只不过是某一种比另一种表现得更为显著而已。大多数人都属于介于内倾和外倾之间的中间类型,往往在某时某地因某种情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态度占优势。例如,一个偏内倾的人,在他深受感动的情景中,会变得非常惆怅和坦率。
    荣格认为,人们虽然有内外倾之分,但因心理活动的机能不同,也可以表现出个别差异。这些机能包括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荣格给四种机能下的定义非常简练:这四种心理机能符合于四种明显的意识方式,意识通过这些方式使经验获得某种方向。感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告诉我们它是什么,情感告诉我们它是否令人满意,而直觉则告诉我们它来自何方和去向何方。荣格指出,这四种机能,与外倾型或内倾型相结合,从而形成8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和内倾直觉型。这8种性格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特点。
    外倾感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主要是男人)热衷于积累与外部世界有关的经验。他们是现实主义者、实用主义者,头脑清醒,但并不对事物过分地追根究底。他们按生活的本来面貌看待生活,并不赋予生活以自己的思想和预见。但他们也可以是敢于享乐、追求刺激的。他们的情感一般是浅薄的。他们的全部生活仅仅是为了从生活中获得一切能够获得的感觉。他们中典型的极端者,或者成为粗陋的纵欲主义者,或者成为浮夸的唯美主义者。他们可以根据感觉倾向,沉溺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嗜好,具有变态行为和强迫行为。
    内倾感觉型  和所有内倾型的人一样,内倾感觉型的人也远离外部客观世界。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之中。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比,他们觉得外部世界是平淡寡味、了无生趣的。除了艺术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表现自己,然而他们创作的作品又往往缺乏任何意义。在外人看来,他们可能显得沉静、随和、自利,而实际上由于在思想和情感方面的贫乏,他们往往并不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
    外倾思维型  这种类型的人使客观思维上升为支配他生命的激情。典型的例子就是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为了尽可能多地认识客观世界,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们的目标是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创立理论体系。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在外倾思维方向上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外倾思维型的人通常倾向于压抑自己天性中情感的一面,因而在别人眼中,他可能显得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显得冷漠和傲慢。如果这种压抑过分严重,情感就会被迫采取迂回曲折甚至病态反常的方式来影响他的性格。他很可能变得固执、自负、迷信,不接受任何批评。由于缺乏情感,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这种人中最典型、最极端的就是所谓"科学狂",或周期性地变成一个精神反常的怪物,即所谓"化身博士"。



1楼2005-05-05 20:50回复
        内倾思维型  这种类型的人思维是内向性的。哲学家或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家就属于这种类型。他们希望理解的是个人的存在。在极端的情形下,他们探测自身的结果可能与现实几乎不发生任何关系,最后甚至可能割断与现实的联系而成为精神病患者。他们具有与许多外倾思维型的人一样的性格特征。因为与外倾思维型的人相同,他们也不得不随时保护自己,以免遭受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情感的纷扰。他们往往显得冷漠无情,因为他们并不重视其他人。他们渴望离群索居,以便沉溺于玄想。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思想是否为别人所接受。尽管他们很可能有那么几个与他们属于同一类型的人作为他们的忠实信徒。他们容易变得顽固执拗、刚愎自用、不善于体谅他人;容易变得骄傲自大、敏感易怒、拒人千里之外。随着这种倾向的加强,被压抑的情感功能很可能以变态和狂热的方式对其思维施加影响。
        外倾情感型  这种类型的人使理智服从于情感。荣格发现,它更多地体现在女性身上。由于她们的情绪随外界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往往显得反复无常,水性杨花。外界的任何一点极轻微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她们情绪的变化。她们往往多愁善感、浮夸卖弄、过分殷勤、强烈地依恋于他人(而这种依恋又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的);她们的爱可以轻而易举地转变为恨;她们的情感没有什么新颖的内容,完全是一套陈词滥调;她们总是乐于追逐最时髦的风尚。由于思维功能受到过分的压抑,外倾情感型的人的思维过程,通常是原始的、不发达的。
        内倾情感型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也较多地见之于女性。她们不像外倾情感型的人那样炫耀自己的感情,而是把它深藏在内心。她们往往沉默寡言、难以捉摸,态度既随和又冷淡,并且往往有一种忧郁和压抑的神态。然而,她们也往往能够给人一种内心和谐、恬淡宁静、怡然自足的印象,往往在别人看来显得具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她们属于那种所谓"水静则深"的人。事实上,她们也确乎有某种深刻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有时会出乎亲人朋友的意料而爆发一场情感风暴。
        外倾直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是女性)的特征是异想天开、喜怒无常:她们从一种心境跳跃到另一种心境,借以从外部世界中发现新的可能性。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她们就又在渴望解决另一个新问题了。由于缺乏思维能力,她们不可能长期顽强而又勤奋地追随某一直觉,而不得不跃向新的直觉。她们可以作为新企业或新事业的推动者和发起人而作出特殊的贡献,但她们却不能把自己的兴趣始终维系在那上面。她们忍受不了日常事务的烦琐,她们赖以生存的营养是那些新奇的东西。她们容易把自己的生命虚掷在一连串的直觉上,最终却一事无成。她们不是什么靠得住的朋友。尽管她们同别人每打一次新的交道,总是对由此而导致的各种可能性抱着极大的热情,但她们在交往中往往由于自己缺乏持久的兴趣而在无意之中伤害了别人。她们有许许多多的兴趣爱好,但很快就会厌倦并放弃这些爱好。她们通常很难固定地从事某一种工作。
        内倾直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中最典型的代表是艺术家,但也包括梦想家、无知、充满各种幻觉的古怪的人。内倾直觉型的人往往被他们的朋友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人,而他们自己往往把自己看作是不被理解的天才。由于他们与现实和传统都不发生任何关系,也就不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流沟通,甚至也不可能与同一类型的人交流沟通。他们禁闭在一个充满原始意象的世界里,而对这些原始意象的涵义,自己并不理解。和外倾直觉型的人一样,他们也从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始终在寻找着新的可能性。但他们的全部努力,却从来也没有超出过他们的直觉范围而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于他们的兴趣不能始终停留在一个意象上,因此就不能像内倾思维者那样,对心理过程的理解作出深刻的贡献。但不管怎样,他们却拥有可供别人思考、整理并加以发展的绚丽多彩的直觉。
        荣格的这个性格类型理论是多极性的,而不是单极性的。意思是说这些类型没有高或低的端点,不能说在上述8种类型中,某一种天生就好就坏。每种类型都对特殊的环境具有特定的适应性。如果某一个人的性格类型与他所处的环境相一致,那么,他的心理就健康;否则,他就可能成为神经症患者。
    


    2楼2005-05-05 20:5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在一个家庭中,兄弟姐妹可能具有彼此不同的性格类型,子女的性格类型可能不同于父母的性格类型,因此,导致子女改变其先天性格类型的家庭压力可能会很大。一个内倾情感型的母亲,可能希望她的外倾直觉型的女儿转变成她自己那种性格类型的人。一个外倾思维型的父亲,则可能要求他的内倾感觉型的儿子变得和他自己一样。荣格始终如一地坚持他的一贯立场,这就是,对一个人的天性的任何强制性改变都是有害的。他深信父母对子女施加的这种影响,如果真的发生了作用,那么往往注定要使这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神经症患者。在荣格看来,父母的作用是尊重子女的权利,使他们按自己内在天性所指引的方向去发展,并为他们提供这种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和机会。父母和子女之间发生的种种冲突,大部分都是由于这种性格类型的不相容所导致的。
          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某种性格类型可能比另一种性格类型更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欢迎。荣格发现,在他从事著述的年代,即本世纪的前50年中,外倾型,特别是外倾思维型和外倾感觉型,是更受欢迎的。相反,内倾型的人却被人瞧不起。他相信,内倾型的人一直背着这种社会歧视的沉重包袱而感觉到压抑。那么,内倾型的人是不是应该使自己的里比多转而流向外部世界,以便符合社会的普遍标准,使自己成为所谓"健康"的外倾型人呢?如果这样,那么内倾型的人就不得不扮演一个虚伪的角色,而扮演这种角色最终只能给他自己带来更多的挫折和内心冲突。相反,如果他始终面对社会的批评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他就会发现自己始终与社会不协调。尽管存在着这种两难的处境,但为了保持心理的健康,较好的选择还是应听凭自己的天性。
          恋爱和婚姻对象的性格类型,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极为重要。不能绝对地说相反的性格类型比相同的性格类型更为适合或者更不适合婚恋需求。一切都取决于这种婚姻结合是造成彼此性格的相互补充还是相互冲突。如果一个外倾思维型的人同一个内倾情感型的人结婚,他可能因为对方恰好表现了他自己人格中受压抑受忽视的方面,而在共同的生活中获得一种补偿和满足。这样,他们的结合就可能成为很好的一对。但如果这个外倾思维型的人反感和排斥内倾心态和情感表现,那么对方的性格行为就会每时每刻都使他感到恼怒、不能容忍。如果一个沉默寡言的内倾情感型的人,和一个寻欢作乐的外倾感觉型的人结为夫妇,或者一个浮想联翩的外倾直觉型的人,和一个冷峻严谨的内倾思维型的人结为夫妇,那么,除非彼此都刚好补充了对方的不足,否则只能是互相遭罪,使对方痛苦烦恼,一刻也不得安宁。如果有人以为他可以在婚后改变对方的性格,那么荣格警告他,这是办不到的。
          同样,也不能保证说同一性格类型的人就可以相处得很好。诚然,他们彼此具有共同的心态、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所有这些都可能使他们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这样一种危险,即他们的共同兴趣会使他们共同的优势心态和心理功能发展到过分的程度,以致更加压抑了别的心态和心理功能。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被压抑的心态和心理功能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很可能以一种毁灭性和粉碎性的方式爆发出来。可见,在性格类型上过分相似的人,也同样可能给对方造成痛苦和烦恼。
          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事先考虑自己的性格类型,这对一个人说来十分重要。一个内倾型的人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汽车推销员,或者一个外倾型的人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会计,都有较大的难度。感觉型的人或许可以成为很好的警察、消防员,然而要从事教师一类的工作就有一定的困难。直觉型的人适合于担任修理工或故障检修员,却不会安心固定在生产线上反复做同一种工作。情感型的人应避免从要求具备高度抽象思维能力的工作;思维型的人则应避免从事需要丰富情感的职业。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社会的压力和人们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选择的职业可能恰恰是与他的性格类型相冲突的。其结果则是使他自己变得郁郁寡欢,牢骚满腹,甚至情绪失调,成为错误选择职业的牺牲品。
      


      3楼2005-05-05 20:50
      回复
        • 124.134.182.*
        挺好,好象有此每种性格的人都易得精神病.


        4楼2007-03-23 15:46
        回复
          • 124.134.182.*
          挺好,好象有此每种性格的人都易得精神病. 

           啊门!人人有病!


          5楼2007-03-23 15:47
          回复
            • 125.91.110.*
            啊门!郁闷之


            6楼2007-06-27 13:06
            回复